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鶴
孫超
1987年,生于哈爾濱。
2006至2010年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
2010至2013年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工筆花鳥工作室研究生,導師賈廣健教授?,F(xiàn)任北京大學賈廣健教授工作室教學助理。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天津畫院青年創(chuàng)作中心畫家,國家藝術基金專項資助青年創(chuàng)作人才。
主要展覽及獲獎:
2017年,“寫意中國——2017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非常融合——當代中國工筆名家邀請展”(石家莊國鼎美術館),“北京靳尚誼基金會青年畫家扶植計劃暨繪畫新銳展”(北京中國油畫院);“溫度計——當代女性工筆展”(北京賢空間);“迷宮——青年藝術家圖像的再發(fā)現(xiàn)”(南京宣和美術館);“非常融合——當代工筆畫九人展”(北京亨嘉堂);“新粉本——學院新方陣十年展”(北京今日美術館),“藝術北京”(農(nóng)業(yè)展覽館)。
2016年,“八零八零——當代中國畫八零后藝術家提名展”(北京政協(xié)展覽館);“新新工筆——中國當代青年工筆邀請展”(南京、北京、滄州等);“澹然標格——京津冀名家學術邀請展”(保定博物館);視墨湖——八號橋水墨學術邀請展”(上海海上美術館);“學院新方陣——2016年度提名展”(北京天大云華美術館);“食野之蘋——向古典致敬2016北京第二回”(北京天大云華美術館);“中國未來——第二屆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南京金陵美術館)。
2015年,入選“第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上海中華藝術宮);“水墨新浪——當代中國畫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北京杏壇美術館);“學院新方陣——2015年度提名展”(北京天大云華美術館),“紙本水墨——80后中國水墨畫家的批評與自辯”(北京,正觀美術館);“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國際巡展”(新西蘭、美國、意大利、日本等);“花正開——2015賈廣健師生作品展”(上海壹號美術館),“入場式——80后青年女性藝術家邀請展”(北京、滄州、蘇州);“庭前春早——2015賈廣健師生中國畫作品展”(永清賈廣健藝術館);“工筆畫的寫意性——青年畫家四人學術展”(天津圖書館);“春華秋實——當代中青年水墨藝術家邀請展”(北京丹鳳朝陽美術館);“取善精微——孫超作品展(個展)”(北京大干畫廊美術館)。
2014年,入選“靳尚誼專項基金(2011至2014)優(yōu)秀畢業(yè)生扶植計劃”(北京大都美術館);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天津展區(qū))”銀獎(天津美術館),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獎(天津美術館);“‘中國水墨現(xiàn)場作品展”(南通美術館);“靛花初語——賈廣健研究生八人展”(北京丹鳳朝陽美術館)。
2013年,獲”傳承文化,翰墨中華——五省市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優(yōu)秀獎(北京、天津、山西、新疆、廣州);“喜看美麗新永清,書畫名家采風行——京津冀書畫名家作品展”(永清賈廣健藝術館)。
2012年,“國際達沃斯論壇首屆天津青年國畫展”(天津);“天津美術家優(yōu)秀作品展”(天津美術館)。
2010年,獲“天津美術學院畢業(yè)展”二等獎(天津美術學院);入選”全國首屆現(xiàn)代工筆畫大展‘(北京軍事博物館);獲“第二屆全國線描大展”優(yōu)秀獎(最高獎)(河南美術館);獲“天津第三屆十佳青年美術家十佳書法家大展”雙十佳稱號(最高獎);“全國重點美術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作品巡展”(北京杭州 廣州等)。
初見孫超的畫時,是在朋友的微信里,頗覺驚艷。當即約了孫超本尊見面。初見孫超時,即被她散發(fā)著的藝術氣息所感染。仿佛白日的焰火。初見孫超的原作時,果然是極好的。第一次一起吃飯時,在中關村的旋轉(zhuǎn)壽司的夜宴中,聽著她對藝術的見解,眼前仿佛也在旋轉(zhuǎn)著她斑斕的畫作。繪畫之事原本是“胸中造化吐露于筆端”。這胸中的造化是畫家對客觀自然的感悟,既包含客觀自然形態(tài)的美,也蘊含畫家主觀的思想感情,是主觀客觀融為一體的精神形象。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論及80后孫超的繪畫藝術,會發(fā)現(xiàn)她的繪畫在題材的選擇、畫面藝術形象所蘊含的內(nèi)在精神、詩意語言的表現(xiàn)、圖式的構成等都與先輩和同輩花鳥畫家拉開了距離。孫超可謂獨步80后的花鳥畫壇,頗有劉邦打天下的氣勢,建樹了只屬于個人的花鳥畫風格——那就是以心中的花烏悅性為旖旎的題材,運用不同技法的暈染和線條組合構造景物形象,著力表現(xiàn)具有鮮明個人感受的環(huán)境和情趣,著意于畫家對個人審美和技法的追求,營造出充滿深情摯愛的花鳥畫意境,彌漫著真誠、斑斕,略帶干草和泥土的旖旎芳香,還有時光的胭脂。
第一次見到孫超入選“全國第12屆美展進京展”的作品《未見·蒙太奇》,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作品,讓人過目難忘,因為它可以帶觀者入夢境,所以感觸頗深。這件以法語蒙太奇冠名的旖旎的作品,雖然尺幅不大,但畫得非常之美。而迷幻的鹿表現(xiàn)出的恬靜之美,與斑斕的色彩之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動人心魄。這件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寧靜之美,超過了以上的文學性表述。畫面中的語言傳遞,更多的是不可用文字話語表達的情感韻致。孫超通過對繪畫語言的處理,使畫中的文字性因素實現(xiàn)了升華,比現(xiàn)實更美更真實。80后的孫超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探索了從文學性的詩意到視覺語言的詩化這樣一個重要的課題,使具有詩意的文學性構思,通過詩化的視覺語言的表現(xiàn),達到了詩境。
看到這幅畫,你能想到一句古詩“滿懷春綠酒,對月夜琴幽”。魚玄機的詩。唐代的旖旎的女子。
早在1500年前,謝赫在“六法”中提出了“氣韻生動”這一理念。一個“動”字,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區(qū)別。眾所周知,西方傳統(tǒng)繪畫以再現(xiàn)一個凝固的時空瞬間為己任,以科學的解剖與表現(xiàn)無限遠的焦點透視規(guī)則相結合,力圖在畫面上還原一個真實的物理空間。杰出的現(xiàn)代主義大師如克利還有康定斯基都在現(xiàn)代主義探索中重視繪畫語言的音樂性表現(xiàn),但他們終究不能不為此而“背叛”他們傳統(tǒng)的再現(xiàn)美學,并拋棄當時東方人贊不絕口的科學解剖與透視。而中國傳統(tǒng)繪畫雖不寫實,但更側(cè)重于心理空間的描繪,強調(diào)意象的詩境表達。“氣韻生動”之“動”,便有時間的參與,故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空間與時間結合的四維表現(xiàn)。運動之美的產(chǎn)生在于節(jié)奏和韻律,因此,“韻”便是中國繪畫語言中特有的詩化因素。而年輕而富有魄力的孫超成功地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韻”和自己腦海中的“旖旎”,很了不起。并不是隨口夸她,但當你看到很多花鳥畫家直到暮年,也沒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你便會覺得孫超這個瘦子果真是了不起的。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概括孫超的藝術特性。
一是審美的定位準確。她生于寒冷的冰城,游學于津沽和帝都。受賈廣鍵老師影響深遠,但自己在藝術上頗有主見,不同于一般急著賣畫的同學。花鳥畫,是她執(zhí)著的審美寄托,也是創(chuàng)作的“秘密基地”,一如她的《秘密花園》。她的畫,仿佛是電影《納尼亞傳奇》里的神秘情景。正是在長期感受、感悟、感動的基礎上,加上她來帝都后如魚飲水般的生活積淀,促成小超繪畫精神內(nèi)涵的獨特性。這是一種既不同于一般對惲南田沒骨技法的簡單模仿,也不是江湖畫家的賴以謀生的糊口手段,也不同于南派溫潤秀雅的筆墨玩味的“中間狀態(tài)”。它兼有獨特,旖旎而又不乏靈氣的審美特質(zhì)。這正是孫超本人靈氣蕩漾品性的自然流露。
二是“詩意化”語言的運用貼切。孫超隨賈老師學習多年,對傳統(tǒng)花鳥有過深入研習,但在創(chuàng)作中,堅持從自身感受出發(fā),根據(jù)表現(xiàn)物象的需要而整合語言方式。她以奇異而可愛的暈染為主干,建構出蒙太奇般的種種景觀,又以獨特的自家風貌恰到好處地訴說出她濃烈的自我衷情。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她自己構建的旖旎意境。顯而易見,孫超她的語言與她的詩情是合拍的。
總之,我們不難看出,秀外慧中的孫超不滿足于一般沒骨技法的繼承,她的眼光已經(jīng)拓展到對傳統(tǒng)形式規(guī)律以及更深層的美學思想的繼承。她對詩境的在意與敏感,使她對繪畫語言的詩化處理如此經(jīng)意,執(zhí)著的追尋,必然會使她的藝術創(chuàng)造不斷地升華。
祝賀她,旖旎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