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陳允霞
(1.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2. 上海允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306)
物流運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商用汽車及其變速箱發(fā)展提出新的標準與要求。商用汽車運行成本和故障率成為制約運輸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1-2]。變速箱作為商用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軸承裝配質量直接影響變速箱質量甚至使用壽命。系統(tǒng)采用先進的氣動液壓混合式壓裝,壓裝壓力與位置檢測裝置配合PLC控制,上位機記錄并存儲壓裝數據的方式,實現(xiàn)壓裝數據的本地保存與歷史查詢、追溯等功能,改善變速箱組裝依靠人工測量和經驗判斷產品質量的現(xiàn)狀。
變速箱裝配生產線涉及許多工藝流程,軸承裝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如副箱軸承、前蓋軸承、中間軸、一軸、同步器等,其壓裝精度直接影響整臺變速箱的質量。對于不同的軸承裝配工位,只需改變對應的壓裝模具,即可以采用相似的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軸承壓裝的自動控制。下文以變速箱裝配流水線副箱軸承壓裝單機設備為例,介紹控制系統(tǒng)的網絡構建以及壓裝數據采集、處理與存儲等技術[3-4]。
副箱軸承壓裝設備由底座(含支架)、輥道、停止器、托盤舉升裝置(含固定插銷)、壓裝模具、托盤承重板、氣液增壓裝置、條碼掃描裝置等組成。
1)副箱軸承壓裝控制工藝與要求
工藝流程如下。壓裝模具定位至壓裝位置;氣液增壓缸上模具動作壓外圈軸承;氣液增壓缸下模具動作壓內圈軸承;壓裝過程自動記錄壓力位移曲線。壓裝完成,各執(zhí)行機構返回原位,準備下一循環(huán)。
2)控制系統(tǒng)的硬件組成
針對上述工藝要求,結合副箱壓機設備和控制要求構建了由研華工控機、觸摸屏、PLC、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及運動機構等組成的控制系統(tǒng)。
上位機管理站(操作站)通過以太網方式將分散的PLC控制站組網并進行通信,實現(xiàn)對設備的集中管理與分散控制。
Siemens S7-1200控制器本體集成支持10/100Mb/s的物理接口,支持以太網和基于 TCP/IP的通信標準。控制器PLC與管理站通過OPC建立數據通信。圖1所示為控制系統(tǒng)硬件組成。
圖1 控制系統(tǒng)硬件組成
3)控制系統(tǒng)數據采集與存儲
PLC通過模擬量通道實時采集位移、壓力等現(xiàn)場數據,并通過OPC上傳至操作員站。
操作員站采用 VB.Net開發(fā)監(jiān)控管理界面并保存數據采集日志、繪制壓裝曲線,同時將原始數據保存至數據服務器。
管理員站采用VB.Net開發(fā),主要實現(xiàn)數據的查詢、系統(tǒng)關鍵參數的設置、數據統(tǒng)計與報表分析等工作,為產品研發(fā)、質量追溯等提供數據支撐。圖2所示為系統(tǒng)數據流結構圖。
圖2 數據流結構圖
副箱軸承壓裝工位,需要通過以太網同相鄰工位建立必要的安全互鎖與信息交互,以降低設備故障率和實現(xiàn)裝配作業(yè)連續(xù)化。
1)硬件組態(tài)
S7-1200軟件的編程與硬件組態(tài)是基于西門子TIA(博圖)自動化軟件開發(fā)平臺 ,其硬件組態(tài)如圖3所示。
圖3 以太網組網硬件組態(tài)
主站與從站建立以太網通信,必須正確配置硬件組態(tài)信息,否則通信無法建立,如通信協(xié)議、以太網地址、連接方式等。
2)以太網通信的編程實現(xiàn)
S7-1200提供開放式以太網通信協(xié)議進行數據交互?;谝蕴W通信協(xié)議,編寫通信流程如圖 4所示。
圖4 太網通信流程
主從以太網通信的實現(xiàn)流程如下:
(1)主站發(fā)送連接請求從站,從站執(zhí)行應答命令,與主站建立連接。
(2)主站讀取系統(tǒng)時間連同用戶數據一起發(fā)送至從站數據接收區(qū)。
(3)從站接收主站的時鐘并同步其系統(tǒng)時間,從站的用戶數據通過相同方式發(fā)送至主站數據接收區(qū)。
(4)通信完成,主站斷開與從站的連接。
使用計算機作為監(jiān)控、管理、操作站的場合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不同廠家生產的現(xiàn)場設備種類在不斷的增加,其通信機制并不相同,不同品牌PLC與計算機通信需要開發(fā)的設備通信驅動程序也就越來越多。
OPC為不同品牌PLC與計算機通信提供了統(tǒng)一的標準,為過程控制設計的基于 COM/DCOM(組件對象模型/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技術的通信協(xié)議[3-9]。
OPC規(guī)范包括 OPC服務器和客戶端兩部分。OPC由服務器、組、數據項等組成。數據項是讀寫數據的最小單位(位、字或雙字),不提供對外接口,不能作為單獨的對象供客戶端訪問,必須隸屬于組對象。在組對象中,客戶可以加入多個OPC數據項。
S7-1200采集來自位移和壓力傳感器的數據,經模擬量通道送至PLC控制器,然后通過OPC發(fā)送至上位機記錄、存儲并繪制壓裝曲線。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OPC數據采集、處理流程
PC通過OPC讀取來自PLC的壓力、位移等參數,并根據實時數據判定壓裝結果和繪制壓裝曲線。壓裝數據會被自動保存至數據庫存儲。當合格產品積累到一定數量時,軟件會根據歷史壓力位移等數據信息為產品壓裝曲線添加包絡線[10-12]。操作工也可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更新包絡線數據信息,以適應產品變化的需要。
圖6為調試現(xiàn)場獲得的壓裝曲線圖。由圖可見,檢測壓力在接近目標位移時,瞬間增大至最大值。經測量,排除工件本身公差,位移值記錄偏差相比實際值<0.1mm,壓力值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符合要求。
圖6 壓力-位移曲線
本文根據變速器副箱軸承壓裝工藝及要求建立了上述電氣控制系統(tǒng),編程并實現(xiàn)了軸承壓裝的自動控制,通過管理站記錄與保存壓力、位移數據及壓裝曲線,實現(xiàn)了工藝數據的可追溯性,為變速箱維護和產品升級提供了數據支撐。在系統(tǒng)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根據合格產品的壓力、位移數據,繪制包絡線。
[1] 蓮芝. 汽車變速箱質量問題追溯的理論方法研究[D].長春: 吉林大學, 2011.
[2] 孫焦麗. 商用車變速箱的可靠性研究[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2.
[3] 張河, 魯五一. OPC客戶端與實時數據庫通信的實現(xiàn)[J].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 2008, 30(5): 81-83.
[4] 戚中奎, 林果園. 孫統(tǒng)風 OPC數據訪問服務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1, 32(4): 15-17.
[5] 胡忠德, 嚴啟, 彭順風. 基于 OPC技術的數據采集系統(tǒng)[J]. 自動化技術與應用, 2008, 27(11): 42-44, 48.
[6] 鄧先明, 袁啟東, 盧佳, 等. 基于 OPC的煤礦供電自動化系統(tǒng)[J]. 工礦自動化, 2008(2): 94-97.
[7] 趙紅洲, 潘西明. 基于 OPC協(xié)議的數據集成實現(xiàn)與應用[J]. 數采與監(jiān)測, 2006(22): .
[8] 謝冰若. 用Visual Basic實現(xiàn)OPC客戶端關鍵技術[J]. 科學咨詢, 2006(7): 49-51.
[9] 柴凱, 侯立剛, 姜軍銀. OPC技術在工業(yè)過程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 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 2005(3):70-72.
[10] 趙永勝. 汽車部件裝配生產管理系統(tǒng)中RFID技術的應用研究[D]. 重慶: 重慶大學, 2010.
[11] 周國亮, 朱永利, 王桂蘭, 等. 實時大數據處理技術在狀態(tài)監(jiān)測領域中的應用[J]. 電工技術學報, 2014,29(S1): 432-437.
[12] 張帥, 常娜娜. 配電自動化系統(tǒng)分析及改進方案[J].電氣技術, 2017, 18(7): 66-68,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