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峰,徐 哲,馮紅超
(寶雞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14)
在使用和制作過程中,鈦合金型材屬于一種特殊的近終形半成品,具備較高的結構效益,在航空、航天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由于鈦合金型材的種類繁多,可對相關飛行器的研制周期進行縮短。同時,鈦合金與很多復合材料的電極相接近,可避免在與符合材料接觸時出現(xiàn)腐蝕現(xiàn)象。隨著復合材料應用范圍的提升,鈦合金的使用頻率也在不斷增加。
在Ti-6Al-4V鈦合金型材制備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利用β相鍛造區(qū)對其進行防氧化玻璃涂層的噴涂工作,并在相變點進行感應加熱,當溫度到達150℃~200℃范圍內(nèi),進行一小時的保溫工作,并用鋪設好的玻璃粉滾涂平臺進行滾涂,經(jīng)過一周之后,在擠壓筒中放入相關的擠壓型材。在擠壓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在擠壓錠坯和模具之間放入玻璃墊,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玻璃墊會隨之融化,并隨著金屬外側的金屬流進入模孔之中,這種類似液體的東西可對整個模具起到潤滑作用。在上述工藝過程之中,可利用兩種擠壓比對不同規(guī)格截面的Ti-6Al-4V鈦合金型進行制備[1]。
在上述兩種規(guī)格選材過程中,可利用表1中所提到的工藝方式開展熱處理工作,之后對處理后的擠壓型材進行力學分析和測試。
表1 實驗型材的熱處理工藝
根據(jù)相關觀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金相試樣所應用的腐蝕液類型為5%HF+10%HNO3+85%H2O。在型材力學測試過程中,主要用到的工具是MTS試驗機,并與AMS4935J標準相參照。一般來說,以往實驗中的型材拉伸應變率應控制在0.005mm/nn/min左右。
在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熱處理之后,擠壓型材的顯微組織便能清晰得到,由此可見,在加熱溫度的確定上,由于擠壓錠坯要遠大于Ti-6Al-4V鈦合金的相變溫度。因此,可以確定鈦合金的顯微組織屬于一種傳統(tǒng)的魏式組織。在鈦合金顯微組織的深入對比之下可以看出,通過兩種擠壓比λ=25和λ=85的不同擠壓作用所獲得的型材,晶粒尺寸均處于100到200um范圍內(nèi),而且二者數(shù)據(jù)相差并不多。根據(jù)這一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當擠壓比λ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擠壓比的提升很難對晶粒尺寸進行進一步細化。在型材顯微組織對比過程中,雖然熱處理方式存在不同,但處理前后并未出現(xiàn)太大改變。此項結果說明,當加熱溫度在750℃以下時,如果加熱時間未超過3h,熱處理的溫度、次數(shù)、保溫時間對鈦合金顯微組織并不會產(chǎn)生太大影響。總的來說,在不同的擠壓比作用下,兩種型材相似的強度和塑性。
但由于本文研究中,型材的晶粒尺寸未出現(xiàn)變化,導致熱處理前后型材的抗拉強度等在數(shù)值上同樣未出現(xiàn)較大范圍的變化。但在工藝方式上,雙重退火工藝可以對保溫時間進行有效延長,尤其是在750℃×1h中,保溫效果的延長性還會更加明顯,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的存在,促使型材的剩余應力得到充分釋放,并對型材的屈服強度進行了明顯改善。
(1)抗拉強度分析。根據(jù)Ti-6Al-4V鈦合金抗拉強度的分析結果,可通過添加相關金屬元素來提升其抗拉強度。例如,在Mn元素添加過程中,Ti-6Al-4V鈦合金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提升效果最為顯著。而當Mn元素含量超過1.5%時,鈦合金型材的抗拉強度也會隨之下降。在含量到達2.5%時,鈦合金的整體抗拉強度將會達到332.013MPa,但伸長率僅在3.8%左右??偟膩碚f,Mn屬于β穩(wěn)定元素中的一種,可降低相關型材的轉變溫度。因此,在擠壓之后的冷卻環(huán)節(jié)之中,只會有少量的β被留存下來,其余大部分將會以雙態(tài)組織形式存在,實現(xiàn)鈦合金力學性能的有效提升[2]。
(2)拉伸斷口分析。根據(jù)實驗結果觀察可知,當Mn含量處于2%以下時,拉伸斷口的形狀以混合斷面為主,如圖2所示,這種斷口是在準理性脆性斷裂過程中所留下的。一般來說,β相會處于不完全韌窩狀態(tài),很容易在部分相中出現(xiàn)解理斷裂。當Mn含量在1.5%時,鈦合金中的韌窩最多,此時鈦合金的伸長率也最大。隨著Mn元素含量的越來越大,韌窩數(shù)量也會相應降低,此時合金的解理面會得到相應提升。當Mn的含量超過2.5%之后,在鈦合金之中幾乎無法找到韌窩,此時的斷裂屬于最明顯的脆性斷裂。
圖1 拉伸斷口的形狀
綜上所述,Ti-6Al-4V鈦合金具備良好的熱處理工藝適應性。當加熱溫度在750℃以下時,保溫時間不超過3小時,熱處理溫度、次數(shù)以及保溫時間等因素并不會對鈦合金的組織材料和力學性能產(chǎn)生影響。在雙重熱處理工藝的作用之下,鈦合金型材的屈服強度將會得到明顯提升,這對于鈦合金的穩(wěn)定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蔡建明,弭光寶,高帆,黃浩,曹京霞,黃旭,曹春曉.航空發(fā)動機用先進高溫鈦合金材料技術研究與發(fā)展[J].材料工程,2016,44(08):1-10.
[2]楊建軍,李寶霞,代春,張平平.熱處理對擠壓成形TC18鈦合金管材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鈦工業(yè)進展,2015,32(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