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倩 唐亮
中國商人就像風刮起的沙,風刮到哪里,沙就落到哪里。
我與迪拜結緣是在2004年。當時大學畢業(yè)找不到太好的工作,恰逢阿聯(lián)酋航空通過勞務公司招募地勤,月薪過萬元。我認為待遇很好,應聘來到了這座沙漠城市。
不過只在機場做了兩年,我便辭職到了當時剛剛開張的龍城、一位廣州同鄉(xiāng)開的建材店做經(jīng)理,因為那里賺得更多。
龍城是迪拜城南15千米沙漠中的一個中國商品批發(fā)零售市場,是中國政府與迪拜政府合作開發(fā)的項目。
過去,中國人在迪拜做生意,必須要找當?shù)厝俗霰H耍磕曛Ц侗YM,還要把公司至少51%的股份交由對方持有。龍城則是一個自由區(qū),中國人開公司不需要保人,可以全資持有。與迪拜其他地方一樣,龍城沒有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而且就連關稅也省掉了。有了以上諸多便利,龍城2005年開張時,2 000多家鋪面很快就被中國人搶光了。
我認為,相比國內(nèi)及歐美市場,中國的“小生意人”在迪拜的機會很多。
第一個原因,迪拜“地氣旺”。
迪拜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中東地區(qū)第一大港口,中東客戶、非洲客戶、南亞客戶、中亞客戶云集。整片地區(qū)雖然石油很多,但大多數(shù)商品都依賴進口,且品相要求不高。這就給擅長做半成熟商品的中國人更多機會,國內(nèi)趨于飽和的服裝、五金、電子等產(chǎn)品在迪拜都非常搶手,溢價很高。
當時,我們從廣州進貨拋晶磚,拉到迪拜的成本為每平方米200多元,而售價可達400迪拉姆,按當時匯率計算相當于800元人民幣,利潤高達300%。
做得最好的店,據(jù)說一年營收可達3 000萬迪拉姆。我在店里打工兩年,也順利成為“百萬富翁”,后來就開了自己的店,賣家居裝飾品。
第二個原因,迪拜的商業(yè)模式簡單,人情世故也簡單。
迪拜市場就是一個簡單的訂貨+現(xiàn)貨市場??蛻艨礃佑嗀?,對比3~5家的報價與質量,最終選擇1家。整個過程沒有復雜的人事關系,不需要安排招待,客戶自己來自己走,交易達成全靠價格和質量,以及自身的信譽。
我的店有20平方米,堆了上百個品類的樣品。為了能與客戶流暢溝通,我專門聘了兩名巴基斯坦人做客服,他們懂英文,薪水也比中國人低。
我還整理了一份上百頁的產(chǎn)品說明文檔,隨時更新報價。在迪拜,客戶問價,如果你支支吾吾,客戶轉身就走,因為他認為你不專業(yè),浪費他的時間。
和阿拉伯客戶打交道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很“可愛”。
阿拉伯人很尊重合同,對合同期限及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非常執(zhí)著,我們稱之為有“認真氣”。中國商家只要認真按照合同辦事,阿拉伯客戶待你就像朋友、哥們兒一樣,會邀你參加家庭宴會。他的所有親戚,甚至保姆都可以一天不停地對你說“歡迎”,走時還送你一大堆椰棗、橄欖油和當?shù)馗恻c。
阿拉伯人很喜歡講價,有時候甚至為了講價而講價。不過你只要拿出有說服力的論據(jù),他們又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打款如閃電一般迅速。
有一個竅門:利用生產(chǎn)周期或最后期限,“鼓勵”阿拉伯客戶趁早打款。有一次,一位阿拉伯客戶看好了集成墻面,要求我們立即從廣州進貨,但是沒有下單付款,只是表示在合同規(guī)定的某日前遲早會打款。于是,我“哄”對方這款集成墻面很搶手,打款后廠方才會生產(chǎn),屆時就要等一周時間,肯定會超過時間期限。阿拉伯客戶得知后當晚就打來定金,還特意強調(diào)絕不能因為他誤了期限。
對比阿拉伯人,歐美客戶對中國商家的態(tài)度就沒那么友好。東南亞、南亞客戶則喜歡“吹?!?,報價可能很高但最后總是壓得很低。
正是因為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龍城造就了不少中國生意人。簡單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鋪位,老板的資產(chǎn)可能就有上千萬迪拉姆。
不過,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價格戰(zhàn)。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擁入龍城,2010年以后生意確實艱難了不少。
拋晶磚最早只有幾家做,很快就變成幾十家,一家比一家價格低。現(xiàn)在,做現(xiàn)貨連鎖的利潤有20%左右,做訂貨貿(mào)易的利潤有10%左右,與以前300%的利潤大相徑庭。
但是,我認為迪拜的生意仍然是好做的,“只是你的生意不行了”而已。
在迪拜做生意,簡單說就是準入門檻低,但是市場可以迅速地從藍海變成紅海。
在這樣的市場里,商家要注重調(diào)整產(chǎn)品結構,隨時留意空白市場。就好像拋晶磚不行了就賣仿古磚,仿古磚不行了就賣馬賽克。始終要留一筆“后路錢”做轉項的備用金,不斷地從紅海跳到藍海。
類似這樣的應變求生,在國內(nèi)市場是行不通的。因為自己的生意規(guī)模有限,而供給面的競爭對手無限,面對的永遠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市場,即新的產(chǎn)品結構可能無法匹配充足的市場需求。不同的是,迪拜彈丸之地卻有120多個國家的客戶,又大多在龍城匯集,所以總能找到合適的買家:你的貨在科威特行不通,在卡塔爾說不定就是爆款。
因此,在迪拜做成功的關鍵就是掌握供需信息,自己心里始終要有數(shù)。
從2009年開始,龍城的中方管理團隊就撤出了,改由迪拜國有企業(yè)納克希爾集團接管。畢竟不是“自己人”,納克希爾不顧商戶反對多次漲了租金,并且開始擴建龍城的規(guī)模,規(guī)劃已經(jīng)到了第六期,這樣做無疑會分化客流。
可是2016年龍城二期開盤前,還是有不少中國同行租賃了鋪位。這可能源于國人的“房產(chǎn)投資邏輯”,大家天真地以為沒有會貶值的商鋪,更何況是龍城一期里已經(jīng)找不到的一手鋪位。
但是,我心里是很憂慮的。迪拜已經(jīng)在規(guī)劃“鳳城”,而周邊國家的“中國城”也越來越多,可能沒有足夠的客流支撐龍城二期。所以權衡再三,我在交錢前決定不做投資了。
結果確如所料,二期的客流嚴重不足,各項配套服務也不盡如人意。須知,二期的實際年租金高達每平方米2 000多迪拉姆,有的當?shù)赖晟踔脸^1萬迪拉姆,且大多是100~200平方米的大店鋪,而生意卻普遍只有每天幾百迪拉姆。不少“老迪拜”都栽到里面,短短幾個月虧損上千萬迪拉姆的都不在少數(shù)。
我認識的一位做充電寶的義烏生意人,由于二期虧損太大,連一期的鋪面租金都付不起了?,F(xiàn)在他每天背個包,在龍城里面四處轉悠,逢人就推銷充電寶、數(shù)據(jù)線,做回了“流動商販”,一天能有幾百迪拉姆進賬。有時候看著他的背影,我感覺挺心酸的,也為自己還能有個落腳的地方感到慶幸。
如今,在迪拜的中國人已經(jīng)有30萬人,比本地人還要多。2020年迪拜將舉辦世博會,來做生意的中國人只會更多,但競爭就會更激烈了。到時候,我可能會離開這里,去中國人更少的巴林,或利雅得。
就像風刮起的沙,風刮到哪里,沙就落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