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紀
2月27日,教育部發(fā)布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與北京冬奧組委共同制訂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访鞔_指出全國中小學要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nèi)容,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育課程、德育活動等方式,開展奧林匹克主題教育。
《計劃》提出,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有條件的北方地區(qū)中小學開設冰雪項目運動課程,鼓勵南方地區(qū)城市中小學積極與冰雪場館或冰雪運動俱樂部建立合作。除此之外,開展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文化活動、開展冬季運動項目系列比賽活動、組織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課程資源研發(fā)等也被列為主要任務。
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在全體中小學生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一是要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在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等環(huán)節(jié)普及冬奧會項目和競賽知識,促進奧林匹克運動和奧林匹克精神在校園體育教育中的發(fā)展。二是要廣泛開展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和支持北京冬奧會。三是要通過奧林匹克教育擴大中小學生國際交流,樹立做好冬奧會東道主意識,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文明禮儀風尚的青少年學生。四是要舉辦中小學生冬季奧林匹克賽事活動,增進中小學生對奧林匹克的理解,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獲教益和快樂,掌握冬季運動技能。五是要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研究,建立一批奧林匹克教育特色示范學校、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同心結學校,形成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示范成果,組建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機構,為奧林匹克教育留下可持續(xù)的豐厚遺產(chǎn)。
北京奧運會奧林匹克教育的參與者、首都體育學院教授裴東光曾表示:“奧運精神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發(fā)揚光大的,是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最好方式之一。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是教育,是要教會青少年熱愛體育,把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他說,體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強調(diào)體驗學習,是其他任何學科不能替代的教育方式,體育能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皧W林匹克精神教育應該永遠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部分,熱愛體育應該是青少年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自覺的行為?!?/p>
北京奧運會以來一直從事奧林匹克教育的北京羊坊店小學體育教師周晨光表示,奧林匹克教育帶給孩子們歡樂和體育的享受,應當成為學校體育的“標配”,永遠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從事體育教學10余年的王老師說,“以奧林匹克精神感染和帶動中小學生,既夯實冬季運動青少年基礎,增強中小學生體質(zhì),又開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可謂一舉多得。
奧林匹克精神是法國人顧拜旦提出的,希望青年在加強道德修養(yǎng)和增強信心的同時,鍛煉身體,培養(yǎng)勇敢精神和堅強的個性。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是對目前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與完善,必將讓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獲得積極的變化。
在新的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存在著競爭激烈,競爭壓力傳遞給家長、學校直到孩子。社會的教育焦慮派生了許多教育亂象,“校外培訓”“超綱教育”“功利教育”,等等。片面的文化知識的教育造就了一些 “高分低能”者,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可見,當今的青少年的的確確需要奧林匹克精神的引領。奧林匹克的精神與目的不是狹隘的讓少數(shù)人去贏得金牌,而是為所有的人提供機會,讓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都去參與其中,是“體育為大眾”, 是“自信、自強、自尊”的精神。
中小學校園引入奧林匹克精神,不僅僅是學生的體育觀念的推進與普及,還有更多的益處。給孩子打開了面向世界的窗口,更多地了解世界,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奧林匹克教育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育課程、德育活動等方式開展,可以促使學校增加靈活有效的實踐課程,讓孩子得以離開書桌走進實驗室、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親近自然。奧林匹克教育的集體主義榮譽精神,可以讓學生在群體中,在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充分調(diào)動同學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形成集體主義精神。改變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xiàn)象,既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又要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身體素質(zhì)、責任意識、社會意識,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提高。
而如何讓奧林匹克精神真正深入青少年心中,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社會應營造積極的體育運動氛圍,如建立體育場館,開展精彩紛呈的體育文化表演,等等。如果全社會都興起強身健體的鍛煉之風,實現(xiàn)全民運動,勢必會引起青少年的熱切關注,這種帶動效應定可以讓青少年積極加入體育運動的隊伍中來,為培養(yǎng)他們的競技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懂得,只有堅持體育鍛煉,自覺參與體育運動,才能具備自我挑戰(zhàn)的精神,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同時,家庭更要負起責任,除了營造健康積極的體育運動氛圍之外,更要具有一種昂揚向上的好家風,尤其是父母更要以身作則,養(yǎng)成每天鍛煉的好習慣,給孩子做好表率,家庭每個成員都應積極追求健康向上的體育運動方式,杜絕把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帶入家庭,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將身心和精神融匯在一起,讓家庭呈現(xiàn)文明、積極、完美的和諧。
奧林匹克是一種競技精神,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哲學,它是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chǎn)。奧林匹克精神需要青少年不斷弘揚,只有積極把奧林匹克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更加雄偉地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