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琴
【摘 要】
不同的說話藝術(shù)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講求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shù),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是很有益處的,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常常打破傳統(tǒng)思維——換個說法。換個說法可以從多個方面作嘗試,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提問要做到五個效應,即主體效應、童心效應、幽默效應、刺激效應和肯定效應。
【關鍵詞】
課堂 提問 語言
記得孩子剛滿兩周歲,許多事情執(zhí)意要自己做,上下樓梯很不安全,我總要牽住他的手??墒切〖一锊活I情,非要自己走不可,我靈機一動,便說:“媽媽吃力了,快拉媽媽一把?!焙⒆泳贡M心盡責抓緊我的手,順利地上下樓梯。如此而已,上上下下,也算了卻一份可能是不必要的擔心。
同樣的做法,同樣的結(jié)果,無非是因為換了一種說法!于是我考慮在我們與學生交往最基本的形式——課堂教學中也要常常換個說法。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形象地說:“用什么樣的腔調(diào)說話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走了是一個簡單的句子,但是可以用50種不同的方式來說,并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效果?!边@里腔調(diào)除了說話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感悄色彩的滲透,我理解還包含著教師提問的方式方法。我們教育的對象——學生可以從教師的一句話中得到鼓勵,增強動力,也可在教師的一句話中喪失信心,畏縮頹廢,作為一名教師,應當謹言慎行。
“換個說法”竊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作嘗試:
一、主體效應
這幾乎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課堂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卻往往不自覺地被淡薄。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必須強調(diào)學生主動地去探求知識。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突出學生參與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幾乎是每個人的先天要求。參與性就是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過程,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眼到、嘴到、手到,更要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主動性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積極去思維。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敢于突破思維,敢于質(zhì)疑,敢于想象,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把知識轉(zhuǎn)化為實際能力。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它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而是教給了學生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即“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會學生“會學”的本領,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傾聽,閱讀,思考,記憶和行動。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只能通過個別學生的意識來進行,學生的理解活動應該由個別主動的學生主動完成,否則強求學生,是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童心效應
有時候,教師對某個問題故作愚拙,佯裝不知,在表達上或有意遺漏,或有意增添,或有意弄錯,讓學生生疑,然后去判斷去辨析,既而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這種由教師的裝糊涂達到學生的不糊涂的童心效應。比直接向?qū)W生灌輸知識要高明得多。
童心是小學教師所特具的一種性格特征。教師為了深入了解兒童,打成一片。要求我們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設身處地著想,教育的情境中,否定成人式的“自我中心”,喚起自己的童心,召回自己的兒童的好奇、天真與敏感,發(fā)現(xiàn)并與兒童共同享受兒童的快樂與憂愁。
教師要有童心,不是說教師必須回到過去的童年狀態(tài)。童真無邪首先是指教師可以像孩子那樣有一顆純粹的純潔的心。第二,兒童整體的心理特點比較透徹,易于理解和把握。第三,教師雖然成為兒童的角色,但并不沉迷于他們,而是在成人教育工作者中順勢把握它。教師理性地結(jié)合兒童的表現(xiàn),可以產(chǎn)生非成年人的理性精神,從而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呼吁和影響教育。如實際教學中的提問換成“誰來猜一猜這個問題的答案?”“如何猜出來的?”等。師生之間的關系就變得融洽、和諧。
三、幽默效應
小學生喜歡風趣幽默的教師和教學活動,因為幽默能使學生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地學習,課堂教學提問的幽默效應尤如教學中的“味精”,使得教學過程有滋有味,回味無窮。從幽默中滲透和散發(fā)出機敏的智慧、廣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yǎng)。因此,可通過雙關語、歇后語、俏皮話,甚至一個手勢、一種表情等將難以言狀的疑問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幽默上升為理性。
四、刺激效應
學生有動機,有時會有一些虛榮心,教師應該正確運用這些心理特征來激勵學生上進。例如“有沒有哪位同學比剛才那位同學說得更妙”式的提問。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同學之間、小組之間等多種形式的比較或教師語言的刺激來達到學生“樂學、學會”的目的。
五、肯定效應
對學生進行褒獎、適時肯定,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涉及也是慣用的一條??隙▽W生,也是堅持學生主體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隙ㄐ梢詮膶W生的語言、學生的行為、學生的表情諸方面著眼,循序漸進,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向新的高度努力。如“××同學回答得很不錯,但我覺得還不夠完整,大家看出來了嗎?”等等。
總之,講求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shù),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很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劉道玉著.創(chuàng)造教育新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1)
【2】樓昔勇著.課堂教學方法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
【3】楊永青.課堂教學提問的方法【J】.福建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