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下基層辦事。秋陽暴烈,走到山那邊人家,大娘并沒看我的腳,她看到的是我那張臉,如煮熟了的紅蝦米。
大娘驚怪起來:“看你這位兄弟,草帽都不戴一頂,曬得紅蛋蛋的?!贝竽镆徽f,倒引發(fā)我感覺了,一路走來,總是感覺頭頂有點起火,站在這個村部小院子里,臉上汗出如漿,我袖子一揩,揮袂去汗——我本農(nóng)家出身,沒那么矯情。
大娘把我晾在一邊,兀自在那織毛線。晾得我也有點涼了,這回下鄉(xiāng),是來找村干部的,說好3點鐘在村部等,怎么不見人呢?打電話,無法接通。
坐在那里有點無趣,我便問大娘村支書在哪兒。
大娘細(xì)細(xì)打量我:“你哪個?哪來的?”
“我是‘組織部派來的‘中年人?!?/p>
大娘有些疑惑:“你是走路過來的?草帽都沒戴一頂?你機關(guān)隔這十多公里路,你是一個人走來的?”
大娘給我遞凳子,給我拿扇子,給我端了杯水:“出來辦事,不開車?你這個領(lǐng)導(dǎo)也太折騰自己了吧?!?/p>
“不折騰不折騰,現(xiàn)在這是常態(tài)!”
大娘一笑,對我伸出了大拇指。
我的腳力還算不錯,到年底,要弄廉政述職,在交通開支上,我是這么述的:五公里內(nèi),走路;五公里外,公交。
城區(qū)路不是水泥的,便是耐火磚的,一路平川,坦蕩如砥,路好走嘛。有時也是不想走,比如這回,秋陽當(dāng)空的大中午,熱燒燒的,穿街道,繞纖陌,過山嶺,膛河溝,擱以往,我是不會去走的,不是我腳力不行,而是我心思欠佳。為公家事,開公家車嘛,干嘛使用我私家之力,勞動我私人之腳?
我?guī)頇C關(guān),漫漫有年,職位到了副處。回憶初到機關(guān)之時,單位不超過十臺公車,領(lǐng)導(dǎo)中一些副職,都是走路上班,去廠區(qū)、去社區(qū),去街道辦事處,都是坐公交車。
后來,公車擠滿了樓前樓后,兩三個平臺,哪個單位沒幾臺公車呢?從街這邊,到街那邊,公車來公車往。有哥們兒曾憤憤不平地對我發(fā)牢騷:某個局長撒個尿,都開個公車過去。
崽女讀書,公車接送;婆娘買菜,公車接送;自家上下班,公車接送;更遑論回老家、會親友,短到幾公里,長到千百公里,私事還是公事沒法分清楚,都是公車來來往往。腳板底下幾噸油?揩的都是公家油。
意難平的是,人家副科都有公車,帶司機,自己副處十又余年,自行車都沒給配配。也是有人慫恿,叫我打報告。打報告看人臉色,人不賤氣了?
若叫我說這些年來機關(guān)有什么變化,我以為公車這事,變化算大。前兩三年,有兄弟不信狠,小孩讀書一腳油門踩到學(xué)校;自個赴宴,一溜煙屁放到店家。挨了幾回通報,受過幾回處分,公車私跑的還真少了。轉(zhuǎn)而呈現(xiàn)另外一種新氣象,買了私家車,偶爾也跑公家事;路不遠(yuǎn),三五十公里,叫他去辦事,公交車懶得坐,便開自家車去。
開動自家車,比我開啟自家腳,那成本要大吧。這么想著,我心里便好過起來了,愿意私腳公用。
秋陽暴烈,山路崎嶇,我提著一壺冷開水,一路逍遙,往山那邊人家走。真?zhèn)€是一路逍遙,哼的是山歌小調(diào),遇到拐角無人處,還兀自扯起喉嚨,喊他幾嗓秋風(fēng)起兮木葉下。腳正了,心順了,這幾年,在群眾路線上,領(lǐng)導(dǎo)干部們腳踏風(fēng)火輪,腳底虎虎生風(fēng)了。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