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在市場競爭中,正常的選擇法則是優(yōu)勝劣汰,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一種現(xiàn)象是優(yōu)不勝劣不汰,甚至是劣勝優(yōu)汰,這就是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最經典的例子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克爾洛夫在1970年提出“檸檬市場”的一個特例—— 著名的二手車市場模型。阿克爾洛夫是規(guī)范描繪檸檬市場的第一人,此后涉及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的市場問題都歸類為“檸檬問題”。
檸檬市場又稱為次品市場,是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旨在說明逆向選擇導致了市場的低效率,市場失靈。
二手車市場不同于買主直接從廠家或經銷商處買車的一手車市場。購買一手車時,買主可以認牌子、認商標,廠商可以提供產品的質量保證,從而有效地降低顧客因產品質量的信息不對稱而可能造成的損失。但是在二手車市場里,處于待賣中的車都是舊車,此時通過汽車品牌來確定車的質量好壞就顯得不那么奏效。
在這種情況下,買車人唯一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的手段就是按照平均質量出價。這樣一來,賣車人自然只會把平均質量以下的車擺上臺面,從而導致高質量汽車的賣者將他們的汽車撤出二手車市場,低質量的汽車充斥著整個二手車市場。
在二手車市場上,高質量的汽車在競爭中失敗了,市場選擇了低質量的汽車。這與常規(guī)的市場規(guī)律“高價格誘導出高質量,低價格導致低質量”相悖,逆向選擇使得二手車市場上出現(xiàn)了價格決定質量的反?,F(xiàn)象。
(摘自《一本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