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華
(深圳市鹽田區(qū)文化館,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群眾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作為群眾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也得到了發(fā)展,而群眾美術教學作為一項公益性的文化事業(yè),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美術史論。美術史是研究美術的歷史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其研究范圍包括建筑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美術種類的歷史,涉及美術家、美術作品、美術理論、美術思潮和美術流派等各個方面的結合點。通過在群眾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術史教學,可以提升群眾人民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yǎng),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水平。
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基石,是人們職業(yè)之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發(fā)展的社會性文化活動,他的日益興盛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文化追求。文化館在文化建設領域中充當著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重要橋梁,在組織與實施群眾文化活動中發(fā)揮著樞紐的作用,組織開展群文美術輔導、創(chuàng)作等系列活動,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水平,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美術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載體之一,組織和各種形式的美術活動能夠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精神食糧,進而提升大眾的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①。
人類從美誕生之后,就尋找著美,追求著美,創(chuàng)造著美。用美的規(guī)律塑造客觀世界,也塑造自身。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是人類追求美的結晶?!泵佬g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美術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現(xiàn)實的三維空間或平面上塑造可視的藝術形象,以此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和表達藝術家思想情感的一門藝術。
美術是眾多藝術門類中和生活聯(lián)系最為密切、最為普遍的一種,他存在于我們生活中衣食住行各個領域。我們住的房子(涉及建筑設計、室內裝潢設計),我們看的書(涉及版式設計、裝幀設計),我們穿的衣服(涉及服裝設計),我們去的公園(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用的家用電器(工業(yè)設計),看的電視節(jié)目(數(shù)字媒體設計藝術)等等。美術的學習就是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今天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美術更是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它能提高人的修養(yǎng),陶冶情操,開拓眼界,讓我們真正看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人所追求的東西,充實生活。美術教育普及的意義:(1)與生活密切相關;(2)交流情感,傳承文化;(3)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4)提高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5)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6)促進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7)娛樂身心。
通過美術史的學習可以了解美術發(fā)展的歷史,了解美術發(fā)展的歷史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掌握美術觀念的發(fā)展、美術技法的發(fā)展,為以后對美術學習過程中美術鑒賞、創(chuàng)作提供準備。
美術史論學習會接觸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圖片資料,并進行解析,每一件美術作品都是對一定的文化現(xiàn)象或社會活動狀況的反應。通過作品的賞析了解到這種文化現(xiàn)象后,就會對特定的社會狀況有更深刻的認識。美術作品是不同的國家、時代、民族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世界,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現(xiàn)出來。作品通過形象的感染與激發(fā)效能,啟發(fā)觀者的意識與情感活動,從而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藝術家從生活中選取素材,經過藝術構思、提煉,使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個片段更加典型。我們在欣賞這些典型作品時被打動,就是應為我們從中認識到某種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
1.提升審美感受能力,審美感受力是指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感覺,感受美、獲得美感的能力,是審美能力中的基本②。如果缺少審美感受力就不能獲得豐富多彩的審美感受。
2.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鑒賞是在感受的基礎上,對美的辨別、理解和評價。辨別是審美的關鍵,由于藝術作品的復雜性,辨別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在實踐中鍛煉、積累。審美功能,畫家按自己對美丑的判斷,在作品中塑造出藝術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從而達到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們對美丑的判斷力。美術鑒賞是欣賞者欣賞藝術作品時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審美活動。藝術鑒賞力是一種后天專門訓練所獲得的一種特殊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精細鑒賞藝術杰作的過程里,訓練對視覺圖像和形式美的敏感觀察能力,培養(yǎng)起對視覺藝術語言的領悟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和高層次的審美鑒別能力,進而育成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理想。
3.培養(yǎng)審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人們感受鑒賞美目的是為了想象和創(chuàng)作美,創(chuàng)造是審美的成果也是審美的歸宿,所以在美術作創(chuàng)作過程中審美是能力必須具備的能力。
美術史論對美術實踐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技巧產生影響③。對于學習美術的人來說,學習美術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分析古人之間的師承關系,發(fā)展脈絡及繪畫風格的演變,以及繪畫技法的發(fā)展。臨摹大師是每個美術學習者的必經之路,學習美術史的意義就在于幫助我們在臨摹過程中系統(tǒng)的對比思考,學以致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從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來看美術史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當前的群眾美術教學以繪畫為主,在課程中大部分存在一些問題:(1)沒有開設系統(tǒng)的美術教學課程;(2)重視動筆,技法學習,忽視美術理論、史論的學習;(3)重視臨摹作品,忽視創(chuàng)作;(4)學員被動的接受知識,主動性和思考的能力明顯不足。
不學習美術史論知識,就不能清晰地了解美術歷史整體的發(fā)展狀態(tài),了解各種藝術風格流派、畫家、代表作品,影響藝術修養(yǎng)及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如:一些學習色彩基礎課的學員,不知道印象派,不了解印象派的歷史背景、發(fā)展過程,這樣在欣賞印象派大師的作品時,可能就會產生片面或錯誤的認識。許多學員對待畢加索的作品也不知道該如何欣賞。就是因為對美術史知識的缺乏,這樣就不能很好的欣賞、鑒別美術作品。這樣造成美術愛好者片面的理解,曲解一些美術概念。臨摹作品可能短時間內能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創(chuàng)作作品,就不能達到美術學習的目標,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就失去了臨摹作品的意義。
現(xiàn)代社會網絡發(fā)達,許多知識都可以到網絡搜集到,開展美術史教學也有多種途徑:
1.美術教學中開設美術史課程,形式以課上教學或課后作業(yè)都可以,目的是讓學員更多的了解美術史論的知識。
2.可以通過網絡共享美術史課件??梢园岩恍┏墒斓拿佬g史教學課件放到群文系統(tǒng)網絡上共享,讓學員通過網絡學習來補足美術教學中美術史論的教學。這樣就不限制學習時間和地點,課下就可以完成。
3.開展合作授課,一些藝術類大專院校美術系都有比較完整的美術史教學課程,可以通過引進或聯(lián)合教學等手段來開展群眾美術教學中美術史論的課程。
4.畫室設立美術欣賞、史論相關書籍的圖書角,供學員閱覽,也可以與圖書館共同建立藝術類圖書閱覽室。
美術活動歷來都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動,作品所展現(xiàn)的境界及技能方法都是人的素質體現(xiàn),從而形成喜愛美術、崇尚藝術,群眾美術活動的組織開展就是培育一種美術文化意識,讓美術愛好者成為美術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闡釋者和宣傳者。
綜上所述,在群眾美術教育中,美術史論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美術史的學習可以了解美術發(fā)展的歷史以及其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掌握美術觀念與技法的發(fā)展,為以后對美術學習過程中美術鑒賞、創(chuàng)作提供準備。因此,在群眾美術教學中,應該重視美術史論的開展,通過美術教學中開設美術史課程,以及在網絡共享美術史課件,開展合作授課等措施,有效地開展美術史論教學。
注釋:
①戴豐蔚.淺析美術史論在美術教學中的意義[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227.
②羅春海.中國畫在群眾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11).
③郭佳.淺談中國美術史論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研,2016(08):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