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宏 李成
摘 要:近年來,我國用養(yǎng)豬規(guī)模化方式使養(yǎng)豬業(yè)迅速發(fā)展,新生豬仔的需求量逐年遞增。豬仔的出生率較高,但成活率并不高,處于常年虧損狀態(tài),使養(yǎng)豬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加強新生豬仔的護理,提高成活率,是提高養(yǎng)豬業(yè)生產效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新生豬仔;護理;成活率
在養(yǎng)豬的過程中,豬仔的成活率是關鍵。因此,養(yǎng)豬時,采用適合的方法積極做好防護,及時解決豬仔在生長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對豬仔的成活極其重要。本文就新生豬仔需要注意的問題,淺談如何加強新生豬仔的護理。具體有以下七點護理措施:
一、防寒保暖
新生豬仔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都比較差,經常會因為溫度不適應而造成死亡。所以在豬仔將要出生前,需要將豬圈調整到適合新生豬仔生活的溫度。適合剛出生豬仔的最佳溫度是32-35℃,一周以后溫度可以降低到28℃。而有的時候豬圈很難將溫度保持在30℃以上,這時就需要格外準備一些保暖措施。例如,草墊、紅外燈、保溫箱等,以此來提高豬圈的溫度,確保豬仔在出生以后可以生活在適合的環(huán)境中。
二、清黏液、斷臍帶
在豬仔出生前,接生人員需要先做好消毒工作,這樣可以盡量避免細菌感染剛出生時的小豬。豬仔出生后,先用之前準備好的干凈毛巾或布片,將豬仔口鼻中的黏液清除,以免造成呼吸不良。并擦干豬仔身上的羊膜,這樣可以起到保溫作用。處理好這些工作之后,可以開始剪斷豬仔臍帶,剪斷時一定要用事先處理好消毒的工具,先將臍帶和腹部擦拭消毒,再把臍帶里的血液擼向仔豬一方,然后在距仔豬腹部7到10厘米處剪斷,在豬仔臍帶斷口處消毒,將剩余臍帶打結、止血,以防產生不利影響致使仔豬死亡。
三、救治假死豬仔
有的豬仔在出生后全身發(fā)軟,甚至不能呼吸,但心臟仍在跳動,可能是由于豬仔在母豬腹中時間過長,缺氧窒息造成的,此時的豬仔并不是真的死亡,只是處于假死狀態(tài),依然可以救治過來。救治最簡單的方法進行人工呼吸,救治時將其放在38度左右的溫水中救治是最有效的。同時,豬仔的頭部和臍帶不能放在水中,這樣很容易造成搶救無效,也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具體方發(fā)就是用手托住豬仔的頭部和臀部,將其腹部向上,然后進行屈伸,直到豬仔可以正常呼吸,叫出聲音為止。
四、哺乳
初乳中的抗原體有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必須要在豬仔出生不久后喂食初乳。一般豬仔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吃上初乳即可,有些新生豬仔在剛出生時需要人工輔助才能進食,這部分豬仔尤其要注意,盡量要在其出生后一小時左右喂食初乳。
新生的豬仔有強有弱,為保證它們都可以正常獲得母乳,就必須在3天內固定乳頭,較為弱小的豬仔安排在前排,較強的可以安排在后排。喂食之前要對母豬乳房進行消毒,防治母豬腹部細菌感染豬仔。
有時候豬仔牙齒過長,容易咬傷母豬乳房,造成母豬疼痛攻擊豬仔,所以要剪掉這部分豬仔1/2的乳牙。
如果豬仔數(shù)量過多,超過母豬乳頭數(shù)量或者母豬的含奶量不足,都不能很好地哺育小豬,這時可以將部分小豬主轉移到其他母豬那里寄養(yǎng),由其他母豬進行哺乳。不過由于這些豬仔不是寄養(yǎng)母豬的,這些寄養(yǎng)母豬可能會傷害豬仔,所以可以使用寄養(yǎng)母豬的尿或奶水,涂在小豬的身上,讓寄養(yǎng)母豬嗅不出這些小豬的味道,防止發(fā)生寄養(yǎng)母豬傷害小豬的現(xiàn)象。另外,還可以使用牛乳等替代品進行人工喂養(yǎng)。
五、營養(yǎng)保健
1.補充豬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
剛出生的小豬,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較多,母乳所含有的營養(yǎng)是有限,長期使用會造成豬仔貧血,所以需要用其他方式補充,在出生后的一到三天內注射100mg的鐵的復合制劑,補充豬仔生長的需要。豬仔出生之前肝臟中存儲了大約50mg的鐵,數(shù)量有限,大概半個月左右就會消耗干凈。所以要在豬仔出生后一周左右開始輔助食用輔食,輔食有減輕因貧血導致的虛弱,提高抗病能力,促進消化的作用。
2.維護豬仔健康
剛出生不久的豬仔胃部不能分泌鹽酸,會導致消化不良,引起各種胃部問題,所以,可以使用輔食進行喂養(yǎng),促進腸胃進行發(fā)育,增加鹽酸分泌,減少問題。輔助喂養(yǎng)時盡量使用炒過的、脆的碎黑豆,碎高粱等,這一類飼料可以誘使豬仔進行自由進食。同時為促進豬仔進一步消化飼料,可以喂食一定量的高纖維食物,比如菜葉等類型的輔食。另外需要在圈內保持水分充足,母乳和輔食中一般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需要使用水分促進消化,否則影響豬發(fā)育。
六、圈養(yǎng)管理
新出生的小豬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較弱,所以正常情況下,豬仔最好原圈飼養(yǎng)。直到開始進入育肥期,在將其轉入其他豬舍圈養(yǎng)。圈養(yǎng)時溫度一定要調節(jié)到適合的度數(shù)上,剛出土的小豬需要的溫度最高,在30℃到32℃之間,在之后的一個月內需要將溫度保持在28℃以上,一個月后到40天左右,需要將圈內的溫度逐漸下降到24℃左右,40天到60天這段時間,可將溫度調節(jié)到22℃左右,60天到90天可以調節(jié)到20℃左右,在90天之后就可以和其他成豬一樣生活在正常溫度中。
濕度會影響皮膚和呼吸道方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濕度,早期可以將濕度保持在65%左右,之后對不同階段、不同情況環(huán)境的溫度進行調節(jié),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豬圈的衛(wèi)生,衛(wèi)生不良容易造成細菌過度,引起豬仔各方面疾病,所以要及時清理衛(wèi)生,經常消毒,保持通風良好,空氣清新。
七、防止意外傷害
由于常將豬仔原圈圈養(yǎng),母豬和小豬養(yǎng)在一起,所以有時也會發(fā)生母豬壓死小豬的情況。很多母豬在休息時喜歡靠墻休息,這就很容易導致背后豬仔被壓死,所以在豬仔出生后的一周內需有專門人員看護。不僅如此,如果母豬在生育后一段時間受到刺激,很可能會咬傷豬仔。所以看護的同時要做好防御工作,比如保持圈內地面平坦,溫度適宜,鋪于地面的墊草不宜過后,在圈內安裝好保護豬仔的護仔架等,另外還要保證豬圈周圍安靜,以免母豬受到刺激傷害小豬。
八、結語
新出生的豬仔,不論是抵病力還是免疫力都比較低下,需要格外注意呵護。豬仔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有被傷害的風險,所以除了提高豬仔自身抵抗力外,還需要對外在風險進行防范。這樣才能提高豬仔的成活率,降低養(yǎng)豬成本,進而促進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書林.淺談新生仔豬的護理技術[J].畜禽業(yè),2016,(10):24.
[2]賴春陽.新生仔豬的科學護理[J].獸醫(yī)導刊,20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