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隨著我國政府倡導的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創(chuàng)建理念影響力不斷提升,可永久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植物修復技術日漸受到學界關注,基于此,本文就外源鎘對刺兒菜生長和富集性的影響開展試驗,希望由此取得的試驗結果能夠為相關業(yè)內(nèi)人士帶來一定啟發(fā)。
關鍵詞:刺兒菜;外源鎘;富集植物
大青菜、百日草、雞冠花、黃心烏、刺兒菜等植物均屬于較為典型的富集植物,這些植物在修復受金屬鉻污染的土地中均有著較為優(yōu)秀表現(xiàn),而為了明晰刺兒菜在修復受金屬鉻污染土地中的應用潛力,正是本文就外源鎘對刺兒菜生長和富集性影響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設計
具體試驗設計如下所示:(1)土壤處理。對照組不含鎘土壤的鎘含量為0.17μg·g-1,經(jīng)自然風干、過2mm篩處理,處理后的對照組不含鎘土壤按10kg的規(guī)格放入試驗用盆中,按設計加入一定濃度CdSO4溶液并平衡14d,表1對試驗設計進行了直觀展示。(2)種子處理。先后使用0.5‰高錳酸鉀溶液、自來水浸泡刺兒菜種子,浸泡時間分別為10min、7h,隨后置入25℃培養(yǎng)箱的帶濾紙培養(yǎng)皿內(nèi)并覆紗布保濕。(3)移栽處理。刺兒菜種子出苗后移入米氏盆內(nèi),澆水過程應注意滲漏液的回澆。(4)在此移栽。刺兒菜根長至1.0cm移栽入試驗盆(3~5株)。(5)澆水。保證試驗盆土壤為田間持水量65%。(6)收獲。90d左右進行植株收獲。(7)鎘含量檢測。應用原子吸收法檢測試驗盆地上與地下部分鎘含量,其中對照組處理液作為測定時空白。
2.樣品采集
樣品采集過程盡可能保證了植株完整,并結合試驗設計做好了編號工作,采集后的植株進行了烘干、粉碎處理并稱重。
3.指標測定
指標測定的程序為:樣品消解→過濾→測定,具體內(nèi)容如下所示:(1)樣品消解。使用1‰天平稱取處理后的植株0.250g,將稱取物置入聚四氟乙烯管并依次加入5ml濃硝酸、2ml雙氧水,加蓋過夜,第二天使用微波消解儀進行樣品消解。(2)過濾。轉移到25ml塑料瓶并置于冷箱。(3)測定。轉移消解液至50ml容量瓶,轉移過程使用去離子水并在定容后進行過濾,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進行重金屬含量測定,最終求得植物樣品重金屬含量。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濃度外援鎘在刺兒菜中的含量
表2對刺兒菜單株生物量及鎘含量進行了直觀展示,結合該表可以清楚發(fā)現(xiàn)D4>D3>D6>D5>D2>D1這一刺兒菜在不同外援鎘濃度下全植株鎘含量大小排序,由此可見刺兒菜優(yōu)秀的對重金屬鎘耐性。
2.刺兒菜鎘富集系數(shù)和轉移系數(shù)
表3對刺兒菜鎘富集系數(shù)和轉移系數(shù)進行了直觀展示,結合該表可以確定D3>D2>D4>D5>D6>D1的外援鎘濃度下刺兒菜富集系數(shù)排序,轉移系數(shù)排序則為D3>D2>D4>D5>D6>D1,而結合表3數(shù)據(jù),可判斷刺兒菜對鎘的富集系數(shù)大于其轉移系數(shù),同時刺兒菜根對鎘的吸收優(yōu)于地上部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刺兒菜的鎘污染土壤修復能力較為優(yōu)秀。而在此基礎上,結合試驗求得的表2、表3數(shù)據(jù),可以清楚發(fā)現(xiàn)15μg·g-1濃度的土壤中刺兒菜鎘污染土壤修復能力最為優(yōu)秀,本文研究的價值也由此得到了證明。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nèi)容能夠發(fā)揮一定程度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蘭,李冰,王昌全,劉傾城,張慶沛,肖瑞,李一丁.改性生物炭材料對稻田原狀和外源鎘污染土鈍化效應[J].環(huán)境科學,2016,37(09):3562-3574.
[2]龍思斯,宋正國,雷鳴,喻理,王藝康,蔣宏芳,沈躍.不同外源鎘對水稻生長和富集鎘的影響研究[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35(03):41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