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陽
一位從西部某省廳局到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處長,給記者講了一件令他至今難忘的事:初到貧困村駐村時,他逐家走訪貧困戶,走訪完一戶趙姓人家后,這家的男主人握住他的手不愿松開。
“我當時以為是要留我吃飯,就婉拒了。后來貧困戶估計看我實在不懂,說了一句‘你來就沒給帶點啥,我才明白這是在等靠要啊?!?/p>
這位駐村“第一書記”說,經(jīng)過幫扶,這家男主人主動到村部來“認錯”,并表示不等不靠不要,要早日摘掉窮帽子。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先把門口的貧困戶牌牌扔了”。
他說的“貧困戶牌牌”,正式名稱為“扶貧公示牌”。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名稱大同小異,不少貧困地區(qū)都有這種扶貧公示牌。牌上大多寫有貧困戶姓名、致貧原因、收入水平、幫扶責任人和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多被掛在貧困戶家門口的醒目位置。
記者調(diào)研時,曾有貧困群眾表示,把扶貧公示牌掛在家里的醒目位置,等于把貧困戶進行“示眾”,羞得很。這樣的聲音,一方面體現(xiàn)出貧困群眾想要脫貧的精氣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扶貧工作中的人性化水平仍有待完善。
難道留個電話就算精準聯(lián)系?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貧困戶和幫扶責任人的相關(guān)信息在貧困戶家中的扶貧手冊、收入明細表里都有更詳細地記錄,一些地方還專門為貧困戶發(fā)放了扶貧資料袋,方便貧困戶保存相關(guān)資料。這意味著,扶貧公示牌上的信息,其實在資料袋中的相關(guān)材料里都有更詳細的體現(xiàn)。
“扶貧公示牌”在幫扶部門眼中到底有何種作用?一些職能部門專門提出,“公示牌張貼之后,極大地方便了貧困戶,在碰到問題和困難時,不僅能快速、簡便地聯(lián)系上幫扶干部,還能直接找到‘第一書記,方便了貧困戶與結(jié)對幫扶干部的精準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夯實了扶貧責任,助力精準扶貧取得實效?!辈贿^,具體精準在哪兒卻表述含混,難道留個電話就算精準聯(lián)系?
記者了解到,幫扶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都有相應(yīng)的走訪、駐村考核指標體系,如果幫扶干部真按要求定時走訪、幫助出主意找路子,雙方難道不互相存下各自電話號碼就解決不了“精準聯(lián)系”的問題?
掛了牌,扶貧干部也不熟悉貧困戶的情況
記者在一貧困戶家中進行扶貧暗訪,詢問“幫扶責任人是否經(jīng)常來、叫什么名字”時,一名干部聞訊趕來并指著墻上的照片問貧困戶“你看這是誰?”貧困戶來回看了墻上的照片和這名干部兩次,說“這就是你啊,你是咱們鄉(xiāng)上的干部”。
記者隨即追問“你是這家的幫扶干部,經(jīng)常來吧?”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記者又問“他家基本情況怎樣,致貧原因是什么?”這位干部的第一反應(yīng)是想看扶貧公示牌上相關(guān)信息。記者上前擋住后,這位干部尷尬地笑了。
扶貧考驗的是扶貧干部的“真本事”,這來不得半點花架子。與其把掛在墻上的“扶貧公示牌”當成“創(chuàng)新”“探索”,與其讓一門心思脫貧的群眾有“被示眾”的感覺,不如將貧困群眾還未脫貧的實際牢記在心,將幫助對口幫扶戶如期脫貧的責任扛在肩上。
唯有如此,才能時時處處聚焦貧困群眾增收脫貧,也才能摸實情、出實招、謀實策,做到真正精準。(資料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