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游戲借助游戲活動這一載體,把游戲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標有機融合,采用“體驗式學習”的模式,通過游戲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實現(xiàn)“教育無痕”的最終目標。選取與心理輔導課的主題相對應的經(jīng)典心理游戲開發(fā)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分享參與游戲的體驗,讓心理游戲真正成為成長性、發(fā)展性的游戲。
【關鍵詞】心理游戲;校本課程;內(nèi)在體驗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0-0064-02
【作者簡介】趙蓉花,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南京,211100)教師,一級教師。
一、課程開發(fā)的背景及意義
心理游戲是一種能培養(yǎng)個性和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方式。合理地運用游戲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表現(xiàn)自我、施展自我,還有助于提升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效果。
心理輔導課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富有啟發(fā)意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反省自我,正確處理與他人、周邊環(huán)境及社會的關系,提高心理素質(zhì),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筆者選取與心理輔導課主題相關的經(jīng)典心理游戲開發(fā)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分享參與游戲的體驗,讓心理游戲真正成為成長性、發(fā)展性的游戲。
二、課程開發(fā)的條件
雖然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接近成人,但他們的“玩”心很重。筆者發(fā)現(xiàn),課中安排一些小游戲、小活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高漲。因此,筆者利用學校每學期實施校本課程的契機,專門開發(fā)了心理游戲校本課程。
在心理游戲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建構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促進自身的成長。心理游戲課程作為常規(guī)課程的補充和延伸,彌補了常規(guī)課程的不足:對于平時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游戲是一個很好的表達載體,可以調(diào)動他們表達的愿望和參與心理活動的積極性;一個主題游戲有充裕的開展時間,從而增加心理輔導課的趣味性,讓學生加深對心理知識的理解,強化內(nèi)在體驗,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
三、課程開發(fā)的實施過程
(一)課程目標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選擇與學生真實生活、學習情境和心理狀態(tài)相匹配的心理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全程參與、主動體驗,從而實現(xiàn)“教育無痕”的最終目標。課程目標如下:
學生通過全程、全心參與心理游戲,在快樂的游戲氛圍中,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放松身心、體驗快樂;學生通過參與心理游戲,了解自己與他人在游戲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與行為;學生在參與心理游戲的過程中參與合作,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參與心理游戲,學會改變不合理認知,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階段
1.課程準備。
通過展板向全校師生展示設計好的課程大綱與課程計劃,供學生申報。每周一個課時,在心理專用教室上課。學生選修該課程的動機分兩類:對心理學感興趣;為了逃避學科選修課。
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班級,凝聚力較弱,不利于游戲的開展,因此在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6人,開展傳統(tǒng)的破冰游戲:串名字游戲和團隊建設(制作本小組的圖標、確定小組的名稱,用形體展示小組造型)。通過第一節(jié)課的活動,小組成員記住了對方的姓名,了解了對方的特征,加速了成員之間的了解。同時,制作小組圖標的過程也是個人發(fā)表意見、表達想法的過程。教師需要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及時協(xié)調(diào)小組的內(nèi)部矛盾,讓小組成員在討論、分享、理解、妥協(xié)中達成一致。
2.心理游戲的主題內(nèi)容。
根據(jù)課程目標和高一學生的成長需要,遵循時間性、實用性、操作性、指導性原則,挑選12個心理游戲作為課程內(nèi)容。心理游戲包括:環(huán)境適應(有緣相識、多元排隊),團隊合作(心有千千結、坐地起身),溝通交往(信任之旅、六盒冰紅茶),開發(fā)潛能(手指的力量、記憶大挑戰(zhàn)),自我探索(自畫像、同伴眼中的我),時間管理(扮時鐘、撕紙條)。同時,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適當安排熱身游戲,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nèi)。
3.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
游戲規(guī)則約定,明確游戲目標。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主題游戲。為了更好地開展游戲,在游戲前,教師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講解,保證游戲的有效開展。
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參與心理游戲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內(nèi)向、靦腆,參與游戲時表現(xiàn)得較為拘謹,教師需要鼓勵他們。同時,教師要參與游戲,帶領學生進入游戲的具體情境。
教師應調(diào)控節(jié)奏,促進游戲的有效展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定的調(diào)控能力,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學生關注游戲目標,提醒學生把握游戲的方向和時間,專注于體驗過程。另外,教師要及時把學生引導進游戲中,如“心有千千結”中順利解開結的學生就會站一邊,這時,教師要引導他們?nèi)椭唇忾_結的同學想辦法。
學生共同研討,提升反思能力。游戲結束時,對游戲的體驗和思考才是心理游戲課程的關鍵,也是其最難的部分。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設置一些引導性問題,這些問題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回顧游戲活動中的內(nèi)心體驗。另外,預留10~15分鐘讓學生小組內(nèi)分享各自的體驗,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在班級中分享。如在游戲“信任之旅”中學生分享:恐懼就是心中無形的墻壁,只有信任同伴才能沖破這堵墻壁。經(jīng)過一次游戲,我收獲了他人對我的信任,感覺很不錯。在游戲“手指的力量”中學生分享:每個人的潛能都是深埋地下的寶藏,開采過程或許艱辛,但卻很有意義。
當然,游戲體驗的過程最重要,如果時間緊張,就不一定要做深入的分享。關鍵是在游戲過程中讓學生得到新的感悟,并將這些體驗實踐于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
4.課程檢驗和評價。
心理輔導課的課程評價更側重于學生的體驗和收獲。課程結束時,學生對心理游戲校本課程進行了小結。從小結中可以看出,大家對這種游戲形式的課堂都很認可,同時對心理游戲的內(nèi)容也有深刻的體驗。
“在心理游戲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我收獲了許多感悟,心靈也在其中成長,變得成熟、自信?!?/p>
“通過一學期的校本課程學習,我逐漸意識到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p>
“大家都能在課堂上放松身心、放飛自我,和同一年級不同班的同學和諧相處?!?/p>
“那段時間心里總是很煩躁,上課犯困,作業(yè)不會寫,同學間相處不順……‘心有千千結’這個游戲讓我的心情漸漸平靜,我意識到,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不能急躁,要嘗試把事情一件件捋順了再逐個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多嘗試,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