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盛夏時光,孩子們享受充分的陽光和戶外活動的同時,一些健康和意外傷害的隱患也會偷偷來襲。我們特地請來一線的兒童急診科的專家,給我們帶來最實用的兒童盛夏健康安全提醒。
急診科醫(yī)生的安全警示
6~9月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fā)期
兒童意外傷害主要見于外傷、被動物咬傷、墜落傷、骨傷、燙傷、誤服、溺水等。意外傷害目前已經成為14歲以下兒童的首要死因。3歲以前的孩子最容易發(fā)生燒燙傷、割傷、跌落、誤服藥物、窒息、道路傷害等;而3~6歲的孩子,隨著活動范圍擴大,行為能力增強,對世界的探知欲更強,意外傷害更是可能會隨時發(fā)生。
家長提高安全意識至關重要
孩子成長,父母是第一監(jiān)護人,強化監(jiān)護人的責任感、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至關重要。兒童意外傷害的原因有孩子本身、家庭和社會的因素。由于兒童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生活經驗不足、防范能力較差易發(fā)生意外,同時由于公共設施安全性欠佳、法律法規(guī)在某些方面的保障欠完善,都是導致兒童意外傷害的原因。
年幼的孩子對危險的認知度低,所以安全防護須從家長方面著手:
1.看護最重要。不要留年幼的孩子獨自在家,不管是在家還是外出時,家長都要做好實時看護.即使是在家長認為最熟悉的場所,也有潛在的危險;
2.家中養(yǎng)成合理收納習慣。平時要把一些危險的物件,比如成人或兒童的藥物,或一些小的可能入口的零件,務必放到孩子看不到、夠不著的地方,降低誤服的概率;
3.居家環(huán)境經常做安全排查,學會從孩子的視角審視家中環(huán)境是否安全;
4.外出時家長要排除危險的地方,避開在危險的地方玩耍,避免在馬路上嬉戲追趕,遠離水火;
5.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時注意安全防范,乘車務必使用安全座椅,系好安全帶,不要將將未成年子女單獨留在車內;
6.隨著時代發(fā)展,家長的安全防范要點也有所不同,無論是在家中看護還是帶孩子外出,務必做到專心看護,當心手機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導致看護盲點。
急診科醫(yī)生的健康提醒
高熱、驚厥、嘔吐腹瀉等疾病最多發(fā)
夏季,因意外傷害到急診科就診的兒童明顯增多。此外,導致兒童夏季急診科就診的疾病因素主要包括:高熱、驚厥、嘔吐腹瀉等。因此,除了安全,夏季家長也要關注孩子日常的健康護理。
高熱 導致高熱的常見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兩類。感染性疾病,主要見于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系統(tǒng)感染等。非感染性高熱,除了病理情況,由于天氣炎熱引起的小兒夏季熱需要注意。夏季熱常見于半歲到三歲的嬰幼兒,他們其實沒有感染病菌,是因為氣溫高、孩子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未發(fā)育好,而家長又總擔心他們著涼,給他們穿得嚴嚴實實的,不吹風扇,也不開空調,結果“熱”出病來。
驚厥 夏季兒童驚厥常見的原因有高熱驚厥、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中毒性痢疾等。由于兒童的大腦發(fā)育不完善,對高熱或感染毒素的過敏反應及體液代謝紊亂、腦缺氧等原因導致大腦運動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驚厥。
腹瀉 導致兒童嘔吐腹瀉的主要原因有胃腸型感冒、輪狀病毒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疾病。夏季嬰幼兒的脾胃狀態(tài)會比較差,容易消化不良,又值感冒高發(fā)期,特別容易導致腸胃型感冒的出現(xiàn)。發(fā)病誘因主要是來自病毒感染、外部刺激等因素,冷空氣刺激腸胃、生活習慣不正常、不良飲食等。細菌性痢疾的發(fā)生主要與夏季高溫高濕、食物中微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大量繁殖,如果食物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食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病癥。
健康度夏護理方案
1.夏季出汗多,孩子要勤換衣服勤洗澡,尤其是內衣,一定要天天換洗。外出以及飯前便后,要及時把手洗干凈,家長多提醒孩子少用手搓眼睛、口、鼻等部位,減少細菌感染。
2.夏日飲食應多樣化,本著清淡少油膩的原則,合理補充魚類、瘦肉、蛋類、奶制品和豆制品,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盡量不給孩子吃生的或未經徹底加熱的食物,不喝生水,不貪吃冷飲。
3.夏季運動最好選擇早晚進行,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鍛煉,以免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夏季鍛煉強度不宜過大,可以“分步進行”,只要每天運動的時間總和超過30分鐘即可。運動后應及時補水,少量多次是科學的飲水方式。
4.家中要常備一些價廉物美的藥物,如金銀花露(可預防熱癤和痱子)、十滴水(可通鼻竅、除濕、鎮(zhèn)痛、止暈)、藿香正氣水(可健脾除濕、治受暑后腹瀉、嘔吐)、仁丹f有清涼解暑作用,可治暈船、暈車)、清涼油(有止癢作用,用于蟲咬、傷風頭痛)、口服補液鹽和益生菌(用于腹瀉脫水)、爐甘石洗劑(用于蚊蟲叮咬后止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