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璐
特級教師王棟分析過學生寫作時的困難:閱讀積累過低,無法形成經(jīng)驗;生活積累較差,沒有“底子”;在生活中缺少美的追求。王老師執(zhí)教于南京南師附中本校。在這樣的一流學校中,他也有這樣的體會,那其他學校更不用說??梢妼W生作文立意狹窄淺顯低幼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我們在感慨批評之后,冷靜下來還是要解決問題,而不能無所作為。對于作文教學涉及兩方面,一是學生,二是老師。老師要啟發(fā)幫助學生打開作文視野,開掘?qū)懽魃疃?。那么,如何打開作文視野?
一、寫周記,不多做限制,自由寫作
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那我們在他們忙碌學習之余,要讓他們首先能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現(xiàn)實生活。要感受自己平常的內(nèi)心情緒,內(nèi)心感受,內(nèi)心成長。也要關注周遭人和事。浙江省特級教師肖培東曾說:“未經(jīng)凝視的世界毫無意義,未經(jīng)凝視的寫作也毫無意義?!?/p>
關注之后如何? 我們就可以讓他們多寫寫周記。記錄他們的生活?,F(xiàn)在有些語文老師太過看中分數(shù),認為這種沒規(guī)范的作文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而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有可寫的東西,他才會愿意寫作。他愿意寫作,經(jīng)常寫作就會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觀察體悟。觀察體悟多了,慢慢他對自己的生活就會有很多思考和看法。你一旦把他的寫作興趣激發(fā)起來,那么對自己內(nèi)心的關注,對生活的體悟思考和看法也會越來越多。而你作為老師還可以把那些真實的動人的有些不同的內(nèi)心關照挑選出來和大家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被肯定,他的寫作積極性提高了;有的學生被啟發(fā),他的視野開闊了;有的學生被打動,他的情感豐富了。這樣良性循環(huán)下去,學生的寫作視野會越來越開闊,寫作會越來越有深度。我還記得我以前教過的高一的學生,他們還是普通班的學生,一個學期下來,幾乎所有學生的文章都被當作優(yōu)秀作文朗讀過。
寫作周記,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你經(jīng)常讓他們隨意寫,那學生寫著寫著可能就多半寫自己的那一點兒生活了。比如,高一新生第一周多半會寫軍訓,離家的想念,對初中生活的懷念,班級新同學??荚囈獊砼R了,多半會寫考前心情;考試過后多半會寫考后成敗。很多語文老師覺得這個應該是班主任做的事。難道關注內(nèi)心不也是語文老師干的事嗎?學生作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語文老師難道只是講授課文規(guī)范答題規(guī)范寫作嗎?那么鮮活的生命我們能無視?如果我們?nèi)绱死浔乜创业膶W生,那么我們最后只會讓他們在題海中越埋越深,思想越來越貧乏。何來深度作文?
二、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進行體悟思考
肖培東老師曾經(jīng)上過一堂作文課《葉開葉落,車來車往都是無字之書》。他在上課之初,并沒有說到課題。他先從一片落葉開始話題,讓學生談落葉引發(fā)了自己怎樣的聯(lián)想,進而引導學生體悟葉與我們,葉與生活,葉與哲理,葉與回憶,葉與文化等等,把學生由他們的生活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然后再讓學生寫與車有關的最有感觸的一段。最后他又巧妙地將浙江2017年的高考作文題拿出來,讓學生把三者聯(lián)系在一起寫一段文字。在勾連寫作之中學生就自然領悟到“葉開葉落,車來車往,都是無字之書?!毙だ蠋煂W生的引導真是精彩之極。
肖老師上過的另外一堂課,也是如此善于引導。他不久前在南京十二中上過這樣一堂作文課《好久不見,這個美麗的世界!》在他的引導下形成了詩一樣的文字:
“一片湛藍的天空,好久不見!”
“一座茂密的森林,好久不見!”
“一級級清爽的臺階,好久不見!”
“樹上歌唱的鳥兒,好久不見!”
“草叢里跳躍的蟋蟀,好久不見!”
“記載我們歡樂的亭子,好久不見!”
學生竟然領悟到了“好久不見應該就是常常見到,卻總被我們忽略的事物”??墒切だ蠋熡X得他引導得還不夠,他繼續(xù)開掘:“我們說的好久不見,說的都是我們自己。其實還有很多,天空是,大地是,小鳥是。如果讓它們說說,還有哪些好久不見呢?”于是又來了行行詩句。但是他覺得看到世界,還要走向陽光。他又引導學生:“如果,我們寫《又見》,此時,你想告訴大家,你又見什么?”這樣的引導把學生帶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更深入的思考。
三、老師貼近學生生活,做有效拓展
當然,學生的寫作往往寫的是他有限的生活。學生寫軍訓,老師就可以延展軍隊生活,杰出軍人等等;學生寫同學,咱就可以找找大家文章,看看大家之間的交往是怎樣的;學生寫自己凈勝的患得患失,咱們可以延展一些名家曾經(jīng)走過的心路歷程等等。這些內(nèi)容都是我們的教材都不曾涉及的,那我們可以貼著他們曾經(jīng)有過的生活進行一些拓展,這樣就可以在他們現(xiàn)有的生活體驗之上開闊他們的視野,加深他對人對生活的認識。這樣他的寫作視野才能打開。
魏書生先生在《我是這樣做教師的》一書中有一篇文章是《教材之外,還講什么》。他會給學生教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條建議》。他還教一些名篇時文,時常給學生講人物傳記和報告文學。他還教教育心理學方面的資料。他還教學生許多介紹國外教育情況的文章。他會向?qū)W生介紹一點學習方法方面的資料,會向?qū)W生介紹國內(nèi)外科技動態(tài)等等。他讓我意識到語文可以拓展到這個范圍。
試想如果語文課如果都像魏老師這樣拓展,學生又怎會不喜歡語文。大家實際上都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充滿好奇,我們又何必把時間花在對一篇文章的精雕細琢之上?又何必把時間花在幾篇課文的反復背誦之上?又何必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大量的題目之上?如果你把學生引向一個更廣闊世界,學生又怎么會沒有見識,他的寫作又怎會走向狹隘淺???有時候是我們老師家長教育把學生局限在了一個很小的天地,卻又埋怨他淺薄幼稚。
四、把學生引向整本書的閱讀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的生活經(jīng)歷體悟總是有限的。而閱讀則更是把他帶向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江蘇省無錫錫山高級中學更是把“培養(yǎng)終身閱讀者,培養(yǎng)負責任的表達者”當作語文教育的一個目標。可見,他們有多重視閱讀。南京十三中特級老師曹永軍先生也親身實踐,卓有成效。
在他們的經(jīng)驗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閱讀的面要廣,哲學藝術都可涉及。閱讀任務布置不可隨意,要有啟發(fā)性思考性。老師可以和學生共享閱讀分享讀書筆記。
人的心靈無限廣闊,有字的無字的世界無限精彩。我們要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去開掘他們的寫作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