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
有一天,齊景公派遣的使者來了。使者傳達(dá)完國君的命令后,晏嬰留他用餐。遺憾的是,晏嬰雖然貴為宰相,生活卻相當(dāng)儉樸,竟然沒有多余的飯菜,晏嬰只能把自己的飯菜分出一半給使者。使者回到宮中向景公一說,景公感慨:“唉,像我們齊國這樣的大國,堂堂晏嬰身為一國宰相,家中這樣貧窮,寡人卻不知道,這是寡人的過失?。 本肮⒓磁晒倮羲腿ゴ罅拷疱X,讓他用來改善生活、招待賓客。哪知晏嬰?yún)s不肯接受。齊景公三次派人送過去,晏嬰也三次堅決拒絕,并向來人解釋說:“我晏嬰并不貧困,全家衣食無憂,國君對我的賞賜已經(jīng)夠豐厚了。我聽說從國君那里獲得過多的財物而惠施于老百姓,是代替國君統(tǒng)治百姓,忠臣不做這種事;從國君那里獲得過多的財物而不施與老百姓,那就成了貯藏財物的筐子、箱子,仁慈的人不做這種事;因為從國君那里獲得過多的財物而得罪了其他人,死后錢財往往會轉(zhuǎn)移到別人手里,明智的人不做這種事。如今我有飯吃有衣穿,免于忍饑受凍,已經(jīng)很滿足了,怎能再接受這些額外的賞賜呢!”見晏嬰如此固執(zhí),齊景公只得親自出面勸道:“從前,寡人的先祖齊桓公,將超過一萬戶的食邑賞賜給名相管仲,管仲不加推辭就接受了;今天,你為什么堅決不接受寡人的賞賜呢?”晏嬰答道:“我聽說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那或許正是管仲的‘一失與我晏嬰的‘一得吧?”
這天,齊景公到晏嬰家里做客,見到晏嬰的妻子,就問:“這是你的妻嗎?”晏嬰答道:“是的?!贝唐揠x開以后,景公對晏嬰說:“你的這位內(nèi)助太老了。寡人有個女兒,愿意將她嫁過來,你看怎么樣?”晏嬰大吃一驚,急忙離開座位,恭敬地道:“啟稟主公,我的妻確實已經(jīng)老了丑了。然而,我已經(jīng)與她生活了好多年了,她也有過年輕美麗的時候。作為女子,嫁人時就將自己的一生——包括年輕與衰老、美貌與丑陋都托付給人了。我晏嬰既然接受了她一生的托付,主公您即使施給我以恩惠,我也不能因此而背棄她的托付??!”
晏嬰病逝后,人們既懷念他治理齊國的功績,又敬佩他的為人,尊稱他為“晏子”。司馬遷由衷敬佩地說:“假如晏子還活在世上,我即使替他執(zhí)鞭駕車,也心甘情愿?。 ?/p>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