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燕 楊正婷
前不久一組臘爾山紅石林的照片風靡了朋友圈,名字的標題是:傳說中的美國大片就在貴州!那是一組航拍的紅石林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峰羅列、連綿起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體現(xiàn)地淋淋盡致。這,是我的家鄉(xiāng)。
紅石林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盤石鎮(zhèn)的臘爾山山頭,是一個天然的丹霞石壁經(jīng)過巧匠的精心雕琢而形成一個美麗的石林區(qū),總占地2000畝。放眼望去它們好似那一朵朵堆疊起來的蘑菇一樣,小的可愛,大的雄偉。據(jù)地質(zhì)專家的考證與調(diào)查,這片天然紅石林已存在了5億年,當時到處都被海洋所覆蓋,在這個區(qū)域沉積了大量混合泥沙,主要是一些碳酸鹽物質(zhì),經(jīng)過長年的地殼運動、海水沖刷與溶蝕最終出現(xiàn)了這樣美麗的奇觀。
松桃臘爾山也屬于丹霞地貌,層層紅色的石巒就好像調(diào)皮的畫家把他的染料全給灑澆在這片土地上了,偶爾會有其他顏色勾勒一筆,給它又增添幾分神氣,這里的石林有高、也有低、有秀麗、也有險峻,巖石姿態(tài)千奇百怪。走在紅石林的小路上,兩旁的巖石威嚴矗立著像是你的守護神一般,陪著你一同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站在紅石林的山頂上,眼底重巒疊嶂的巖石順著山勢而起,越發(fā)高陡,仿佛要和藍天比比高低,那些矮小的山巒就好像是蜷縮在大自然母親懷抱中熟睡的孩子一樣。這些巖石即有天然形成的,也有后期人工銼鑿的,主要是丹霞地貌的主打色調(diào)——褐紅色為主、還有一些黃色、白色做搭配,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如此一幅壯麗的石林畫卷。
貴州喀斯特地貌主要由碳酸鈣構(gòu)成,含的鈣質(zhì)成分較多通常都是一些石灰?guī)r,石灰?guī)r長年裸露極易風化導致表面積水能力極差,去往臘爾山的路上你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的綠植,但當你到達紅石林景區(qū)時放眼望去全是紅紅的一片,偶爾會有一些星星點點的綠色植物在那里孤單的直立著,十分的搶眼。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之前的紅石林應(yīng)該不會是完全的裸露,至少有些矮小的植被所覆蓋,可能是為了更能夠展現(xiàn)出它的特色之處后期經(jīng)人力施工移除部分的綠植。
自然中有些植物的生命力極其的頑強,無論處于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下,紅石林里的灌木雜草便是如此。這些雜草或是小灌木的根部可以不用深深的插到土壤里就可以在這里“安家”,它們消耗的養(yǎng)又不是很多,只淺淺附著即可,有大風來招惹,照樣堅定不移。喬木不能長在這兒,太過高大的身軀要求的根要深深的插入到土壤,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附著力,另一方面是為了吸取到土壤中的養(yǎng)分來養(yǎng)活自己但紅石林里的巖層不允許它們這樣做的。紅石林的巖層貧瘠與否并不是我們?nèi)藶檎f了算,而是得通過看其植被種類的豐富度來看。
紅石林不光只有碳酸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包括了沙巖(是由石英、長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積碎屑巖)、泥巖(是由黏土經(jīng)過擠壓、脫水、重結(jié)晶作用和膠結(jié)作用巖石)、葉層巖等不同成分的巖石共同構(gòu)成。你一定會好奇為什么要叫它“紅石林”呢?原因是這里的巖石的組成成分主要有鈣、硅、鐵等多種礦質(zhì)元素,歷經(jīng)時間的流逝會有大量的鐵會以單質(zhì)或者二價的形式存在,巖石就呈現(xiàn)出了紅色,“紅石林”的名字由此而來。
故鄉(xiāng),雖然你還是處于不完全開放狀態(tài),但是你的美、奇卻低擋不住人們對你向往與好奇,17年的一場雪讓你紅遍了大江南北,丹霞石壁上掛住的冰條就好像是少女裙擺的流蘇,到處都是銀裝素裹白茫茫的一片,這樣的你將是我家鄉(xiāng)的風景一張名片。所以,我想為你代言,想讓你帶領(lǐng)別人來了解松桃這個充滿神韻的苗鄉(xiāng)。(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