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東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北京 100844)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環(huán)境復雜,同時高速鐵路建設時序上滯后于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因此高速鐵路建設不可避免的跨越高等級公路、道路和通航河流,需要采用大量的大跨度橋梁結構。
混凝土結構剛度大、噪聲小、成本低、維修養(yǎng)護方便,能很好地滿足高速鐵路對平順性、穩(wěn)定性、可靠性的要求,針對我國的國情,即使需要修建大跨度橋梁時,混凝土橋仍是優(yōu)先考慮的橋式之一。在這個背景下,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中出現(xiàn)了數(shù)量較多的大跨度混凝土結構橋梁,在后期變形控制、剛度控制標準、施工成套技術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果和經(jīng)驗。
我國高速鐵路混凝土結構橋梁常用橋式主要有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梁-拱組合結構等橋式,在高速鐵路的建設中對其力學特性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上述研究多是針對某種特定橋型和工點的,國內(nèi)尚缺乏對不同橋型跨越能力和適用范圍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
因此結合工程經(jīng)驗和理論分析,研究每種橋型的最大跨越能力,即理論的極限跨徑,在此基礎上結合工程經(jīng)驗,確定每種橋型的適用范圍,對于橋式方案的合理選擇、投資和工程風險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雖然鐵路橋縱向一般均設計為全預應力結構,但由于剪應力的存在,在正應力與剪應力組合后仍會產(chǎn)生斜方向的主拉應力,由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弱,對大跨度連續(xù)梁、剛構橋而言,主拉應力的控制是設計重點關注的技術問題;而主拉應力的數(shù)值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剪應力的大小,以往的設計經(jīng)驗也表明,支點斷面的剪應力往往成為設計的控制因素。
支點截面剪應力與橋梁的跨度成正比,因此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跨度,使得自重作用下截面的最大剪應力等于混凝土的容許剪應力,就能得到自重作用下梁式橋的極限跨徑;而由于極限跨徑與外荷載成反比,之后根據(jù)既有大跨度橋后期荷載(二期恒載和活載)與自重的關系,就能得到具有工程意義的梁式橋極限跨徑。連續(xù)梁-拱組合橋、部分斜拉橋等結構雖然有拱或拉索作為加勁,但總體而言其仍是以梁受力為主的結構,因此可同理分析得到其極限跨徑。
我國《鐵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TB10092—2017)[1]中規(guī)定,當忽略豎向預應力筋的作用時,我國設計規(guī)范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最大剪應力為
[τmax]=0.17fc
(1)
式中,τmax為混凝土的容許最大剪應力;fc為混凝土的軸心抗壓極限強度。
對于矩形截面,最大剪應力與平均剪應力的關系可表示如下
(2)
則有
(3)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規(guī)定,當h/b≥6時(對箱梁等構件顯然是滿足的)
(4)
由于《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采用分項系數(shù)法,恒載組合系數(shù)為1.2,活載為1.4,對于常見的鐵路混凝土梁而言(活載比約為30%),恒載+活載的組合系數(shù)約為1.25。如果近似取h0=h,則有
(5)
由此可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折算平均剪應力容許值與鐵路規(guī)范非常接近。
對于工程中常用的箱形梁,由于僅考慮腹板作為抗剪面積,其抗剪與矩形截面類似。由于鐵路規(guī)范和建筑規(guī)范控制值接近,因此截面的最大平均剪應力應滿足
(6)
對于主跨為l的連續(xù)梁、剛構橋而言,由于大跨度橋一般均采用平衡懸灌施工,因此主跨范圍內(nèi)的結構自重均由中支座承擔。由簡單的結構力學分析可知,等截面連續(xù)梁在滿跨對稱荷載作用下,當邊中跨之比為0.55~0.6時,中支座反力為0.97ql~0.99ql,變截面連續(xù)梁與此類似。綜上所述,連續(xù)梁、剛構橋的中支座反力可近似表述為
R=q·l
(7)
式中,R為中支點的支座反力;q為荷載集度;l為橋梁的主跨跨度。
則剪力
當跨度達到極限跨度lmax時,混凝土自重作用下,截面的最大平均剪應力為
(8)
式中,A為截面的平均截面面積;γ為混凝土的容重;lmax為橋梁的極限跨度
根據(jù)設計經(jīng)驗和國內(nèi)大跨度橋的統(tǒng)計資料(表1),跨中截面的面積約為支點截面的0.36倍,腹板面積約為支點截面面積的0.69倍。
表1 我國大跨度鐵路連續(xù)梁(剛構)橋幾何參數(shù)統(tǒng)計
注:A支點為支點截面面積;A跨中為跨中截面面積;A腹板為腹板面積。
將上述大跨度橋梁的幾何參數(shù)的統(tǒng)計資料代入,則有
0.49γ·lmax
(9)
此時,結構自重產(chǎn)生的最大剪應力等于混凝土的容許剪應力時,即
(10)
則自重作用下橋梁的極限跨度為
(11)
可以看出,極限跨徑的分析不依賴于橋梁的截面面積等參數(shù),只和混凝土的容重和極限抗壓強度有關。預應力混凝土容重γ=26.5 kN/m3,則可以計算出自重作用下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對應的極限跨度(表2)。
表2 自重作用下梁式橋的極限跨徑
上述極限跨度的分析是針對自重而言的,對實際工程而言,由于橋梁仍需承擔二期恒載和活載等附加荷載,需要根據(jù)橋梁的使用功能和附加荷載的數(shù)值對其進行修正后才能得到對工程有意義的極限跨度。
實際設計中,由于鐵路橋還需承擔二期恒載和活載,如果根據(jù)鐵路的性質(zhì)分析出總荷載與自重的關系,則可得出對實際工程有意義的極限跨徑如下
(12)
根據(jù)我國大跨度雙線鐵路橋(180~216 m)的統(tǒng)計結果[3],梁體混凝土用量為30~38 m3/m,則可將不同類型雙線鐵路橋的荷載關系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雙線大跨度連續(xù)梁(剛構)橋的荷載關系
注:*考慮隨著跨度加大,活載和二期恒載所占比重會有所下降,因此建議取統(tǒng)計值的下限。
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資料,計算出梁體采用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橋梁的極限跨徑,見表4。
表4 雙線鐵路連續(xù)剛構橋全部荷載作用下的極限跨徑 m
從對實際工程的驗證來說,上述的分析結果也基本是合理的。
(1)本文關于極限跨徑的分析不依賴于跨度和具體的截面特性,因此其分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為C50、C55、C60時,雙線鐵路梁式橋的極限跨度約為213、234、253 m。從與實際工程的驗證而言,該結論是可信的。
(3)極限跨徑的分析是僅針對橋梁跨越能力得到的,并未考慮混凝土收縮、徐變的控制,施工便利性等因素的影響。結合工程經(jīng)驗,從實際工程應留有一定余地的角度,建議當梁體分別采用C50、C55、C60等級的混凝土時,橋梁的實用最大跨徑分別控制在180、200、220 m。
連續(xù)梁(剛構)-拱組合橋是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種橋型,其受力特點是自重由梁體承擔,而主跨的二期恒載和活載(后期荷載)由梁和加勁拱共同承擔,因此對于自重而言,其剪力與梁式橋相同。
根據(jù)國內(nèi)200 m及以上跨度的梁-拱組合結構的設計和分析經(jīng)驗,對二期恒載和活載等后期荷載而言,加勁拱承擔中跨范圍內(nèi)后期荷載的40%~50%[3-5],這樣后期荷載產(chǎn)生的梁體剪力變?yōu)樵瓉淼?0%~60%。雖然加勁拱鋼結構自重及施工附屬設施的自重會增加梁體剪力,但考慮施工階段允許提高容許應力,因此在分析中忽略其影響。
根據(jù)對國內(nèi)連續(xù)梁(剛構)剛構-拱橋(200~300 m)的統(tǒng)計結果,圬工量為34~40 m3/m,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將不同類型鐵路的荷載關系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雙線連續(xù)梁(剛構)-拱橋的荷載分析
注:*考慮隨著跨度加大,活載和二期恒載所占比重會有所下降,因此建議取統(tǒng)計值的下限。
基于前述的梁式橋極限跨度分析的思路,分析得出全部荷載作用下的連續(xù)梁(剛構)-拱組合橋極限跨度(表6)。
表6 雙線鐵路連續(xù)剛構-拱橋的極限跨徑 m
從與實際工程的對比而言,上述分析的結論基本是可信的。
(1)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為C50、C55、C60時,連續(xù)梁(剛構)-拱橋的極限跨徑分別約為250、275 m和297 m,與工程實踐基本相符。
(2)與梁式橋分析的結論類似,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為C50、C55、C60時,實際工程中建議連續(xù)梁(剛構)-拱橋的最大跨徑控制在225、245、275 m以內(nèi)。
部分斜拉橋是介于梁式橋和斜拉橋中間的一種橋型[6]。在自重作用下,由于拉索的主動索力可以平衡大部分荷載,因此支點截面的剪力明顯減小。
在二期恒載和活載等后期荷載由拉索和主梁共同承擔,由于主梁的剛度較常規(guī)斜拉橋顯著增強,且拉索的傾角相對較小,因此拉索承擔的荷載較小,根據(jù)國內(nèi)幾座部分斜拉橋的設計經(jīng)驗,一般而言對剪力的貢獻約為15%。
根據(jù)我國大跨度部分斜拉橋的統(tǒng)計資料(表7),恒載作用下拉索承擔的豎向荷載為23.5%~37%,平均約為32%,對大跨度混凝土橋而言,活載占恒載的12%~14%,平均為13%,則全部荷載中拉索承擔的豎向荷載平均為32%×0.87+13%×0.15=29.8%,國外關于部分斜拉橋與傳統(tǒng)斜拉橋的判定標準是拉索承擔豎向荷載的比例是否超過30%,我國的設計實踐與國外基本一致[7]。
表7 國內(nèi)大跨度部分斜拉橋斜拉索承擔的恒載比例
因此分析極限跨徑時采用30%,即梁體承擔的剪力為同跨徑梁式橋的0.7倍。則可以依據(jù)梁式橋分析的結論,同理得出部分斜拉橋工程意義的極限跨徑如表8所示。
表8 雙線鐵路部分斜拉橋的極限跨徑 m
(1)當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采用C50、C55、C60時,部分斜拉橋的極限跨徑約為304、334、365 m。
(2)綜合考慮徐變控制、施工便利性等因素,建議實際工程中雙線鐵路部分斜拉橋的極限跨徑分別控制在275、300、330 m以內(nèi)。
(1)基于混凝土最大剪應力控制的原則得出了常用橋型的理論極限跨徑,該分析是僅針對橋梁跨越能力得到的,并未考慮混凝土收縮、徐變的控制、施工便利性等因素的影響,對實際工程應留有一定余地。
(2)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為C50、C55、C60時,雙線鐵路梁式橋的極限跨度約為213、234、253 m。橋梁的實用最大跨徑分別控制在180、200、220 m。
(3)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為C50、C55、C60時,連續(xù)梁(剛構)-拱橋的極限跨徑分別約為250、275 m和297 m,實際工程中建議連續(xù)梁(剛構)-拱橋的最大跨徑控制在225、245、275 m以內(nèi)。
(4)當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分別采用C50、C55、C60時,部分斜拉橋的極限跨徑約為304、334、365 m。綜合考慮徐變控制、施工便利性等因素,建議實際工程中雙線鐵路部分斜拉橋的極限跨徑分別控制 275、300、330 m以內(nèi)。
參考文獻:
[1]國家鐵路局.TB10092—2017 鐵路橋涵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GB50010—2010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3]中國鐵路經(jīng)濟規(guī)劃研究院,等.200~450 m混凝土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R].北京:中國鐵路經(jīng)濟規(guī)劃研究院,2017.
[4]諶啟發(fā).大跨度連續(xù)剛構柔性拱組合結構受力效應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2(3):19-23.
[5]王鵬宇,劉振標,羅世東,等.廣珠鐵路虎跳門特大橋主橋連續(xù)剛構拱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11(8):43-46.
[6]宋子威,王德志,薛兆鈞,等.鐵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橋設計綜述及發(fā)展方向[J].交通科技,2015(6):28-31.
[7]José Benjumea.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design criteria of extradosed bridges: general insight and state of the art[J]. Revista Ingeniería de Construcción, 2010,25(3):38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