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芳
(興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杭州 310012)
關于人工智能信息網絡安全感知系統結構,詳細見圖1.該系統主要包括:預處理信息、態(tài)勢評估、信息融合、態(tài)勢感知、信息提取等模塊構成。
圖1 基于人工智能信息網絡安全態(tài)勢感知系統結構
(1)態(tài)勢感知:該模塊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預測、理解、識別態(tài)勢等來完成態(tài)勢感知。(2)信息融合:收集的安全態(tài)勢數據一般了來自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以及IDS/IPS、防火墻等安全設備,還有應用程序、服務、數據庫方面等,所以系統需要對這些來源不同的數據進行整合,從而提高態(tài)勢感知的準確率。(3)信息提?。涸撃K屬于安全感知態(tài)勢的基礎。安全態(tài)勢數據基本都是從網絡設備、安全設備、應用和服務系統獲取的,信息提取主要是從這些模塊來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修訂和標準化,同時擴展時間的基本特征等。(4)態(tài)勢評估:該模塊主要是分析態(tài)勢情況和關聯性。在根據態(tài)勢進行結果評估,并建立綜合網絡態(tài)勢圖,以及分析態(tài)勢報告,從而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5)信息預處理:態(tài)勢感知主要是利用多個傳感器進行數據收集,所以采集過程中會有很多噪聲,也可能出現數據缺失情況,這種情況都需要對數據進行去噪聲處理。同時也能實現對不完整數據的預處理,比如:過濾雜質、處理用戶分布等。
想要提高預測的科學性,就要對事物的發(fā)展現狀和歷史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就是對于任何相關因素進行分析。預測就是根據事物發(fā)展跡象對于將要發(fā)生、無法確定的事件進行推測和估計。態(tài)勢預測需要對網絡發(fā)生的安全威脅歷史情況,通過科學方法、理論和經驗,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安全威脅進行推測、分析和估計。目前,使用的態(tài)勢預測人工智能方法包括幾類:建立在人工神經網絡上的預測方法、專家系統支撐的預測方法。
2.1.1 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法
近幾年,人們多是將多種算法結合使用,比如:融合模糊/粗糙集、小波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灰色理論、遺傳、免疫、進化等,取得的效果比較好。關于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主要包括:RBF網絡、BP網絡、Hopfield網絡等。但是神經網絡有個缺陷,就是很容易出現局部最優(yōu)解情況。
2.1.2 專家系統預測方法
專家系統主要是由知識與經驗構成的計算機智能程序系統,智能程度體現在可以模仿專家人類思維在特定領域中,并解出復雜問題。利用專家系統預測態(tài)勢具有容易理解、符合人類思維、能減少數值復雜計算、可以用案例和規(guī)則表示知識、在不修改主程序條件下對知識庫進行修改和擴展、對自身推理具有解釋過程等優(yōu)勢。缺陷就是存在較強的針對性,該方法需要依靠豐富的知識和高水平的數據,才能獲得準確的英寸,這些在復雜且規(guī)模龐大的網絡中會受到限制。
2.2.1 網絡脆弱指標
該指標可以反應網絡中存在脆弱和漏洞等情況。網絡脆弱指標包括:DNS服務器、關鍵設備、核心交換機負載、核心路由器等設備的健康指數。
2.2.2 基礎運行指標
就目前的形勢基礎指標在安全檢測中已經不能成為重要參考依據,但是也是不能缺少的系統運行情況的基礎數據?;A運行指標可以體現處反應傳輸設備的負載、物流環(huán)境、網絡性能等情況。比如:如果網絡出現基礎流量過大,這時遇到攻擊行為,很可能出現網絡擁擠情況。基礎流量也會給網絡抗沖擊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2.2.3 網絡威脅指標
該指標直接反應給網絡造成威脅的因素,它包括網絡被攻擊的程度和次數,以及網絡潛在的威脅因素。比如:掛馬、病毒、僵尸網絡、垃圾郵件、釣魚網站等危險因素。網絡威脅實際就是指網絡受到的攻擊強度、仿冒網站、掛馬密度、入侵事件等指數。
目前,人們在安全網絡信息態(tài)勢感知上的研究屬于該領域的主要內容,另外還包括:數據挖掘、數據融合、識別模式等技術,這些都是處于初期研究解決的態(tài)勢預測技術。
[1] 章翔凌,楊永群,黃勤龍,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安全態(tài)勢系統設計與實現[J].網絡空間安全,2017,8(z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