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年份9年
題名:【漢韻遺風(fēng)】
石種:松花石
規(guī)格:18cm×32cm×12cm
收藏:北海市·陳浩
傳 承記 錄
2009年陳浩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3期。
題 記
在當(dāng)今觀賞石收藏界,人物象形石一直是藏家追逐的目標(biāo),這是因為這種石頭很少的緣故,像這方木紋松花石的人物象形石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該石石體完整,形體比例得當(dāng),厚薄適中,人物取立姿,微微向前傾,頭部渾圓、表情含蓄,體態(tài)略顯夸張,厚重而簡潔,寬袍大袖向前舉起,好像正在行大禮,其鮮明的個性和動態(tài)的視覺效果都特別搶眼,加上木紋石的黃色,整體形象頗有漢韻遺風(fēng)。松花石中的木紋石極為珍貴,以形奇、質(zhì)潤、色濃、紋清、韻足著稱。這個石種的稀缺度如虎牙龍爪,極其難得,并且資源已接近枯竭,所以這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品石才更是彌足珍貴。
收藏年份12年
題名:【定論】
石種:大化石
規(guī)格:12cm×3cm×5cm
收藏:北海市·花杰光
傳 承記 錄
2006年花杰光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3期。
題 記
這一方對石,共溫潤的質(zhì)地,秋虎皮色的石膚,猶如質(zhì)色俱佳的和田玉籽料,在七色光譜中發(fā)出幽光。因受外力作用,石體上部齊刷刷地劈成兩瓣,作為水沖石,對石的概率是極小的,不在于最初的形成,而在于最終的發(fā)現(xiàn)。天長日久經(jīng)受水流沖刷,又受致色離子的滲透,肌膚沁色凝重,包漿渾厚,除石體四角銳氣消失殆盡,依稀保持著原巖的方正形狀,每一石面略為外鼓,留下了歲月的痕跡。此對石可分可合,合攏后外表色澤老辣;分開后內(nèi)面色澤斑斕。顯然,體外與體內(nèi)分隔兩重天,留下了不同的色彩基因。然而,石板內(nèi)面保留了極高的水洗度,令人匪夷所思。該對石合二為一后,整體長方,前寬后窄,前高后低,極像一口壽棺,就有了“蓋棺定論”的釋義。
收藏年份13年
題名:【空山訪友圖】
石種:三江石
規(guī)格:33cm×32cm×11cm
收藏:天津市·惠學(xué)耕
傳 承記 錄
2005年惠學(xué)耕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3期。
題 記
這是一塊典型的老三江石,其端莊的外形,古樸的色澤和包漿會馬上勾起老一輩玩石人懷舊的情緒。沉穩(wěn)內(nèi)斂、古樸厚重是觀者對這方三江石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這方老三江還有著畫面典雅、詩意盎然的個性特征。滿山的蒼翠濃蔭中,胭紅渲染;下部留出的空地上,流連著一位陶醉的詩人,這無疑成了畫面中的視覺焦點。該石最為難得的是在濃墨鋪陳下有心留下了關(guān)鍵的空白,營造出空曠幽深的意境,很容易使我們聯(lián)想到“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钡脑娗楫嬕狻.嬛杏性?,典雅含蓄,是觀者對這方美石的第二印象。兼有共性美和個性美的觀賞石,既容易引起普遍共鳴,又以其稀有性而獨具特色,不愧為石中精品。
收藏年份10年
題名:【精靈】
石種:戈壁瑪瑙
規(guī)格:7cm×5cm×3cm
收藏:佛山市·老廣鈿
傳 承記 錄
2008年老廣鈿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3期。
題 記
從其身、頭、嘴來看,這塊瑪瑙動物石活像一頭豬,但那夸張的、圓圓的大眼睛,卻與現(xiàn)實中豬的小眼睛極不相符。所以藏家轉(zhuǎn)換創(chuàng)作思路,避實就虛,不囿于具體動物形象的塑造,命名為《精靈》?!熬`”本指精神、靈魂,后來引申為神仙、精怪,如今常用來指那些機(jī)靈、可愛的小生靈。你看這只小動物,胖嘟嘟的身軀鼓著,壯實的吻部翹著,尖尖的耳朵支棱著,調(diào)皮的嘴緊閉著,大大的圓眼睛骨碌碌轉(zhuǎn)著,怎不是一只令人喜愛的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