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吉安人。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統(tǒng)率全國各路兵馬。
2.當時元兵已經逼近都城北門外,交戰(zhàn)、防守、轉移都來不及做了。
3.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文天祥想,這種時刻不能只顧惜自己。當初,使者奉命往來,并沒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文天祥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虛實,回來謀求救國的計策。于是,他辭去右丞相職位,第二天,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4.文天祥剛到元營時,據理抗爭,言詞激昂慷慨,元軍上下都很驚慌震動,他們也未敢輕視大宋。
5.元軍雖然表面尊敬,其實卻很憤怒,夜晚就派兵包圍文天祥的住所,文天祥就不能回國了。
6.文天祥使計逃脫,不得已,只能改變姓名,隱蔽蹤跡,奔走草野,宿于露天,困窘饑餓,無依無靠,元軍懸賞追捕得又很緊急,天高地遠,號呼不應。后來得到一條船,避開元軍占據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最后到達永嘉。
7.文天祥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述個人的遭遇,現在還保存著那些底稿,不忍心廢棄,在逃亡路上親手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