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師范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新鄉(xiāng) 453007)
達克羅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開發(fā),90年代引入中國的一項金屬表面防腐蝕涂裝技術。它是將由片狀鋅粉、鋁粉、鉻酐及各種助劑組成的涂液涂覆于工件表面,經(jīng)燒結而形成的鋅鉻防護層[1],具有高防護性、無氫脆和涂層薄等特點[2-3],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地鐵、隧道、橋梁、高架高速公路的金屬件以及輸配供電的金屬鋼結構件等中。2002年8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將達克羅涂層正式命名為“鋅鉻涂層”,并頒布了達克羅國家標準GB/T 18684-2002《鋅鉻涂層技術條件》。
傳統(tǒng)達克羅涂層中的六價鉻(Cr6+)有較強的“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變),這使其受到了越來越嚴格的限制[4]。因此,人們紛紛研制并開發(fā)了無鉻達克羅產(chǎn)品。
陳麗嬌[5]研究了硅烷、增稠劑、稀土及各種緩蝕劑對無鉻鋅鋁合金涂層的影響,通過優(yōu)化處理液的基本組成,改進了漿料的制備工藝及涂層的燒結工藝,得到高耐蝕性的涂層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王再德等[6]研究了不同無鉻鈍化劑(鉬酸鹽、磷酸鹽、檸檬酸鹽等)的作用,結果表明,加入鉬酸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涂層的鈍化效果。江曼等[7]首次用MnO2替代鉻酸鹽作為鈍化劑,采用環(huán)氧樹脂作為成膜物質,得到了具有相對較好防腐蝕效果的涂層。魯俊等[8]以磷酸代替鉻酸作為鈍化劑,以稀土鈰鹽為助劑得到耐蝕性優(yōu)良的涂層。張旭明等[9]綜述了國內(nèi)外形成無鉻膜層的物質的研究進展,并指出由有機聚合物(硅烷或樹脂)和稀土鹽(鈰鹽)組成的復合成膜體系有著較好的開發(fā)和應用前景。張圣麟等[10]用草酸鹽、檸檬酸鹽、硼酸多鹽混合代替鉻酐制備出耐蝕性良好的涂層。喬靜飛等[11]用無機鹽取代部分鉻酐,并加入適量環(huán)氧樹脂和硅烷偶聯(lián)劑得到耐蝕性能優(yōu)良的低鉻達克羅涂層。
本工作通過用聚氨酯改性環(huán)氧樹脂代替鉻酐作為黏結劑,對無鉻達克羅涂層的制備工藝及其性能進行了研究,并考察了無鉻達克羅涂層的耐蝕性及耐蝕機理。
試樣基體為普通碳鋼Q235A,其主要化學成分為:wC0.14%~0.22%,wMn0.30%~0.65%,wSi≤0.30%,wS≤0.050%,wP≤0.045%,余量為鐵。試樣尺寸為40 mm×20 mm×1 mm。
對基體表面進行預處理是制備高品質涂層必不可少的步驟,在整個加工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涂層與基體結合力的好壞[12]。試樣的前處理工藝如下:室溫下5%(質量分數(shù),下同)NaOH溶液中清洗1 min以脫脂→自來水沖洗→室溫下36%(質量分數(shù),下同)鹽酸酸洗1 min→自來水沖洗→氧化鋁砂紙(1 200號)機械拋光→室溫下丙酮和乙醇混合液超聲波清洗4 min→去離子水沖洗→冷風吹干,放入干燥器內(nèi)待用。
無鉻達克羅涂液由A和B兩種組分配制而成。A組分主要是由0.25 g增稠劑、6.0 g鋅粉、1.0 g鋁粉和0.45 mL表面活性劑、適量消泡劑等組成的銀灰色漿狀物;B組分主要是由1.4 g聚氨酯改性環(huán)氧樹脂和0.7 g聚酰胺等組成的無色透明液體。在攪拌情況下將B組分加入A組分中,持續(xù)攪拌5 h。
本工作采用的聚氨酯改性環(huán)氧樹脂不含溶劑,黏度適中,操作方便,貯存穩(wěn)定性好,且固化后具有很好的韌性,耐磨性能好,改善了以往環(huán)氧樹脂缺乏韌性易脆的性質[13]。
采用刷涂法將無鉻達克羅涂液涂覆于經(jīng)過預處理的Q235A鋼試樣表面,一次刷涂后采用TT300測厚儀測得改性無鉻達克羅涂層(以下簡稱改性涂層)的厚度約為0.84 mm。烘烤固化過程分預烘干和高溫固化兩個階段進行:(1) 90 ℃預熱15 min,使涂液水分蒸發(fā),流平均勻;(2) 燒結固化為240 ℃,時間為30 min。最終改性涂層外觀為銀白色。
1.3.1 涂層形貌及成分
采用JSM-6390LV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涂層形貌;采用Bruker D8 X-ray衍射儀(XRD)分析涂層成分。
1.3.2 電化學性能
電化學試驗在CHI660D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上完成,采用三電極體系,工作電極為帶改性涂層的碳鋼Q235A試樣,工作面積為10 mm×10 mm,非工作面用環(huán)氧樹脂膠封;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SCE);輔助電極為鉑電極。測試前先將試樣浸入3.5%(質量分數(shù),下同)NaCl中一段時間待開路電位穩(wěn)定后進行測試。極化曲線掃描范圍為-1.7~0.50 V,掃描速率為5 mV/s ;測量電化學阻抗時,其頻率范圍是10-2~105Hz,掃描振幅為5 mV/s。
1.3.3 耐硝酸銨性能
將改性涂層試樣和市售無鉻達克羅涂層(以下簡稱市售涂層)試樣全部浸漬于盛有20%(質量分數(shù),下同)硝酸銨溶液的燒杯中,將燒杯放入恒溫水浴中加熱至(70±1) ℃,每隔5 min觀察一次,至試樣出現(xiàn)明顯銹蝕斑點為止。
1.3.4 鹽水浸泡性能
室溫下,將改性涂層試樣和市售涂層試樣置于盛有3.5% NaCl溶液的燒杯中,肉眼觀察試樣表面出現(xiàn)銹斑的情況,并記錄相應時間。
改性無鉻達克羅涂液的主要組成物質是金屬粉(鋅粉、鋁粉),這也是膜層的主要成分,所以它們的組成含量、形狀結構、粒徑大小都對涂層的質量有很大影響[14]。本工作使用的鋅粉、鋁粉均為鱗片狀,鋅粉粒度為0.074 mm(200目),鋁粉粒度為13 μm(1 000目)。由圖1可見:鱗片狀鋅粉和鋁粉表面平整光滑。由圖2(a)可見:改性涂層表面呈銀白色,光滑平整,且膜層致密均勻;改性涂層表面形成了疊交的網(wǎng)狀結構,對腐蝕介質的浸入能起到阻礙作用,具有較好的物理屏蔽作用,能夠保護基體不受外界的損壞。改性涂層表面有白色亮反光,這是因為鋁氧化時的吉布斯自由能(ΔG)比鋅的低,易被氧化,氧化產(chǎn)物不導電[15]。由圖2(b)可見,涂層在NaCl溶液中浸泡105d后,表面有腐蝕產(chǎn)物產(chǎn)生。腐蝕產(chǎn)物沉積于涂膜空隙中,增加了膜層的致密性,并使得基體結構表面與腐蝕介質隔絕,免遭損壞從而起到屏蔽保護作用。
(a) 鋅粉 (b) 鋁粉圖1 涂液中鋅粉和鋁粉的SEM形貌Fig. 1 SEM morphology of zinc flake and aluminum flake in the coating solution
(a) 未浸泡 (b) 浸泡105 d圖2 鹽水浸泡前后改性涂層的表面形貌Fig. 2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mordified coating before (a) and after (b) immersion in NaCl solution for 105 d
由圖3可見:改性涂層中主要成分是單質Zn和Al,對于基體鐵來說,遇到腐蝕介質時,單質Zn和Al具有犧牲陽極保護陰極的作用。氧化鋁的存在是由于在240 ℃高溫燒結過程中部分鋁受到氧化。
圖3 改性涂層的XRD圖譜Fig. 3 XRD pattern of modified coating
由圖4和表1可見:改性涂層的自腐蝕電位(Ecorr)比基體的負移約145 mV:涂層自腐蝕電流密度(Jcorr)比基體的降低了1個數(shù)量級。自腐蝕電流密度越小,涂層的耐蝕性越好,對基體的保護作用越好[15]。另外,從Epit-Ecorr數(shù)據(jù)可知,改性涂層的鈍化區(qū)間與基體的相比較寬,這表明改性涂層能有效抑制金屬溶解的反應速率[16]。陽極鈍化顯著,說明陽極腐蝕較慢,具有更好的耐蝕性。
試樣Ecorr/VJcorr/(A·cm-2)Epit/VEpit-Ecorr/V改性涂層試樣-1.18393.4127×10-5-0.91080.2731基體試樣-1.03873.3450×10-4-0.81170.2270
隨著電化學理論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電化學在涂層/金屬體系耐蝕性評定中的應用得到迅速發(fā)展[17-19],涂層阻抗等電化學腐蝕參數(shù)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可用來定性地考核涂層的防腐蝕性能[20-21]。在電化學阻抗譜中,高頻區(qū)反映出涂層在腐蝕過程中電荷轉移電阻和雙電層電容的大小,而低頻區(qū)則表示了涂層孔隙內(nèi)的物質傳遞[22]。由圖5(a)可見:浸泡初期,無鉻涂層的容抗弧比市售涂層的大,表明膜層很致密,在浸泡過程中腐蝕介質難以通過膜層間隙到達基體表面。由圖5(b)可見:浸泡5 d后,改性涂層有一個容抗弧,而市售涂層有兩個容抗弧。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電解質溶液開始滲入涂層到達金屬粉表面,并使金屬粉產(chǎn)生活化腐蝕,在此階段主要以涂層中金屬粉的反應為主對基體進行防護。由圖5(c)可見:兩種涂層都出現(xiàn)了典型的Warburg阻抗特征,這是由于腐蝕產(chǎn)物生成與沉積以及氧化物的鈍化作用。生成的腐蝕產(chǎn)物附著在涂層表面起到物理屏蔽作用,有效抑制了腐蝕介質的侵入,使得涂層的耐腐蝕性能增強。由圖5(d)可見:浸泡后期,兩種涂層的阻抗圖譜很相似,改性涂層的容抗弧半徑大于市售涂層的。這表明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改性涂層中的腐蝕產(chǎn)物起到了屏蔽效果,故在浸泡后期,改性涂層的耐蝕性略優(yōu)于市售涂層的。
(a) 0 d (b) 5 d
(c) 15 d (d) 25 d圖5 試樣在3.5% 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時間的Nyquist圖Fig. 5 Nyquist plots of samples after immersion in 3.5% NaCl solution for different times
由表2可見:浸泡前30 min,市售涂層的表面沒有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出比改性涂層更優(yōu)越的防腐蝕性能;隨著試樣在硝酸銨溶液中浸泡時間的延長,兩者出現(xiàn)銹點的時間很接近,兩者在硝酸銨快速腐蝕試驗中表現(xiàn)出相似的耐蝕性。
由圖6可見:市售涂層與改性涂層在3.5% NaCl溶液中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耐蝕性,尤其是浸泡前80 d,兩種涂層表面都沒有出現(xiàn)明顯變化。燒杯內(nèi)溶液中有少量白色絮狀物生成,但并不影響涂層的耐蝕性。浸泡時間超過80 d后,發(fā)現(xiàn)市售涂層表面小部分略有發(fā)黃,但沒有明顯的腐蝕點出現(xiàn),而改性涂層出現(xiàn)少許腐蝕點和腐蝕斑塊。浸泡105 d,市售涂層表面出現(xiàn)明顯的腐蝕點,且試樣表面大部分均已發(fā)黃,而改性涂層也受到腐蝕,整個涂層的顏色發(fā)生變化,但涂層表面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銹點,且仍具有一定的耐蝕性。
改性無鉻達克羅涂液主要由鋅鋁粉、樹脂和有機溶劑組成,其固化成膜包括揮發(fā)成膜與化學成膜2種機理。隨著溶劑的揮發(fā),聚氨酯改性環(huán)氧樹脂與聚酰胺固化劑發(fā)生固化交聯(lián)反應,最終形成致密、均一、連續(xù)的膜層。涂層結構獨特,主要耐蝕機理如下:
(1) 屏蔽作用鱗片狀鋅粉和鋁粉層狀重疊,減少了空隙,提高了抗?jié)B性,可以有效阻礙腐蝕介質侵入涂層,起到屏蔽作用;樹脂固化交聯(lián)形成的膜層致密連續(xù),可抑制腐蝕介質透過涂層,形成良好的保護屏障;
表2 兩種涂層的耐硝酸銨腐蝕試驗結果Tab. 2 Ammonium nitrate corrosion test results of 2 coatings
(a) 市售涂層,35 d(b) 市售涂層,80 d(c) 市售涂層,105 d
(d) 改性涂層,35 d(e) 改性涂層,80 d(f) 改性涂層,105 d圖5 兩種試樣浸泡在3.5% NaCl溶液不同時間后的表面形貌Fig. 5 Surface morphology of chrome-free Docromet (a,b,c) and modified epoxy resin chrome-free Docromet (d,e,f) samples after immersion in 3.5% NaCl solutionfor different times
(2) 電化學作用當涂層受到局部破損或有腐蝕介質侵入時,由于鋅、鋁的電極電位遠小于鐵的,鋅、鋁作為犧牲陽極為鋼鐵基體提供陰極保護;
(3) 鈍化作用涂層中的鋅鋁發(fā)生鈍化生成鋁或鋅的氧化物逐漸沉積在鋅鋁空隙或基體表面,增大了電阻,減緩了鋅及鐵的腐蝕。
(1) 涂層主要元素為Zn、Al,當腐蝕介質侵入時,鋅鋁粉鈍化生成氧化物,其防腐蝕機理主要是屏蔽作用、電化學作用及鈍化作用。
(2) 使用聚氨脂改性環(huán)氧樹脂作為黏結劑制備的無鉻達克羅涂層,膜層致密、均一、連續(xù),能有效抑制腐蝕介質的侵入,增強涂層的耐蝕性。
參考文獻:
[1]PIETROWSKI M,ZIELINSKIL M,WOJCIECHOWS-
KA M. Selective reduction of chloronitrobebzene to chloroaniline on Ru/MgF2catalysts[J]. Catal Lett,2009,128:31-35.
[2]HERINGER H K. Dacromet-a new protection for fasteners[J]. Product Finshing,1997(5):29.
[3]胡會利,李寧,韓家軍,等. 達克羅的研究現(xiàn)狀[J]. 電鍍與涂飾,2005,24(3):31-33.
[4]馬壯,黃圣玲,李智超,等. 達克羅技術近期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涂料與涂裝,2008,11(6):16-18.
[5]陳麗嬌. 無鉻達克羅工藝及耐蝕性研究[D]. 威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
[6]王再德,陳玲,焦明泉,等. 無鉻達克羅鈍化劑的選擇[J]. 材料保護,2008,41(9):58-60.
[7]江曼,畢渭濱,毛鋼紅,等. 新型無鉻達克羅防腐材料[J]. 西北大學學報,2010,40(2):215-218.
[8]魯俊,梁英,湯尚文,等. 無鉻達克羅涂料工藝及耐蝕性能研究[J]. 應用化工,2011,40(4):612-613,617.
[9]張旭明,劉春明,王建軍,等. 無鉻達克羅成膜物質的研究進展[J]. 材料與冶金學報,2012(1).
[10]張圣麟,喬靜飛,張明明,等. 一種無鉻達克羅涂液的制備方法:CN105348870A[P].2016-02-24.
[11]喬靜飛,張明明,李文超,等. 一種低鉻達克羅涂層的制備工藝及性能[J]. 腐蝕與防護,2016,37(3):241-244.
[12]蔡元興. 環(huán)保型富鋅涂層工藝與性能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2006.
[13]孫天鶴,王宏波,王枝光,等. 聚氨酯改性環(huán)氧樹脂的粘接性能研究[J]. 中國科技投資,2013(2):152-179.
[14]安恩朋,李相波,程旭東,等. 達克羅涂層研究現(xiàn)狀[J].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14,26(1):73-76.
[15]季利亞,姚正軍. 無鉻達克羅涂層的工藝研究[J]. 電鍍與環(huán)保,2011,31(3):3-24.
[16]李狄. 電化學原理[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9:406.
[17]楊麗霞,張三平,林安,等. 有機涂層滲水率及金屬界面腐蝕的研究進展[J]. 材料保護,2001,34 (10):28-30.
[18]劉斌,李瑛,林海潮,等. 用EIS研究H2O在環(huán)氧涂層中的傳輸行為[J].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02,22(3):172-175.
[19]曹楚南,張鑒清. 電化學阻抗譜導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0]AMIRUDIN A,THIERRY D.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polylmer-coated metals[J]. Progress of Organic Coatings,1995,26:1-28.
[21]GRAY G S,BER ARD R A. 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e-a tool that can measure remaining life in protective coatings[C]//The Industrial Protective Coatings Conference and Exhibit. Floride:[s.n.]. 2003:209-227.
[22]LIU J G,GONG G P,YAN C W. EIS study of corrosion behaviour of organic coating/Dacromet composite systems[J]. Electrochimica Acta,2005,50(16/17):332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