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春,宋 華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吉林長春 130011)
汽車涂裝是現(xiàn)代化工業(yè)涂裝的典型代表,它屬于高級保護性涂裝和裝飾性涂裝,汽車內外表面積約95%以上要靠涂裝來進行保護和裝飾,涂裝已成為汽車主機廠的四大工藝之一。汽車涂裝是延長汽車使用壽命和提高其裝飾性、商品性的主要工藝技術手段之一。
汽車涂層必須具備極優(yōu)良的耐腐蝕性、耐候性,以適應汽車的各種使用環(huán)境和世界各地的氣候條件;還必須具有優(yōu)良的裝飾性來適應客戶之需和時代潮流。
汽車生產是高效流水線式生產,生產節(jié)拍快(一般幾十秒至幾分鐘),所選用的涂裝材料的施工性能要好;所選用的工藝(漆前處理、涂裝方法、涂膜固化方法和被涂物的輸送方式)必須高效、快速,適應大批量流水線作業(yè)生產。
汽車車身涂裝系多層涂裝,一般由底漆涂層、中涂層、面漆涂層組成,涂層總厚度控制在100 μm左右。汽車涂裝材料一覽表見表1。
表 1 汽車涂裝材料一覽表Table 1 The list of automotive coating materials
續(xù)表 1
汽車涂裝是汽車制造業(yè)的污染源[VOC(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CO2、污水、涂裝廢棄物],也是耗能大戶,它是當今清潔生產、創(chuàng)建綠色涂裝的革新對象。
新中國成立之前和建國初期,我國無汽車工業(yè),跑在路上的汽車是“萬國”牌,汽車涂料僅是以噴漆(硝基漆)為主的汽車修補涂料。流水式汽車涂裝的生產線和OEM(原始設備制造商)汽車涂料的起步始于第1個五年計劃,即1953年7月15日一汽奠基建廠和1956年7月13日嶄新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總裝下線,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的一汽由原蘇聯(lián)斯大林汽車廠包建,共建有12條流水式涂裝線,采用手工空氣噴涂和浸涂法涂布,涂1道烘1次,采用普通懸鏈輸送被涂件的工藝。所用涂料是由天津油漆廠按原蘇聯(lián)標準開發(fā)研制,并得到蘇方檢驗認可的醇酸樹脂、硝基、瀝青三大體系的11個品種?!敖夥拧迸破囃懂a全部采用國產OEM汽車涂料,工藝水平及所用材料要求略高于蘇方。
我國汽車涂裝與涂料的60多年發(fā)展歷程按OEM涂料更新?lián)Q代的進展(兩次引進→自主開發(fā)→跨國涂料公司、涂裝設備公司來華建廠)可分為5個階段(參見表2);按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可分為前后兩個30 a。
在前30 a中(改革開放之前),因種種原因,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緩慢,產品車型30 a一貫制,直至20世紀70年代才建立二汽,汽車年產量僅10萬輛(其中轎車年產量不足千量),轎車車身涂裝為小批量作坊式生產,在涂料工業(yè)的協(xié)助下,汽車涂料在此期間取得以下成果:
(1) 研制開發(fā)“紅旗”牌高級轎車用涂料(優(yōu)質合成樹脂改性的硝基磁漆、環(huán)氧樹脂底漆及膩子)和涂裝工藝。
(2) 研制開發(fā)陽極電泳(AED)涂料及涂裝方法,并建成多條AED涂裝線,替代了駕駛室、覆蓋件、車箱件、鑄件等采用的噴涂打底工藝。
(3) 成功開發(fā)了氣動杯式靜電噴槍(噴涂法),用于駕駛室外表面、鐵木混合車箱總成、水箱等的噴涂,替代了手工空氣噴涂法,提高了涂裝效率。
(4) 原化工部組織涂料研究所、油漆廠和汽車廠三方結合的攻關隊,成功研發(fā)了出口卡車用優(yōu)質氨基醇酸樹脂面漆和轎車用特黑丙烯酸樹脂面漆,并組織沈陽、北京、天津等油漆廠生產,供應市場。
(5) 面漆采用了“濕碰濕”噴涂(即2C1B)工藝。
(6) 開發(fā)了遠紅外線輻射元件(電阻帶式和炭化硅板式),并獲得應用。
(7) 成功開發(fā)靜電振動粉末涂裝法。
(8) 開發(fā)快干涂料(如苯乙烯改性醇酸樹脂快干涂料、雙組分環(huán)氧瀝青底盤漆),替代了硝基漆。
回顧前30 a,可總結出以下經驗教訓:
(1) 涂裝前處理工藝及設備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未下功夫開發(fā)改進研究,30 a一貫制。自配強堿性(復合堿)脫脂劑、高鋅磷化液(用磷酸二氫鋅、硝酸鈉和亞硝酸鈉在現(xiàn)場配制);噴淋式、洗渣多,易堵噴嘴,無純水洗工序,磷化處理工藝技術未完全掌握,工藝參數控制不嚴,致使磷化質量不穩(wěn)定,影響涂層的耐潮濕性,造成在包建二汽的涂裝工藝設計中取消了磷化處理工藝。
表 2 我國汽車涂料、涂裝工業(yè)發(fā)展歷程Table 2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utomotive coatings and coating industry in china
(2) 采用AED涂裝工藝替代鑄件噴涂硝基漆的打底工藝,涂裝實現(xiàn)自動化,且效率高。但由于鑄件的熱容量大,電泳漆膜需高溫固化(1 600℃以上30 min),經常烘不干,在機械加工中被乳化液和堿清洗液洗掉,另外缸體在電泳槽液中浸泡后,水套中的型砂脫落在電泳槽中。
(3) 產品設計落后,無縫隙密封,車底無噴涂抗石擊涂料的要求,車身空腔內表面也無明確的涂裝、防腐要求,致使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縫隙淌黃水,在高溫、高濕的沿海地區(qū)使用2~3 a就產生了穿孔腐蝕。
(4) 對涂裝用水的水質和涂裝環(huán)境清潔度的認識不到位(當然當初的自來水水質和空氣清潔度比現(xiàn)在好),在技術交流中,無法達到外方提出的噴漆室要供空調風的條件,而純水和清潔的空氣是確保涂裝質量的兩大基礎條件。
(5) 涂裝前采用酸洗工藝,除銹、除氧化皮和被涂面不平整、凹坑靠刮膩子來修飾、填平的工藝應堅決淘汰,它們是汽車涂裝的兩大“毒瘤”。
(6)“解放”牌車輪原涂裝工藝為浸涂瀝青底漆和清漆,2道漆烘2次(2 000℃,50 min),搬遷時改為淋涂法,后又改為CED涂裝和紅外線烘干。實踐證明,淋涂和全紅外輻射烘干不適用,后改用坑式輻射熱風對流烘干室才得以穩(wěn)定生產。
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后30 a是飛躍的30 a,尤其是后15 a,轎車工業(yè)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我國連續(xù)8 a成為全球第一的汽車產銷大國,涂裝工藝水平和涂裝質量與國際水平實現(xiàn)了全面接軌。
20世紀80年代,一汽換型改造,第2次全面引進卡車車身涂裝線和全套汽車涂料。一汽、二汽、濟汽3家聯(lián)合從英國引進3條車身涂裝線,引進了噴浸結合的中溫鋅鹽磷化處理和陰極電泳涂裝技術,以及上供風下抽風噴漆室,推桿式輸送機等當時先進的涂裝設備。沈陽、北京油漆廠為3條涂裝線配套,分別從日本關西和奧地利斯托拉克(Stollack)引進了兩套汽車涂料(CED涂料、中涂和高胺基質量分數的氨基醇酸樹脂面漆)。90年代初,長春也引進了Stollack的中涂、面漆技術,卡車用涂料實現(xiàn)了第2次更新?lián)Q代,1986年投產后車身面貌煥然一新。
從單個英文譯本內部來看,53個術語只出現(xiàn)過1次(不存在不一致的問題),109個術語出現(xiàn)2次以上:t1中31個術語有多個譯文(一處誤譯guarantor);78個術語僅1個譯文版本。t2中26個術語有多個譯文(一處誤譯mortgagee);83個術語僅1個譯文版本。t3中31個術語有多個譯文;78個術語僅1個譯文版本。
與此同時,一汽剖析國外樣品,按二次引進的涂裝前處理工藝資料,成功開發(fā)了弱堿性脫脂劑和低鋅三元磷化液與陰極電泳配套,并在車輪、車架、車箱等部件中普及應用,并援建國內兄弟廠的車身涂裝線。
20世紀90年代,汽車工業(yè)以市場換技術和資金,走合資化之路的政策出臺后,德、美、法、日、韓等國的汽車工業(yè)巨頭相繼來華辦合資企業(yè)(廠)。隨著汽車產品的引進,國際著名的涂料公司、涂裝設備公司也相繼來華設立合資公司(辦事處),如前處理材料公司:日本帕卡、德國漢高和凱密特爾;汽車涂料公司:關西、PPG、杜邦、BASF、立邦等;涂裝設備公司:德國杜爾和艾斯曼、日本大氣社和帕卡等。形成汽車產品來自哪國,就采用哪個國家的涂料和招標承建涂裝線的局面,這使我國轎車車身涂裝工藝及所用涂裝材料形成歐美、日本兩大配套體系,兩大體系之間雖有差異(如工序多少、輸送方式、涂裝工藝設備水平、工藝布置等),但都大同小異。
1.2.1 后30 a引進掌握的汽車涂裝先進技術
(1) 涂裝前處理工藝低溫化、快速化、磷化少沉渣化、表調和鈍化劑的改進都取得了進步;但磷化處理的公害(磷和重金屬)因環(huán)保問題,已屬需淘汰工藝?,F(xiàn)今已成功開發(fā)環(huán)保薄膜型無磷轉化膜處理工藝,以替代磷化處理。
(2) 成功開發(fā)無鉛、無錫CED涂料,高泳透力和薄膜型超高泳透力CED涂料,使CED涂裝更環(huán)保、更經濟。薄膜型無磷轉化膜處理工藝(鋯鹽或硅烷,或兩者復合型產品)與薄膜型超高泳透力CED涂料配套,是當今汽車車身綠色打底涂裝的最新工藝。國內已有近10條車身涂裝線采用此工藝。底面合一電泳涂料也在商用車底盤件上得到應用。
(3) 汽車車身設計要求車身內外縫隙必須全部涂密封膠,車底面和受石擊的表面需噴涂抗石擊涂料,車內鋪熱熔瀝青墊片或噴涂防聲消音涂料等均有明確的技術要求,這是產品設計的一大進步。為此,車身涂裝車間增設涂密封膠線(俗稱PVC線),它是提高車身氣密性、水密性和舒適性的關鍵工序,也是提高汽車車身耐蝕性、延長其使用壽命(產生穿孔腐蝕由2~3 a延長到10 a以上)的三大工藝(CED打底涂裝、PVC線和涂裝后空腔噴或灌防銹蠟)技術措施之一。
(5) 中涂面漆涂裝采用旋杯式自動靜電噴涂技術,20世紀90年代采用往復機式自動靜電噴涂機(側噴機和頂噴機)噴涂車身外表面,進入21世紀以來,機器人杯式自動靜電噴涂機替代往復機噴涂中涂、底色漆和清漆,由僅噴涂車身外表面,內表面手工噴涂發(fā)展到車身內外表面全部采用機器人噴涂,建立了智能化全自動(擦凈、門蓋開啟關閉、測厚、噴涂內外表面等)機器人靜電噴涂面漆線。涂膠和車底涂料的噴涂也由機器人替代了人工。
(6) 為適應環(huán)保的需要,采用低VOC環(huán)保型涂料替代傳統(tǒng)有機溶劑型中涂和底色漆,減少涂裝工序。老線改造一般采用高固體分涂料,新建車身涂裝車間采用水性中涂和水性底色漆。我國從2004年起,已有30多條轎車車身涂裝線采用水性中涂和底色漆,且由標準的水性涂裝工藝(中涂烘干)發(fā)展到非緊湊型水性三濕(3wet,即中涂+BC+CC烘1次)涂裝工藝和緊湊型水性三濕(3wet,即BC1+BC2+CC烘1次)涂裝工藝,這比歐美滯后10 a多;商用車采用緊湊型溶劑型三濕(3wet,即BC1+BC2+CC烘1次)涂裝工藝替代原標準工藝。
(7) 噴漆室排風循環(huán)利用技術獲得應用。噴漆室排風,一般采用上供風下排風,不循環(huán)利用,其風源是室外的新鮮空氣,為保證噴涂的作業(yè)環(huán)境[溫度(23±20)℃、相對濕度(RH)65%~75%)],夏季需要冷卻降溫,冬季需加熱升溫,空調能耗大(CO2排放量大)。噴涂室成為涂裝車間高能耗設備之一,自動靜電涂裝和低VOC型涂料的采用為噴漆室排風循環(huán)利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自動靜電噴涂區(qū)段由再生循環(huán)排風空調裝置供風,國內已有多家公司采用該技術。
(8) 干式噴漆室(干式漆霧捕集裝置)替代濕式噴漆室已是發(fā)展的趨勢。引進的干式噴漆室有ECODryscrubber、Dryspin、EISCRUB和E-Cabe 4種,解決了濕式噴漆室耗水量大(為每小時補充循環(huán)水量的1%~2%)、含化學藥品(絮凝劑)和漆渣的污水(二次污染危險物)等問題,濕式噴漆室的水洗式噴霧收集裝置在歐美國家已開始限制使用。
(9) 涂裝車間車身輸送設備(技術)在適應涂裝工藝需要,如提高水平面涂裝質量,工序間帶液少和“氣泡”問題方面有了重大革新。前處理、電泳線采用擺桿輸送機和更先進的滾浸式輸送機(如Rodip)替代推桿懸掛輸送鏈。入槽角度可由25°~300°提升到450°、900°甚至3 600°旋進式,減少水平被涂面的顆粒。在采用滾浸式輸送機場合,車身可見水平面朝下,能大幅度提高涂裝質量和減少車身帶(兜)液量,確保車身表面100%涂裝處理完善。烘干、PVC、中涂、面漆、貯存跑空線等,采用滑撬輸送機系統(tǒng),工藝靈活性大,特別適用于涂裝車間的立體(多層)工藝布置。
1.2.2 汽車涂裝、涂料后30 a的經驗教訓
(1) 自20世紀90年代轎車工業(yè)合資化后,設計、建設的轎車車身涂裝線,仍舊采用有機溶劑型涂料的傳統(tǒng)涂裝工藝,這是因為當初認為采用水性中涂和水性底色漆,投資大、運行成本高,能耗大,噴涂條件苛刻、難掌握,噴涂水性涂料的工藝不夠成熟,而對涂裝公害的危害認識不到位,再加上當時我國的環(huán)保法規(guī)不夠嚴格。實際上歐美汽車工業(yè)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著手狠抓汽車涂料水性化和節(jié)能減排技術,經過近20 a的改進和完善,實現(xiàn)了汽車涂裝工藝技術及用材的更新?lián)Q代,并且完全能夠滿足苛刻的環(huán)保法規(guī)要求。
直到最近4~5 a,我國引進的幾條車身涂裝線才全面采用上述新工藝、新技術,達到歐洲綠色涂裝車間(Eco-Paintshop)標準。但有些汽車公司近年新建立的車身涂裝線,按水性中涂和水性底色漆設計建造,投產時卻又改用有機溶劑型涂料,以致造成現(xiàn)在70%以上的車身涂裝線仍采用有機溶劑型涂料,多數涂裝車間VOC和CO2排放嚴重超標,VOC排放量>100 g/m2,能耗和水耗為國際水平的2~3倍,甚至更高,汽車產量和GDP(國民生產總值)上去了,可同時涂裝公害嚴重破壞了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 汽車工業(yè)和涂料工業(yè)大而不強,轎車用高檔涂裝材料市場的80%以上被洋品牌占領,涂裝技術尚屬跟隨型。在合資公司中,涂裝工程設計、招標基本上聽外方的,中方話語權少。原生產汽車涂料的廠家退出汽車涂料市場(沈陽、北京廠已消失,天津、上海廠實力大大減弱)。
(3) 應加強環(huán)保意識、以及防治涂裝公害和節(jié)能減排的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進一步提高涂裝清潔生產和創(chuàng)建綠色涂裝車間的認識。嚴格按“綠色”涂裝理念(10個更少、2個更高、1個更低)進行涂裝工藝和設備的精益化設計;審核、檢驗和優(yōu)化現(xiàn)涂裝工藝流程的每道工序、每臺涂裝設備,杜絕涂裝過程中的浪費,消除無效作業(yè)和超值功能,使能源和材料盡可能得到最佳利用;培訓作業(yè)人員,加強涂裝工藝和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涂裝一次性合格率,減少或消除涂裝公害。
(4) 商用車車架采用底面合一電泳涂料,導致漆膜的耐腐蝕性能下降,要提高涂層的耐候性能勢必犧牲涂層的耐腐蝕性能,因為兩者是矛盾的。建議采用環(huán)氧電泳漆+噴涂低溫面漆工藝,或底盤采用整體噴漆工藝。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