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病害
(一)核桃細菌性黑斑病
1.發(fā)病癥狀。核桃幼果受細菌性黑斑病為害后,開始果面上出現小而微隆起的黑褐色小斑點,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黑斑并下陷,無明顯邊緣,周圍呈水漬狀,果實由外向內腐爛。葉片感病后,最先沿葉脈出現小黑斑,后擴大成近圓形或多角形黑斑,嚴重時腐斑連片、穿孔,往往會導致提早落葉。
2.傳播方式。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屬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枝、芽苞或莖的老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季在果樹展葉期借雨水和昆蟲的活動進行傳播蔓延。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先感染葉片,再傳至果實及樹枝。4—8月為該病發(fā)生期,可反復侵染多次。一般在高溫多濕的雨季發(fā)病嚴重。
3.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結合采后修剪,徹底清除病枝和病果并集中焚毀?;ê?1 d,即開始施藥??捎?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50%福美雙500倍液,或500萬國際單位農用鏈霉素5000倍液加50%多菌靈600倍液,或50%輪紋寧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14 d噴施1次,但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共噴施5~7 次。
(二)核桃炭疽病
1.發(fā)病癥狀。核桃果實受炭疽病為害后,果皮上出現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中央下陷且有小黑點,有時呈同心輪紋狀。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有粉紅色突起。病斑多時可連成片,使果實變黑腐爛或早落。葉片病斑呈不規(guī)則狀,多為條狀。病斑葉色枯黃,重病葉全變黃。
2.傳播方式。核桃炭疽病的病菌在病果或病葉上越冬,病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從傷口或皮孔侵入,發(fā)病期在6—8月。雨季來得較早、雨量大、空氣濕度大、樹勢弱、枝葉稠密及管理粗放時,發(fā)病早且重。
3.防治方法。發(fā)現病枝、落果 和落葉必須清除并集中焚毀。加強樹體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育健壯植株,提高其抗逆能力。藥劑發(fā)病前,樹體噴布1:1:200倍的波爾多液。發(fā)病期間,噴施4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加50%福美雙500倍液,每隔15 d噴施1次,注意藥劑交替使用,連噴5~7次。
二、主要蟲害
引起核桃果發(fā)黑的害蟲是核桃舉肢蛾,防治實踐證明,防治核桃舉肢蛾必須突出一個“早”字,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核桃舉肢蛾為害早期并不明顯,特別是大部分幼蟲鉆入硬殼內蛀食種仁,不易發(fā)現,等到發(fā)現有落果或果實變黑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機。核桃舉肢蛾為害盛期在7月上旬,但防治該蟲應該“趕早”。
(一)防治的關鍵時期
核桃舉肢蛾一般一年發(fā)生1~2代,以2代居多。防治最佳時間,應在5月初開始羽化出土和5月中下旬羽化出土盛期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辦法,提前進行預防。
(二)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刹扇湎赂采w地膜,于5月上中旬,在越冬幼蟲羽化出土前,整平地面,覆蓋多功能雙色地膜,不僅能夠把舉肢蛾的出土成蟲全部憋死在地膜以下,減少地面或樹上噴藥的勞累和浪費,而且能夠起到滅草、保水、抗旱、保肥、保持土壤疏松的作用。
2.化學防治。于5月上中旬 (成蟲羽化出土前),劃鋤耙細地面,在核桃樹下地面噴施1500倍液的菊酯類農藥,殺滅將要出土的成蟲。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每隔10~15 d在樹上噴施1次1000倍液辛硫磷或2000倍液菊酯類農藥,并配加600倍液多菌靈或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以殺滅舉肢蛾的成蟲、卵或孵化的幼蟲,亦可兼治核桃炭疽病。7月以后, 注意及時撿拾樹下被害的落果,集中焚毀或深埋,以防止幼蟲脫果入土。9—10月幼蟲已入土越冬,劃鋤果園地面,耙細整平,地面再噴施1次1000倍液辛硫磷,可殺滅越冬幼蟲。這樣多措并舉基本上可以根除核桃舉肢蛾對核桃的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