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植保系統(tǒng)在做好病蟲害監(jiān)測、及時準確發(fā)布農作物病蟲信息、科學指導大面積防控的同時,以部級、省級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qū)建設為著手點,創(chuàng)新技術服務模式,加強試驗示范,大力推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一定的成效和經驗。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信陽市水稻綠色防控工作進展迅猛,“三誘技術”(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技術、性信息誘殺技術、色板誘殺技術)、生物防控技術、生態(tài)調控與科學用藥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的試驗示范及應用面積逐年擴大。據2016年統(tǒng)計,全市5個部級、省級綠色防控技術承擔縣區(qū)(平橋區(qū)、光山縣、潢川縣、固始縣、商城縣)及其他輻射帶動綠色防控面積達16.39萬hm2,核心技術覆蓋率達89.1%;使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698臺,性信息素中誘捕器22 000個, 誘芯
46 000個,施用生物農藥95 t,高效低毒環(huán)保農藥237 t;綠色防控示范區(qū)綜防效果病害防治率為74.3%、蟲害為83.2%、草害為75.1%;示范區(qū)比對照區(qū)每667 m2增產85.5 kg,增長率為17.3%,總增產21 024.45萬kg;按照綠色無公害大米3.4元/kg、對照區(qū)大米2.8元/kg計算,總增產值144 308.874萬元,總純效益
123 286.294萬元,投資收益比達
1:5.68。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綠色防控主推技術
(一)選用抗(耐)病品種
選用Y兩優(yōu)143、D優(yōu)725、揚兩優(yōu)6號、豐兩優(yōu)6號、
風優(yōu)系列高產優(yōu)質抗性品種,利用品種抗性優(yōu)勢,控制降低病蟲為害損失。
(二)采取綜合農業(yè)措施
整地鏟除田邊溝邊雜草、灌水耙田打撈菌核及漂浮雜物、種子消毒(用生石灰、多菌靈、井岡霉素等制劑浸種泡稻,預防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等)、工廠化育秧用殺菌劑處理培養(yǎng)養(yǎng)土、搞好健身栽培、帶藥移栽等措施,壓低害蟲基數和減少病害的侵染來源。
(三)水稻田合理施肥,科學管水技術
施肥采用前輕后重模式,增施磷肥和鉀肥,控制氮肥;在水的管理工作上采用干干濕濕,濕潤管理,及時露田,減少無效分蘗,把群體控制在合理水平,防止田間密蔽過大,控制病蟲害,特別是病害的發(fā)生。
(四)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技術
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望 (3月中下旬)統(tǒng)一翻耕冬閑田、綠肥
田、灌深水浸漚,浸沒稻樁7~10 d,可殺死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蟲源基數。冬種田收獲后及時耕漚,也有一定的滅螟效果。
(五)稻鴨共育治蟲除草技術
在水稻移栽后7~10 d扎根返青開始分蘗時,每667 m2稻田放養(yǎng)15日齡鴨子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取食和踩踏活動,減輕蟲害、病害和雜草發(fā)生為害。
(六)昆蟲性信息素誘殺技術
使用螟蟲性引誘殺螟蟲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減少下代基數,減輕發(fā)生為害。在螟蟲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開始,田間設置螟蟲性信息素,每667 m2放1個誘捕器,內置誘芯1個,每代放1個,誘捕器高出水稻30 cm,集中連片使用,可誘殺螟蟲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和種群數量。
(七)殺蟲燈誘殺技術
每2~3.33 hm2稻田安裝1盞太陽能頻振式殺蟲類,殺蟲燈底部距地面1.5 m,于害蟲成蟲發(fā)生期天黑后開燈,天亮后關燈,利用燈光引誘集中殺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成蟲,以達到減少田間落卵,減輕幼蟲為害。
(八)生物、環(huán)保農藥應用技術
推廣使用Bt(蘇云金稈菌)、核型多角體病毒、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井岡霉素、甲基硫菌靈、咪鮮胺、井岡·蠟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環(huán)保農藥防治螟蟲。生物農藥要比化學農藥提前2~3施用,避免高溫干旱時施用。
(九)保護利用天敵治蟲技術
保護利用稻田天敵,發(fā)揮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一是保護青蛙、蜘蛛等稻田天敵。青蛙、蜘蛛等稻田天敵可以消滅螟蛾、飛虱、蝗蟲等水稻害蟲,是水稻綠色生產重要且有效的技術之一。二是釋放赤眼蜂。赤眼蜂“生物導彈”防治技術是在害蟲產卵時期,在田間釋放人工飼養(yǎng)的害蟲卵期天敵——赤眼蜂,赤眼蜂成蟲將卵產在害蟲卵內(寄生),使害蟲的卵不能孵化,從而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赤眼蜂釋放最佳時期為害蟲發(fā)蛾初期,每667 m2釋放稻螟赤眼蜂蜂卡6個約1萬只。
三、集成應用
商城縣在河鳳橋鄉(xiāng)辛店村建立了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qū),核心區(qū)面積66.67 hm2,輻射400 hm2,并先后邀請河南省植保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南京農業(yè)大學、湖北大學、信陽農林學院等高等院校的植保專家蒞臨指導,咨詢、探討“綠色防控”相關問題,為開展“綠色防控”工作做好前期準備。經現場測產,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qū)平均產量為595 kg/667 m2,病蟲害防治效果達95%,農藥施用量較2017年減少60%,不僅提高了病蟲防治效果,減少了農藥污染,還讓農民增產增收,切實讓農民感受到了好處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