李麗
[摘要] 目的 主要分析在醫(yī)院手術室的相關護理管理工作中,落實品管圈活動護理模式后,對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患者切口感染等指標產生的影響。方法 該次研究的病例均選自2016年1月—2017年7月需要到該院開展手術醫(yī)治的病患,從中抽取64例,將其等量分2組,探討在不同護理模式條件下,對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患者切口感染等指標產生的影響。結果 分析組患者手術物品準備完善率100.00%、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3±2.2)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中的各項指標參數值、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等均高于參照組的相關指標(P<0.05)。結論 在臨床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工作中,落實結合手術室品管圈方案后能達到較好的醫(yī)治效果與護理價值。
[關鍵詞] 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手術室;護理管理;感染例數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2(c)-000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in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l on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nursing errors, incision infe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related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From Januaty 2016 to July 2017,64 cases of patients need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2 cases, an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nursing errors and incision infection of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nursing model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preparation improvement rate of operation articles,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score,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nursing errors in the analy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first two indicators were 100.00% and(95.3±2.2)points in the analysis group.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lan in the operating room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clinical operating room can obtain a better medical effect and nursing value.
[Key words]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ase
品管圈活動模式主要通過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利用科學的統(tǒng)計工具和管理手法,對手術室場所和管理中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預防和排除。該文主要分析結合手術室品管圈活動落實護理工作,對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患者切口感染等指標產生的影響?,F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間來該院進行手術的患者64例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的病例均選自于該院開展手術醫(yī)治的病患,將其等量分為參照組與分析組。其中參照組患者男14例、女18例,整理得到最小手術患者的年齡值為16.3周歲,最大手術患者的年齡值為89.6周歲,其年齡的均值數:(42.7±3.3)周歲。分析組患者男12例、女20例,整理得到其年齡的均值數(43.6±3.8)周歲。將參照組與分析組二者匹配性較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與該次研究的所有病患根據其實際病情在治療中都接受相符合的手術方式,參照組患者落實常規(guī)性手術室護理管理開展醫(yī)治[1]。分析組患者則在參照組患者護理的條件下,結合手術室品管圈活動落實護理管理工作。
1.3 品管圈
抽取手術室工作人員中的8名組隊,組成整個品管圈活動小組,設置該品管圈的名稱為“守護圈”,小組成員對手術室護理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圈內成員要注重統(tǒng)計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進行項目的評估,最終分析得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納為: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相關差錯發(fā)生情況、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等分析。針對上述問題,小組制定出一個詳細的解決方案,分析該次活動的可行性,經過護理部審核,合格之后再具體對其進行實施。
1.4 護理實施
①確保手術護理規(guī)章制度完善管理:為了提高手術室護理規(guī)范性,需要建立起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手術室制度。在科學性且人性化的前提下,對工作人員落實合理的班次調整處理。此外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主要職責等進行合理且科學性的分配處理。②做好手術器械準備管理工作:在手術過程中,要最大程度上將巡回護士的離崗次數減少,將相關手術物品確定好,將各個手術物品的位置具體明確[2]。③將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管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開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業(yè)務水平的影響,所以將其理論知識水平提高示十分必要的。④無菌與設備管理:為了確保能夠順利實施手術,手術室工作配備相應的硬件設施可以合理配置高溫滅菌爐,防止手術過程中出現手術器械不足以及消毒不徹底的現象,最大程度上將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缺陷率降到最低。
1.5 觀察指標
落實品管圈活動護理模式后,對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患者切口感染、滿意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等指標產生的影響。
2 結果
2.1 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對比
落實品管圈活動護理模式后分析組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中,角色功能評分、情緒評分以及社會功能評分指標均高于參照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參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物品準備完善率、護理差錯事件發(fā)生率等指標對比
分析組患者手術物品準備完善率100.00%、護理滿意度評分(95.3±2.2)分高于參照組的相關指標[完善率81.25%,護理滿意度評分(79.2±2.6)分](P<0.05)。此外分析組患者護理差錯發(fā)生概率3.13%、患者手術之后切口感染例數為0例,均低于參照組的發(fā)生率12.50%與5例(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醫(yī)院的醫(yī)治工作中,手術室作為提供患者治療以及相關急救醫(yī)療行為的關鍵性場所,具有獨特性特征。如手術過程中需要醫(yī)護人員全神貫注且風險性相對高。因此需高度重視其質量管理。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可找準出現安全隱患的最根本的原因,根據原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實施對策,進而完善標準化操作流程措,達到提高病理標本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目的[3]。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基礎護理質量控制得到夯實,成立“守護圈”之后,對合格的組員進行吸納,在其通過專業(yè)性的技能考核之后,再參與到品管圈活動中去,可促使差錯發(fā)生率顯著降低。
綜上,在臨床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工作中,落實結合手術室品管圈方案后能達到較好的醫(yī)治效果與護理價值,應用的可行性較強。
[參考文獻]
[1] 高秋琴.品管圈活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5,9(4):635.
[2] 蔣健梅.品管圈活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13(1):32-33.
[3] 柯勝男,李冬蓉,陳越.品管圈活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3(52):491.
(收稿日期: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