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命命鳥》與緬甸婚戀文化的背離與承繼

        2018-05-03 08:41:34張秋琳HTAYHTAYMYINT
        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許地山生肖緬甸

        張秋琳(HTAY HTAY MYINT)

        (北京語言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北京 100083)

        許地山在作品中常常喜歡表現(xiàn)東南亞地區(qū)奇異的自然風(fēng)光和獨特的民俗宗教,對華文文學(xué)中東南亞題材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有過深刻的影響。雖然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數(shù)量還算龐大的詩歌、散文和小說, 他的作品所受到的外界注意卻相對較少,但是每個文本都有其不同層面的文學(xué)價值和人生啟示。許地山慣常采用在對異域風(fēng)情的描繪中抒發(fā)自己的宗教基礎(chǔ)上的人生觀的手法。

        許地山是基督徒,可是在《命命鳥》這篇小說中卻是用佛家的世界觀來看世界的,而且體現(xiàn)出了他對佛教亦有深入而獨到的研究。小說借以表現(xiàn)佛教與緬族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展現(xiàn)出了緬甸的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深受佛教影響的特征及其對于人生的深刻影響。

        基于緬甸佛教文化傳統(tǒng)中對于愛情與生死的態(tài)度,與《命命鳥》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佛教背景下對于愛情與生死的態(tài)度的不同,通過進行更加深入人物內(nèi)心的探討,來解讀小說中所表現(xiàn)出的與緬甸實際不同的狀況,尤其是人物命運的最終選擇這一看來與緬甸文化所應(yīng)有的選擇迥異的部分內(nèi)在上與緬甸佛教文化的承繼。

        一、佛教婚姻文化

        佛教思想深刻地影響著緬甸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婚喪嫁娶和生育繁衍,并且除了對于緬甸佛教氛圍的體現(xiàn),婚姻文化還是《命命鳥》中借以思考人生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想了解緬甸婚姻文化,必然要了解緬甸生肖算法和取名規(guī)則與禁忌?;橐鰩砩?,而人一生下來,第一件就要面臨取名的問題,在緬甸的宗教文化中,取名又與生肖是緊密相關(guān)的。緬甸有8種屬相:“禮拜一屬虎、禮拜二屬獅、禮拜三上午屬象、禮拜三下午屬無牙象、禮拜四屬鼠、禮拜五屬天竺鼠、禮拜六屬龍、禮拜天屬妙翅鳥”。“Damma Thawka Innwa Yarzar” 是古代文人遺留的俗話:星期六出生與星期四出生的人("r?m)、星期五出生與星期一出生的人(aomu)、星期日出生與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tif;0)、星期三下午出生與星期二出生的人(&mZm),都是不能結(jié)婚的。如果結(jié)婚的話,夫妻倆的生活就不會幸福。不僅生肖,取名也是根據(jù)生于周幾。緬甸人只有名字而沒姓氏,并且取名字的方式也比較特別。出生在周幾就選對應(yīng)的字母拼成的字作為名字第一個字,其余的字按規(guī)定和講究命名。比如說:按緬甸的命名法,周四生的人名字前一般Pa,Pha,Ba,Ma。

        下面是代表生肖的名單:

        DayLetterMondayu(Ka),c(Kha),?(GaNge),C(GaGyi),i(Nga)Tuesdayp(Sa),q(Sa),Z(Za),ps(Za-Myin:-hswe),n(Nya)WednesdayMorningv(La),0(wo)WednesdayEvening(Rahu),(Ya),&(Ra)Thursdayy(Pa),z(Pha),A(Ba),b(BaKone),r(Ma)Fridayo(Tha),[(Ha)Saturdayw(Ta),x(Tha),'(Da),"(Da),e(Na)Sundayt(a),O(u)

        所以容易猜出來敏明(緬文叫Myint Myint)是星期四出生的。一般為了使得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能夠一目了然,人們稱呼的時候會在名字的前邊再加上一個冠詞。通常是成年男性要在名字的前面加上“U”,而成年女性要在名字的前面加上“Daw”,年紀較輕的男子名字前則加上“Ko”或者“Mg”,年紀較輕的女性名字前則要加“Ma”。但如果是男老師或醫(yī)生的話,則要變稱為“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yī)生)。而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時期,緬甸的民族英雄們又給自己的名字加入了下面這些詞——“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等。從嚴格的起名風(fēng)俗上就可以看出緬甸是很看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敏明和加陵的在一起會那么受到反對了。

        婚姻禁忌也是緬甸婚姻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tǒng)之一。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出生之后,下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婚姻了,并且大部分宗教關(guān)于婚姻問題都有很多討論,緬甸的小乘佛教也不例外,從婚姻文化中可以窺見這一文化的要義。而《命命鳥》的主人公加陵說:“照緬甸的風(fēng)俗,子女的婚嫁本沒有要求父母同意的必要。”這句話是不符合緬甸當?shù)貙嶋H情況的。緬甸人對佛、法、僧侶、父母、師長十分尊敬和崇拜。所以緬甸子女的婚嫁,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們就不能結(jié)婚,但是男女青年可以自由戀愛。從寸雪濤的《緬甸傳統(tǒng)習(xí)俗研究》中就能看到緬甸婚姻習(xí)俗的六個規(guī)定:“第一,新郎的身體要健康。第二,新娘如果不是寡婦需年滿十八歲,還需要父母的同意。第三,新郎和新娘彼此愿意白頭到老,還要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第四,新郎和新娘都必須是精神正常的人。第五,新娘沒有其他的婚姻約束。第六,沒有舉行結(jié)婚典禮的話,要有證據(jù)證明他們倆是夫妻?!比绻恍枰改竿獾脑捵詈笏麄儌z也就無須走入水里了。

        緬甸對于婚姻看得很重,如果不是因為西方思想的傳入,思想還會更加嚴格保守,即便是在當時社會思想環(huán)境已經(jīng)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沒有父母的同意婚姻也是不被祝福的。敏明和加陵當時可以不顧父母的意見而堅持在一起,但是他們不愿意違逆父母所以被迫分開了,這是多少年的文化積淀和宗教精神才使得他們做出了分開的選擇。緬甸的佛經(jīng)里提到人有兩種愛,“性愛/男女之愛和超越之愛/普泛之愛”①,另一位宗教學(xué)家補充說,“一種愛是不可控制的,而另一種愛是可以控制的?!雹谄渲心信異凼遣豢煽刂频?,一旦燃燒起來,可以使人擁有飛蛾撲火的勇氣,就像緬甸有一首很有名的愛情詩中所說的,“愛情啊愛情,越是投入其中,越是渴望得熱切,想要愛得更加深刻,譬如飲海水,試圖緩解口中的干渴,卻是愈飲愈渴?!雹鄱硗庖环N可控的普泛之愛則是于人有益的。與之類似的,弗洛姆也曾經(jīng)在《愛的藝術(shù)》里將愛做過分類,與佛經(jīng)里不同的是,他將愛分為三類,情愛即男女之愛仍是一類,而第二種愛又細化為兩類,母愛即親人之愛,以及博愛。愛最終應(yīng)該是從不可控制的狀態(tài)升華到可以控制的狀態(tài)的。因為在男女之愛中,“眼睛是愛的開始”④,這在小說也是有所體現(xiàn)的,最明顯的就是加陵回來之后,作者用了很多“瞧”字,比如加陵瞧著敏明的房間,敏明要舞給加陵瞧。這也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情愛從一開始就是視覺化的,而視覺是有侵略性的,所以情愛帶有不可估量的后果。因而最終應(yīng)該轉(zhuǎn)向理性。敏明的愛情還是處在不可控制的狀態(tài),為了愛,敏明會義無反顧,但是還沒有懂得愛。當然以她的年紀和閱歷,這也是正常的,但是她還沒有來得及將自己的愛情升華到可以控制的狀態(tài)時就走向了死亡,這也尤其體現(xiàn)了視覺化的愛情的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命命鳥》中的緬甸佛教婚姻文化

        由于對婚姻愛情的格外重視,往往反而產(chǎn)生很多與之有關(guān)的條條框框,緬甸也有很多在現(xiàn)在看來被稱為迷信的一些傳統(tǒng)說法,最有代表性的比如關(guān)于生肖的搭配禁忌,“敏明姑娘必不至于嫁他。因為他們一個是屬蛇,一個是屬鼠的(緬甸的生肖是算日的,禮拜四生的屬鼠,禮拜六生的屬蛇)”。這也是成了敏明和加陵之間的攔阻。但在緬甸的書中有記載“禮拜六生的是屬龍的”⑤,不是蛇。宋志說:“你說的雖然有理,但現(xiàn)在生肖相克的話,好些人都不注重了。”當宋志在這樣說的時候,至少證明他還是非常注重這一點的,而生肖的問題也的確成為了他反對加陵和敏明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原因。“自從敏明回來,加陵沒有一天不來找她。近日覺得敏明的精神異常,以為自己沒有向她求婚,所以不高興。加陵覺得他自己有好些難解決的問題,不能不對敏明說。第一,是他父親愿意他去當和尚;第二,縱使準他娶妻,敏明的生肖和他不對,頑固的父親未必承認?,F(xiàn)在瞧見敏明這樣,不由得不把衷情吐露出來。”從加陵的想法中就可以看出來,敏明與加陵之所以不能在一起,生肖其實只是一個方面,他們家里的反對更多的是來自其他方面,比如宗教文化有著遠比生肖更重要的影響,所以這里關(guān)于生肖的失誤其實倒也無關(guān)大局。但是了解這一文化背景,對于理解《命命鳥》之中的很多問題仍然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說中有多處對于結(jié)局的暗示,都是以類似這樣一種形式出現(xiàn)的,就像“她忙要俯身去撿時,那寶石已經(jīng)掉在地上”這個句子表示在未來將會發(fā)生一件獨特的事情。因為緬甸人相信,比如家里的水鍋、向佛供奉用的花瓶自然地破碎了就知道家里快要發(fā)生不好的事情了,另外,類似的還有夢中父母看到自己的牙齒自然掉下來的話他們的兒女正在發(fā)生不好的事。所以寶石掉在地上也是對于結(jié)局的一種預(yù)示。另外,小說中還提到了一種叫做蠱師的人,印度支那間有一種人叫做蠱師,專用符咒替人家制造命運。有時叫沒有愛情的男女,忽然發(fā)生愛情;有時將如膠似漆的夫妻化為仇敵。操這種職業(yè)的人以暹羅的僧侶最多,且最受人信仰。緬甸人操這種職業(yè)的也不少。這種人所做的是一些旁門左道的事情,類似的邪術(shù)本來應(yīng)該是佛教所不允許的,但是,作為一種比佛教更先傳入的文化,它又的確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與受眾,“在緬甸,90%的人既信仰小乘佛教又信仰傳統(tǒng)的神靈?!雹薅@傳統(tǒng)的神靈中就包括蠱師。因此,緬甸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求助于占卜師(也就是算命先生)或者蠱師。這也就是為什么敏明的父親宋志作為小乘佛教的信徒而選擇請蠱師來離間敏明和加陵之間的愛情了。這樣做看起來不符合他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其實卻是有深深的文化根源的。因為緬甸有這樣的歷史傳統(tǒng):

        “如果家里有病人,他的親人往往會選擇去向占卜師尋求幫助,詢問自己應(yīng)該做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東西是應(yīng)該丟掉的,也有的會去向傳統(tǒng)的神參拜祈福。”⑦

        不但是遇到急難的事情時,甚至在佛教的一些儀式中也滲透了這種傳統(tǒng)文化,比如人們不僅會求算某天是否適合洗頭,甚至?xí)笏隳程焓欠襁m合布施,這樣這種文化傳統(tǒng)也深深地融入了佛教文化之中,同樣成為了敏明和加陵之間的愛情的大背景,在對于他們宗教環(huán)境下的愛情觀的探討中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分量。

        雖然對于這些婚姻文化的態(tài)度不十分認同,但毋庸置疑許地山的小說創(chuàng)作是以愛情題材為起始的。他曾說過:

        “我自信我是有情人,雖不能知道愛情的神秘,卻愿多多的描寫愛情生活。我立愿盡此生,能寫一篇愛情生活,便寫一篇,能寫十篇,便寫十篇,能寫百、千、億、萬篇便寫百、千、億、萬篇。立這志愿,為的是安慰一般互相誤解,不明白的人?!雹?/p>

        許地山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以宗教文化思想來切入現(xiàn)實人生的思考所達到的哲學(xué)深度,厭世、出世的情緒占有相當?shù)姆至?作者善于以愛情悲劇來反映人生的苦。

        從悲劇或愛的角度來入手會更加切近作者的意圖,但是又很難確認它能不能算悲劇。因為根據(jù)路文彬的《悲劇與苦戲》,悲劇是對于命運的一種作為反抗的服從。這個小說里的命命鳥作為一種宗教的意象可以看作是命運的象征,那么,敏明看到了那樣一種命運,就是此岸的繁華表象下的眾生態(tài),感覺到唯有彼岸的靜默才是自己的歸宿,“我們可以迷失,但目標卻不會像我們一樣迷失?!薄盎钪赜谢钪姆较?,但并不一定日日都有活著的明確方向?!泵裘髟趬糁锌吹搅嗣B,她感覺到自己的目標應(yīng)該是在真正的命命鳥那一邊,而不是在現(xiàn)實的此岸中,所以選擇了棄世,這樣算是以“認命”的姿態(tài)在對抗了。而加陵,只是跟從她去,并不是認同她棄世的想法,那么也算是以服從的形式在反抗了。只不過敏明反抗的是命運,加陵反抗的是敏明。但是他們的棄世,卻不是給人以生命的熱情與力量,我們從中得到的仍然是一種厭棄紅塵的感受。這樣看,又并沒有那種崇高的壯美感,悲劇應(yīng)該是有崇高感的,但是在這個小說里沒有體現(xiàn)出反抗的意識。還有關(guān)于時間的問題,這篇小說之中是有一點時間意識的。既然人是在時間之中的,時間不屬于人,而時間是永恒不變的存在,是人在時間之中漸漸消磨自己,那么當敏明和加陵選擇了終結(jié)自己的時候,因為人是不能夠逃出時間之外的,所以也就是他們可以算作化入了時間的永恒之中了。這樣從時間和宿命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還是有悲劇意識的。而苦戲?qū)嵸|(zhì)上是樂觀主義的反映,而這個小說卻又是悲觀的,所以很難說它是一個悲劇,也不是苦戲,它反映出的只是一種虛無的思想。而這樣的處理其實是不符合宗教教義的。

        這部小說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聯(lián)想,加陵和敏明之間有一點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一個敏感多疑,一個愿意追隨。那么他們之間的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愛呢?他們跟那些世俗男女都不一樣,他們才是真正的命命鳥??墒撬麄冇炙坪醪惶脩?yīng)該怎么樣去愛對方,這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xué)會愛。“人類的真正的愛情是一種復(fù)雜的精神生活,主要由倫理的、心理的和美感的三方面精神因素所構(gòu)成?!雹嵝睦砩系哪跏潜匾獥l件,而加陵和敏明之間的愛雖然沒有世俗的雜質(zhì),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但是心靈上顯然又是不夠相通的,敏明想的心事并不能告訴加陵,而加陵想的又完全是另外的事情,所以他們之間的愛其實在塵世就很難走下去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在一切變得不再那么美好之前終結(jié)。佛教思想中雖然并沒有戀愛觀,但是敏明的愛情是同佛教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她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因為愛情的自殺就是發(fā)生在夢見瑞大光塔之后,或者也可以說,她之所以會自殺,看起來正是因為對于佛教和對于愛情的較高的悟性,所以她的戀愛是可以見出一些佛教思想的影響的。只不過,作者在這里對于佛教的思想的理解看起來有些偏差,才會讓敏明選擇了自殺,因而事實上違背了佛教的教義。

        許地山認為“愛只是感覺,而生活是實質(zhì)的”。有信仰的人一般更加懂得愛,敏明的信仰是真的,她對于加陵的愛也是真的,但是她卻選擇了和加陵一起自殺。很明顯,敏明正是因為信仰得很虔誠,所以她的愛也是來自于靈魂的,她鄙棄著塵俗的愛,只向往純粹的靈魂之愛。但是她忘了,人的此在除了靈魂,更加離不開身體的在場,肉體越是遭到鄙棄,就越是顯得沉重,而最終只能成為靈魂的束縛。因此敏明感覺到靈魂越來越受到窒息,如果不能掙脫肉體的困鎖,就無以繼續(xù)存在。她只能解開肉體的困鎖,釋放出靈魂,而除了離開此岸,到達彼岸,她已經(jīng)別無選擇。往往性感是屬于身體的,而死感屬于靈魂,當敏明過于排斥身體而只推崇靈魂的時候,事實上她是放棄了性感,而追求死感??墒请m然自己的身體永遠沒有機會感覺到自己的死感,但是靈魂卻并不一定要排除性感,性感是可以幫助一個人達到死感的更好的途徑,而不是一定要通過身體的死亡來達到靈魂對于死感的獲得。當然靈魂的性感最終還是要落到身體的性感上,但此時的身體便得到了升華,可以與靈魂安然并存了。因此在此在之中,身體與靈魂占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不應(yīng)該受到靈魂的擠抑,反而靈魂越是擠抑身體,就會被身體束縛得越緊,只有釋放了身體,才能夠釋放出靈魂。

        而宗教告訴人的正是如何坦然面對肉體的必然存在,從而使肉體與靈魂相安無事,既不至于墮落,也不至于陷入生存的悖論。敏明走到了不死則無以生的地步,并不是宗教所要引導(dǎo)的效果。

        許地山本人對于宗教學(xué)很有研究,曾寫過《道教史》等研究著作,以他宗教方面的造詣,并不容易犯這種錯誤,因而這一處理是故意的解釋也說得通,問題就在于他究竟為什么要故意做這樣的處理了??梢钥闯觯瑦矍槭窃S地山一直在思考的一個主題,他很多作品的主題都可以說是宗教文學(xué)或者人的文學(xué),即使是宗教問題,要思考的也是人的問題,而更加容易反映人性的角度是愛情,顯然許地山是從宗教與愛情的雙重角度來思考人生的,所以當他的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宗教思想看起來不太符合其教義時,要理解許地山作品具體想要表達的思想,從他小說中的愛情觀來理解是更可以接近他的思想深處的。

        《命命鳥》中加陵的求死只是為了追隨愛情,追隨自己的一種感覺,他沒有宗教的困惑,也沒有覺得肉體的過于沉重??梢哉f,他是天然地處在一種宗教所要追求的境界之中,靈魂是純粹的,是被看重的,但是肉體并不會成為束縛??墒撬策x擇了自殺,敏明的自殺如果是因為清楚自己想不清楚的問題,那么他的自殺則是因為不清楚自己其實已經(jīng)清楚了相關(guān)的問題。

        愛情讓敏明在還沒有真正明白大乘佛教的時候,產(chǎn)生了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之間的搖擺,而“走火入魔”以自殺來解決了問題,也是愛情讓加陵在根本不明白敏明為何自殺的情況下并不勸阻,反而是果斷地跟著自殺。那么愛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如果難以抵制的誘惑就是惡的話,那么愛似乎也并非不能說是惡的,但愛又是幫助人走向真理走向世界本質(zhì)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才會成為不能抵制的誘惑,那么這一誘惑本身又是善的?!凹幢阃纯嗍菒?,然而這惡卻由于真轉(zhuǎn)化為善”⑩。只是如果是善的,又為什么會導(dǎo)致了敏明和加陵的自殺呢?

        敏明凡事認真而虔誠的性格使得她對于佛學(xué)有著自覺的學(xué)習(xí)意識,但她的悟性還不足以撐持她的學(xué)習(xí),所以她試圖學(xué)習(xí)的超越了她可以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她迷亂了,走了錯誤的路。加陵的性情則比較隨意,對于自己不十分關(guān)切的事物,無論它在周圍人的眼中多么重要也不能影響到他,而他在乎的事情則可以超越一切世俗之見,這導(dǎo)致了他跟敏明相反,對于佛學(xué)并沒有特別的學(xué)習(xí)欲望,只是身處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其實他更關(guān)心的是自己的愛情,可他偏偏有著比敏明更高的悟性,已經(jīng)能較好地面對身體和靈魂的在體性矛盾了,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所以沒有及時了解敏明的困惑,從而開解敏明的痛苦。

        其實《命命鳥》中沒有人做錯什么,可是結(jié)局就錯了。加陵和敏明對于自己的不了解,導(dǎo)致了他們佛學(xué)向往和佛學(xué)悟性的交錯。

        相愛的人并不總是更容易互相傷害,愛情之中不應(yīng)該有傷害,至少,排除了不可抗力因素之后,應(yīng)該排除傷害。愛是一件有風(fēng)險的事情,開始產(chǎn)生的一瞬間,就意味著風(fēng)險開始產(chǎn)生了,如果承擔(dān)不起這一份風(fēng)險,也就沒有能力去愛。信仰可以產(chǎn)生希望,希望產(chǎn)生愛,敏明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為什么卻反而沒有希望呢,沒有希望讓她否認了愛存在的可能。如果說小說中主人公的選擇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選擇,那他們就不會投入湖水了,因為要讓更多人覺得這個選擇正確,做出選擇的人必得得到大家所認為是善的結(jié)果,可他們不是被期待的結(jié)局,如果對愛的純粹性的追求帶來的卻是虛無主義的結(jié)局,就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影響其他人。愛最終必然要由理想的走向現(xiàn)實的愛,如果經(jīng)不起柴米油鹽的考驗,也就不值得為之付出生命,值得為之付出生命的愛情一定可以在現(xiàn)實面前依然保有其內(nèi)在的純粹性。所以敏明的自殺可以說是一種無謂的浪費生命,并不能證明愛情純屬靈魂的一面,也不能為了她所忽然以為悟到了的大乘佛教而殉道,相反,這還體現(xiàn)出了她內(nèi)心里其實對于愛情的不確定,所以不敢面對,她怕自己和加陵最終也會變成其他那些男女,否則如果她可以篤定自己真的是命命鳥,就應(yīng)該給其他人做出榜樣,讓世人知道究竟什么樣的才是愛情,而不是選擇逃避。在那種文化環(huán)境下,也許愛情注定要讓位給家庭的壓力,面對這個難題,一面是她的親爸爸,另一面是她愛的人,左右為難,大部分人都會不知如何是好,更不要說主人公敏明還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所以敏明選擇了投水自殺。魯迅的小說《傷逝》中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也是跟敏明和加陵一樣的封建社會制度下的一對情人,他們倆跟敏明和加陵一樣互相愛著,但這兩對情人在面對來自家庭、社會所帶來的壓力時,選擇的“反抗”方式卻大相徑庭,敏明和加陵選擇做極樂世界的命命鳥,涓生對子君的愛意卻日漸消逝,最終勞燕分飛,子君在無愛的世間絕望地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從此陰陽相隔,留下涓生在世間追悔莫及。所以愛對每一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愛要么犧牲,要么堅持,要么放棄??雌饋砻裘骱妥泳歼x擇了自殺,但這其中又是截然相反的選擇,子君是在婚姻生活中眼睜睜地看著愛情消逝了,而敏明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共同步入婚姻,敏明的自殺更具有形而上的意義,而子君的自殺更傾向于控訴。

        但是,愛與婚姻之間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敏明和加陵并不一定要結(jié)婚才能保住愛情,不結(jié)婚并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愛情,雖然只能默默守望,但是這樣反而更加可以證明他們之間的愛是不受外物主宰的。然而他們其實并不滿足于此,當他們想要相守時,痛苦便出現(xiàn)了,《八大人覺經(jīng)》中說: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第二件應(yīng)當明了的事情是:欲望太多,常常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我們之所以有生死煩苦,都是由于貪欲引起的;如果我們能夠減少這些欲望,身心就會輕松快樂了。”

        從一開始就無所求,才不會因為必然要失去而難過。想跟愛的人在一起是再正常不過的感情,但不可得而強求時就會成為一種貪欲,產(chǎn)生種種苦惱了。

        許地山對于愛情的思考也是帶有宗教色彩的,茅盾在《落華生論》中說:“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多少和宗教有點關(guān)系,”因而要理解他對于愛情的解讀,也是不能離開宗教觀點的。有些人所謂的信仰一種宗教,其實只是表象,不是出于對這種宗教思想的了解與認同,而只是為了在痛苦時可以有所慰藉,或者說,在苦難中尋求一處虛無的庇護之所,只要回到現(xiàn)實,一切還是照舊,苦痛并不會有任何改變。而敏明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所以他們并不需要借助信仰來逃避,不能跟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會難受是肯定的,但對他們來說,不至于靠死才能解脫。

        真正有信仰的人,不是不加考慮地去服從,而是調(diào)動了靈魂的參與,再落于實踐,從而完成對于他自己和對于世界都是善的事情,而非失去自我地奉獻世界和損害世界的所謂自我。信仰不是教人死板地遵從一種指令,而是幫助一個人成為自己,敏明還沒有真正地領(lǐng)悟到這一點,否則她就可以更從容地面對一切了。只要能夠真正面對自己,人就不至于絕望,而在一個人不愿意放下欲望,非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感到絕望。一個人追求的東西越多,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也就越多,因而更難感受到自由。即使這些愿望都實現(xiàn)了,還是不免想要更多,就會再一次失去自由。以這樣一種思想反觀愛情的話,便不會因為不能跟自己愛的人結(jié)婚或跟自己不愛的人結(jié)了婚而求死了,因為人生本來如此,在許地山后來的小說《商人婦》中對此就坦然了很多,“我和阿戶耶雖無夫妻底情,卻免不了有夫妻底事?!睂τ诿\的接受,其實恰恰比以死對抗更積極。

        三、《命命鳥》與緬甸婚戀文化的差異及其根源

        (一)文化差異

        小說中有一些因為了解不足導(dǎo)致的問題,顯然是由于文化差異。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自成體系的,對一個旅居不久的人來說,要透徹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的確很難,因而文化差異是很多外籍作者遇到的問題。像敏明和加陵因為生肖的沖突而不能在一起,但其實作者弄錯了他們的生肖,這是顯在的錯誤,是發(fā)生于文化的差異。對于《命命鳥》中與緬甸文化不相符之處最容易使人想到的解釋就是文化差異,但其實也不盡然,中緬兩國還是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因素的,比如還是生肖問題,緬甸文化中有某種生肖和某種生肖不能結(jié)合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也有關(guān)于生肖的一些禁忌。因而在談?wù)撐幕町悤r也不能完全忽略文化的相似性,在《命命鳥》中因為文化背景不同而做出的不同于本土作者的處理中,最重要的是男女主人公因為生肖的問題而不能在一起時,曾經(jīng)有一句話,“父親若是不肯,咱們最終的辦法就是‘照例逃走’。”其實真正的緬甸人一般會尊重家長的意見,絕少“逃走”,而家長也多半是明理的,并不會真的只因為生肖不合就干涉他們的婚姻,這樣一種文化反映到文學(xué)影視的作品中就使得緬甸同類題材的小說跟《命命鳥》的處理不一樣。由于文學(xué)與影視緊密相關(guān),好的影視作品一定有著更直觀的文學(xué)性,作為講述故事的手段,影視劇的立場更加鮮明,不妨以影視劇為例來進行比較和論證。但是因為1988年學(xué)生運動之后,很多現(xiàn)代時期的資料被禁,難以找到了,所以舉幾個新世紀對當年電影的翻拍,雖然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但電影還是尊重當時的背景,整體的思路還是可以體現(xiàn)出緬甸現(xiàn)代作家的思想。緬甸很有名的電影Dammar Thawka Innwa Yarzar中的男主角Moe Myint Kyaw就是星期四出生的,而女主角Nandar Hlaing是星期六出生,他們的生肖也不適合,但互相愛著對方,雙方父母也同意,所以他們還是不顧一切地結(jié)婚了。他們結(jié)婚以后果然常常吵架。男主角的爸爸和女主角的媽媽就去問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說他們一定要離婚。男主角的奶奶說那兩個孩子吵架的原因是他們都不懂得忍耐,不肯互相了解,完全不為對方考慮,而不是生肖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不能讓他們離婚。這一部電影的大部分都是在演男女主角吵架的戲,但是最后女主角懷有身孕了,男主角處處照顧著妻子,他們之間就沒有再吵架。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主題是不要過于相信“Dammar Thawka Innwa Yarzar”這個俗語,緬甸本土的作者恰恰不相信生肖相沖會影響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幸福,很多情侶都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上面產(chǎn)生糾紛的。同樣是因為生肖相克帶來的問題,《命命鳥》卻進行了相反的處理,兩個人都沒有嘗試過會有怎樣的可能性就走向了死亡,敏明和加陵的愛本來并不是絕望的愛情,最后走上絕路的原因是敏明很糾結(jié)一些小問題,對于內(nèi)心不夠堅持不夠信任,受到外物的太多干擾,其實他們的悲劇并不真的是生肖相克導(dǎo)致的必然不幸。這部電影跟《命命鳥》的選擇之所以不同,就在于緬甸的佛教文化中事實上有一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對自心的順從,而許地山作為一個外族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他的文化背景也有生肖相克不能在一起的傳統(tǒng),但是卻缺少佛教文化對生命的重視,才會做出因為生肖就讓兩位主角走向滅亡的選擇,這是一種文化沖突帶來的錯誤處理。

        而在緬甸本土的文學(xué)處理中,大部分都會做出類似上一部的選擇。比如另一個緬甸電影I Will Tell A Story To Whom Believes,男主角星期一出生,女主角星期五出生,生肖也不合適。女主角的媽媽很相信這樣的俗話,而男主角相信所有事情都是“種瓜得瓜”,有因有果的,最后得到什么只會取決于人自身,而不是算命。但女主角很聽話,雖然她愛男主角,但她媽媽不同意他們在一起,她就跟男朋友分手了。最后男主角跟另一個女孩結(jié)了婚,還生下一個女兒。其實那個女孩子跟男主角的生肖也不合適,但他們的家庭并沒有發(fā)生不好的事。這個電影也是想要表達不必遵從俗語或者算命先生等其他人說的話,要遵從自己的意志。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絕對的,任何生肖在一起都可能快樂也可能痛苦,重要的是男女主角是否相愛,作者恰恰是在挑戰(zhàn)關(guān)于生肖的婚戀禁忌?!睹B》在處理同樣的問題時,過度強調(diào)了命運的不可違逆,而在真正的緬甸文化中其實是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許地山只看到了佛教教人隱忍甚至認命,卻不知那是在做了最大的努力而仍然不可能有所改變的情況下才會如此,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自尋短見,這是作者對緬甸文化了解不足導(dǎo)致的,因為中國佛教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與緬甸不同。在這兩部緬甸電影中,主人公跟《命命鳥》的敏明和加陵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作者進行了完全不同的處理,男女主角或他們的親屬至少有一個不相信生肖相沖,最后事實也證明不相信是正確的。除了這兩部電影,緬甸還有很多探討類似問題的電影和小說,多數(shù)都采取了這樣的態(tài)度。許地山作為一個僑居作家,對緬甸宗教文化背景下人物可能做出的選擇跟真正緬甸當?shù)厝瞬灰粯?。不過,如果單純將許地山的處理看作是兩個國家、兩種文化的選擇差異,卻也不盡然,其實中國的作品中也有男女主角面對相似困惑的,但在當時戀愛自由的大環(huán)境下,新派作家大多致力于描寫男女青年沖破家庭的重重阻礙堅持跟心上人在一起,充滿了積極的抗爭,相對保守的作者們雖然會支持三綱五常,不過筆下人物也會安于命運,不做太激烈的抗爭,而幾十年過去,到了當代的文學(xué)影視中也還是很少以死亡逃避命運的選擇。比如《花千骨》中的生死劫就是這樣的難題,白子畫選擇了面對,把花千骨留在身邊,雖然經(jīng)歷很多波折,最終結(jié)局是好的,反而紫熏發(fā)現(xiàn)了生死劫的秘密極力拆散他們才導(dǎo)致他們承受了很多苦難。而無垢發(fā)現(xiàn)云牙是自己的生死劫后把她趕了出去,最終都灰飛煙滅,所以中國的作品對命運事實上也認為不應(yīng)該屈從,單就這一點來說,兩國的文化并不沖突,而許地山為什么做出另外的選擇很值得思考。文化差異說到底是表象,許地山的文化背景中也沒有要求人物無條件地順應(yīng)天命,所以文化差異本身也是由更深層次的原因造成的。如果許地山的文化背景同緬甸迥然相異,他反而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而是盡力站到本土作者的立場上分析,正因為中國文化中也有佛教,也有生肖禁忌,而又跟緬甸不盡相同,才使作者的處理方式落到兩者的夾縫中,因而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其實恰是建立在文化相似性基礎(chǔ)上的。另外在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上,也可以看出許地山受到兩種文化的混合影響,不同于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處理,《花千骨》中生死劫都是女子,因為過去男子地位比較高,通常喜歡歸罪于女性。《命命鳥》中加陵也是跟著敏明去投湖的,但顯然就算敏明也是因為沒有想清楚一些問題,但是她在努力厘清自己的思路,而加陵更多的則是一時沖動,所以作者是站在敏明這一邊的,沒有試圖把不幸歸罪到敏明身上,相反他對敏明雖然偏離了正確道路但確實在極力探索的精神還是欣賞的,而加陵卻是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許地山在小說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對于女性的態(tài)度打破了常規(guī)。敏明的投湖是和緬甸本土作家不同的一個選擇,不否認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文化隔閡造成的,只不過許地山一方面對緬甸文化未能完全融入,一方面又對本國文化有了疏離,結(jié)果就有些陷入了類似敏明讀了《八大人覺經(jīng)》之后的文化夾縫中去了,也許敏明當時的思想狀態(tài)也映射了作者自身當時的文化狀態(tài)。

        文化差異造成的差異不可厚非,許地山作品中的錯誤情有可原,畢竟馬失前蹄有時會發(fā)生,何況作為異國作者,本身對緬甸文化的了解就受到自己故國文化的影響,因而有些失誤是難免的。這些雖然只是一些極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問題,但是文化的錯亂畢竟顯示出了作者的積淀有些不足。因為許地山是中國人,在緬甸住過的時間不多,去緬甸時又只有20歲,年輕所以敢于表達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作者往往在文化碰撞中無法很好地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而適應(yīng)新文化的作者則往往華文功底不夠突出。

        “中國有信仰各種宗教的自由,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眾多信眾。”許地山的文化環(huán)境中宗教思想比較駁雜,他得以很方便地接觸到各種宗教,因而會與以佛教為主的緬甸傳統(tǒng)文化有所出入。當然,中國古代也曾一度佛教興盛,杜牧曾有一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雖說到了近現(xiàn)代以后,佛教已經(jīng)漸趨沒落,畢竟佛文化的歷史積淀很深,因而許地山對此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只是受到了更多其他宗教的影響,所以文化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確實造成了許地山對緬甸文化的一些誤讀。

        總的來說,許地山小說中存在的文化差異,不全然是一種文化語境中的人面對另一陌生文化語境時的困頓迷茫,而是對另一文化語境明明很熟悉卻不能準確把握時出現(xiàn)的無力感,也正是這種無力感促使其筆下的敏明和加陵走上了絕路。

        (二)時代背景

        《命命鳥》的時代背景是解放前的緬甸。許地山在寫作這篇小說的近現(xiàn)代時期是一個熱心政治的作家,1919年五四運動,《命命鳥》創(chuàng)作于1921年,彼時中國“德先生”和“賽先生”盛行,而解放前緬甸的大背景也在追求民主與科學(xué)。就許地山為了抗戰(zhàn)而奔走來看,顯然他是支持“德先生”的,但因為對宗教的態(tài)度,在科玄論戰(zhàn)中,他應(yīng)該是站在玄學(xué)一邊,未必支持“賽先生”。那么,《命命鳥》究竟意在說明什么呢?

        這篇小說顯然不是為表達對婚姻不自由的反抗,因為這樣的反抗方式本身也是他不贊同的,渾渾噩噩勉力生存自然不是作者的追求,不清不楚地死亡也不是他的希望。既然主旨不是簡單地聲援如火如荼的反對包辦婚姻的運動,也就是對于民主的主張,那就一定是想從宗教思想的角度探查愛情與婚姻制度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可能性,也就是以他的獨特的宗教方式科學(xué)地思考愛情和人生。

        在敏明關(guān)于命命鳥的那個夢中,那些男女們的確不懂愛情,在一起只是憑本能,此岸很難發(fā)生真正的愛情,但這不意味著為了保留愛情的美好只能結(jié)束一切去彼岸。真正的愛情經(jīng)得起世俗的磨練,如果最終不過落入了夢中那些男女一樣的結(jié)局,那這段愛情也沒什么值得為其殉道的,值得為其做一切的愛情只有在此岸經(jīng)歷了一生之后仍能保持最初的美好才可以證明。所以敏明正因為看穿了愛情在此在中多見的虛假面孔之后,更應(yīng)該好好珍惜自己的愛情,而非以自殺來逃避。

        這篇小說以宗教的思想來思考問題,理解人生,但是既沒有質(zhì)疑宗教的力量,也沒有認同宗教的解脫,主旨顯然不是為了探討宗教,但是也不是為了表達掙脫家長制束縛的時代潮流,響應(yīng)五四運動的口號。那是一個各種思想激烈交鋒的時代,整個背景就是困惑不安的,人們試圖推翻封建制度,卻不能找到合適的代替,其實作者創(chuàng)作出敏明這個充滿困惑的人物,既是代表了他自己的困惑,也代表了整個時代的困惑。人生的問題是不可解的,許地山也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來證明這條路至少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五四時期由于新思想的廣泛傳入,為了爭取婚姻戀愛自由而付出生命代價的青年男女很多,他們所為的主義雖然并不是宗教,然而由舊思想向新思想的轉(zhuǎn)化過程中所必然產(chǎn)生的也許自己尚且未能察覺的迷惘沖突其實同敏明的由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zhuǎn)化過程中的自以為忽然洞悉而其實更加迷惘困惑的狀態(tài)一樣。這個問題宗教沒能解決,主義也不能解決。但是以一種服從的姿態(tài)來反抗,如果這樁婚事被所有人反對就分開,或者堅決在一起,自己去面對去承擔(dān)后果。唯獨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卻是當時很多人的選擇,那是因為新思想還根基未穩(wěn),舊思想又被撼動,所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兩條路都走不了,他們身處夾縫之中,只能以死來爭取自己已經(jīng)無法享受卻偏偏清醒意識到了的權(quán)利。

        整個時代背景的激烈動蕩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使許地山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時不能完全按照已經(jīng)受到質(zhì)疑的佛教思想,而整個文化的未來走向又模糊不定,所以他的處理受到時代的影響,人物稍嫌迷亂激進,不符合緬甸的實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注釋

        ①Ashin Pālita 《Kindhearted and Cold Hearted》, Published by State Pariyatti Sāsana University Press, 2003, Page 12.

        ②Ashin Vilāsagga《The Outcome of Love and Hatred 》,B.A (Buddhism)Paper,Published by State Pariyatti Sāsana University Press,2003(Limited Circulation),Page 14.

        ③Ashin Pālita《Kindhearted and Cold Hearted》, Published by State Pariyatti Sāsana University Press,2003,Page 7.

        ④Ashin Pālita《Kindhearted and Cold Hearted》, Published by State Pariyatti Sāsana University Press,2003,Page 7.

        ⑤Food Security Working Group《Treatise On Worldly Affairs》,Published by Aung Win Thein Press,1993 November,Page 31.

        ⑥U Aung Naing Soe ( Zayawady )《Ethical Culture and Knowledge》,Published by The Third Wave Offset, The Second Edition on 2003 September ,Page 185.

        ⑦Dr.Than Tun《The Introduction of Myanmar History》,Published by Arogyan Press, 2001,Page 96.

        ⑧許地山《許地山選集》,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97頁.

        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理論部編 《家庭倫理問題漫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6年,第36頁.

        ⑩路文彬《比較視野下的“和”文化人生向度批判》,《中國文化研究》2015年夏之卷,第101頁.

        猜你喜歡
        許地山生肖緬甸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生肖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你的生肖是什么?
        緬甸記憶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生肖雞的故事
        緬甸非常之旅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生肖說馬和羊
        丰满人妻被持续侵犯中出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最新国内视频免费自拍一区| av素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av毛片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 日本肥老妇色xxxxx日本老妇|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蜜臀aⅴ永久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国产亚洲精品a片久久久|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av超碰在线免费观看| 粗大挺进孕妇人妻在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亚欧视频无码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亚洲av偷拍|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亚洲人妻无缓冲av不卡|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亚洲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与漂亮的女邻居少妇好爽 | 中国老熟妇506070| 日韩毛片在线|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