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
說起來,我和羅霄的相識相戀,算得上是一場誤打誤撞的緣分。我有一個要好的閨蜜,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yè)后,我們都留在了成都,她在一家事業(yè)單位上班,而我則進了一所中學當老師。
2016年3月,閨蜜的同事給她介紹了一個叫羅霄的男孩,是一間廣告公司的平面設計師。相親,我和閨蜜都沒經歷過,閨蜜忐忑,一定讓我陪她去,約會的地點定在離她單位不遠的一家良木緣,我開玩笑:瞧瞧這地方的名字,看來是能成就一段佳緣。羅霄的個子不是很高,氣質儒雅,談吐幽默,整個人看上去也很陽光。因為大家年紀都差不多,那天我們聊得很開心。我想閨蜜也應該和我的感覺一樣,對他的印象不差吧。我暗想,這次閨蜜“有戲”了。
沒想到,回去的路上,閨蜜就和我說:羅霄不是她喜歡的類型,還是算了。我一路相勸,閨蜜還是那句話:不來電。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第二天晚上,我收到了羅霄的微信:他說對閨蜜沒感覺,反而更喜歡我,因為我性格活潑開朗,看起來也容易親近。
考慮再三,我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閨蜜。哪知道,她笑起來:都說了,他真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而且,當晚她就察覺到羅霄似乎看上的是我,這樣的結果更好。聽她這么說,我放下心來,不再抗拒羅霄的表白。
我和羅霄的交往很順利,感情也隨著時間在慢慢積累,交往半年后,我們準備結婚了。
婚后,我很快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在家里,他從不洗衣、做飯,連一雙襪子都不洗,更別說擦桌子、拖地板了。他下班后,唯一感興趣的只有那臺電腦,不是玩游戲,就是看電影,別的事情一概不聞不問。玩得入迷時,他甚至連一杯水都不肯自己動手倒,而是大聲叫我把水送到他手邊。
不僅如此,他太依賴他的媽媽我的婆婆了,大小事都得請示她,每次一遇到問題總是先想到婆婆,與我的溝通和交流反倒很少。我們天天鬧矛盾。有時候,我覺得我在這個家里顯得很孤立,一想到這點我真的很痛苦。
雖然我對婚姻的不和諧感到失望,但想到和羅霄結婚還不到兩年,女兒也才幾個月大,我凡事都盡量隱忍??墒牵酉聛戆l(fā)生的事情,卻讓我實在難以再忍耐下去。
不上班的日子,他總是起床很晚。每次他睡醒后,就賴在床上玩手機,無視我為了照顧女兒忙得團團轉。這還不算,婆婆心疼兒子,就連早餐都給他準備好放到床邊。因此,他經常頭不梳臉不洗就半靠在床上,一邊吃一邊看手機。見我大發(fā)脾氣,羅霄收斂了很多,不再躺在床上吃早點。而這次發(fā)泄過后,我心中是輕松了許多,但和羅霄之間,卻好像無形中有了隔閡,我們很少交流,各做各的事,一天也說不上兩句話,我經常給他發(fā)微信他回都不回,也不知道看了沒有。
他所有的事情依舊是征求婆婆的意見,看著母子倆熱火朝天地聊天,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外人,一個第三者。矛盾激化來源于有一天我與婆婆的爭執(zhí),而羅霄的那一句:她是我媽,我不聽她的,難道聽你的?讓我徹底寒了心。說到底,是因為買房的事。我考慮到女兒很快就會長大,上幼兒園,上小學,身為母親,總是對孩子的成長更關注些,于是打算給她買個學區(qū)房。住城市里,雖然小一點,但是各方面配件比較完善。婆婆的意思是沒必要,因為學區(qū)房貴,放在郊區(qū)可以買兩套了。
而我并不指望老公站在我這邊,只要不出聲,可能就沒那么寒心。結果那一句“她是我媽”讓我動了離婚的念頭。
前兩天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小伙子的母親與父親結婚后因家庭條件不好遭到婆婆的虐待,生下兒子后就與丈夫分居,在那個小小的兩居室里,她與兒子同處一室,丈夫與婆婆同處一室,兩個屋里的人幾乎沒什么交流,但是她還要受婆婆的各種氣,白眼、冷言冷語、視為空氣的屈辱……受盡折磨的母親與兒子相互抱團取暖,孩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兒子也不辜負她的期望,學習一直很好,一路考到北大,后來還出國,本來在國外有非常好的發(fā)展,在美國光專利都獲了好幾項,并且有了美籍華人女友??墒撬洺4螂娫捒拊V她的不容易,兒子放棄了女友與如日中天的事業(yè)回來陪她,并與她“中意”的女友結了婚,并生了孩子,有了孫子后,她以保證母子睡眠為由,將兒子叫到自己的臥室睡,從此以后,兒子便沒有再跟兒媳同床過。無性婚姻持續(xù)三年后,兒媳出軌并離婚了。
這個個案中,隨著母親對兒子的愛的控制越多,兒子就越退化,因為他不退回到孩子的話,必然有一個成年男人的欲望:性的欲望和對事業(yè)追求的欲望。為了滿足母親的欲望,他不得不把自己退回到一個小孩子。專家說:這位母親為了自己,成功地“閹割”了兒子。
這些被父母控制和閹割的孩子,成功地做了“媽寶男”或“媽寶女”,他們的典型特征是:心智發(fā)育非常遲緩,非常幼稚,沒有獨立的人格,哪怕過了而立之年,為人處世也處在5歲左右的兒童時期,或到不了這個時期,常把“我(爸)媽說了”掛在嘴上。我在羅霄的身上找到了很多“媽寶男”的影子,只是還沒發(fā)展到前面故事里那么嚴重而已。
最近離婚這個念頭經常出現(xiàn)在我腦海,越來越頻繁,我覺得我們的婚姻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點評:
宋丹丹有一個小品《懶漢相親》,說的是大齡女魏淑芬和懶漢潘富相親的事兒。男的家里窮得叮當響,為了迎接女孩的到來,特地做了一番準備,把紙盒子打開當電視,椅子上放氣球再蓋上塊布當沙發(fā),總之能美化的都美化了。小品最經典的橋段是宋丹丹扮演的魏淑芬說的一番話, “俺娘說了,女兒大了要出門,要找找個勤快人;俺娘說了,有些個人胡扯八扯當本事,牢騷壞話煩死人;俺娘說了,耍皮球,睡懶覺,這樣的男人不能要;俺娘說了……”說話的時候,潘富正半蹲在氣球做的沙發(fā)上,累得快蹲不住了,“你娘還說啊……”現(xiàn)在想起來依然覺得很好笑,當然這是個藝術作品,有很多夸張的成分,但魏淑芬說的話,從一個側面把母親對未出嫁的女兒的期待展現(xiàn)了出來。
兒女長大后自然要離開父母,如果不想讓兒女離開怎么辦呢?那就是不要讓他長大,永遠像照顧孩子那樣照顧他,讓他或她不能長大成人或失去做人的能力。用一位心理專家的話來說,這其實是“閹割”兒女。父母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就是過度保護,一方面這些保護中大多帶有要求和條件,是變相的控制;另一方面,孩子到頭來沒有獨立的能力,甚至在潛意識里懼怕獨立,只能一邊接受父母的控制,一邊依賴父母。
就像故事里的兩個主人公,對生活規(guī)劃和準備不夠的人,當然很容易就被骨感的現(xiàn)實給擊倒。他是“媽寶”,依賴媽媽,百事不做,沒責任心,又很懶。你呢,看在眼里,煩在心里,不管不問一味隱忍,這種消極應對也是懶啊。懶得花心思去鼓勵他,懶得定規(guī)則去約束他,懶得以行動去促進他,什么都不做,由著他放飛自我,還指望他有天能自我覺醒。
人生是條漫長的路,每個人都得靠自己走下去,路上碰到的障礙與難關,也得是孩子自己來解決,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但無法保護他們一輩子,父母最終都要學會放手。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父母有自己的人生。
同時,好的婚姻絕非只依賴一個人的完美,一定是兩個人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女方可以積極配合和培養(yǎng)“媽寶男”的事業(yè)心,理解他的感受,鼓勵他做出自己的決定,讓他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有條件地被控制。
有一句話是:好的婚姻,是讓你變成你。而你變成你,真的也與那個男人有關。天高路遠,來日方長,在獨立的日子里,他才最愛你。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