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輝
(遼寧省朝陽縣瓦房子鎮(zhèn)林業(yè)站,遼寧 朝陽 122622)
“晚秋蜜”桃(AmygdaluspersicaL.‘wanqiumi’)是朝陽縣林業(yè)局和遼寧省干旱地區(qū)造林研究所合作選育的裸地晚熟桃新品種,因其具有果實成熟期晚且品質優(yōu)良,豐產穩(wěn)產、抗性強,經濟價值高等突出優(yōu)點,故而深受本地桃農歡迎[1,2]。根據多年來的桃樹育苗實踐,對最適宜晚秋蜜桃苗木繁育的芽接育苗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
選擇本地的鄉(xiāng)土樹種山桃作為砧木。山桃在朝陽地區(qū)的適應性和抗性極強,以其為砧木嫁接后的桃苗,栽植后的翌年即可結實,而且結出的桃果個大、色艷,尤其是含糖量比以京桃做砧木嫁接后結出的桃果平均高出1個百分點。
1.2.1 種子處理 采收山桃種子后,晾干并常溫保存。立冬前后,首先將山桃種子放在水中浸泡7 d左右,這期間要經常翻動,同時清除干癟種子和雜物,保留顆粒飽滿的種子。然后將浸泡好的種子與細河沙按1∶3比例混合,并攪拌均勻,放在貯藏溝中,在其上覆蓋10 cm左右的表土,溝寬0.8~1.0 m,溝深0.4~0.5 m,溝長以種子數量而定。需要注意的是,表土上應覆蓋塑料薄膜,薄膜上再覆蓋一層草簾子。
1.2.2 播種 翌年清明前后氣溫回升后,每天中午和晚上各翻動一遍種子,并將裂嘴發(fā)芽種子挑選出來進行播種(不能及時下地的種子要儲存在10~15 ℃環(huán)境下),采用溝播方式。即先開15 cm深的平行播種溝,相鄰溝距0.5 m,灌透水后人工點播,種子粒距10 cm,播種后覆土5~6 cm。覆土表層用石磙子鎮(zhèn)實。
1.2.3 播種后管理 一般來講,播種15 d左右,苗即可出齊,此時需要松土除草1次。待幼苗長到15 cm左右時,需要追氮肥促進苗木生長,用量為450~500 kghm-2,施肥后及時灌水,要求灌足灌透。隨后在苗木生長期及時除草,基本原則是除早除小,并依據土壤水分狀況進行補水。由于山桃的抗性強,冬季在朝陽地區(qū)不用防寒。翌春,地徑≥0.7 cm的苗木可以作為砧木進行嫁接,不符合規(guī)格的苗木在圃地繼續(xù)集中培養(yǎng)。
“晚秋蜜桃”冬季修剪時,在成年母樹上,采集樹冠外圍1 a新生枝條。要求枝條上的芽體飽滿、健壯,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接穗剪好后,將剪口蠟封,并在冷窖分層沙藏。冷窖濕度60%~70%、溫度6~9 ℃為宜。貯藏期要經常檢查,防止接穗失水。
在朝陽地區(qū),晚秋蜜桃?guī)举|部芽接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嫁接前要將接穗在清水中浸泡12 h,有利于芽體成活。3.2.1 砧木定干 將符合嫁接規(guī)格(地徑≥0.7cm)的山桃苗定干1m,并清理圃地,定干及清理時不要對山桃苗造成機械損傷。
3.2.2 切取接芽 在接穗上選飽滿芽體,用嫁接刀從芽上方1 cm處向下橫削1刀,要求深度約為接穗粗度的1/3,再從芽下方1.5 cm處沿45°角斜向上切1刀,取下帶木質部的芽片。
2.3.3 切砧木 在定干后的山桃砧木頂部下20 cm處和40 cm處選取光滑面分別橫切一刀,要求深度為切口處的粗度的1/3,同樣的,在斜下方1.5 cm處沿45°角方向斜向上切一刀,切出與芽片大小基本相同的缺口。
2.3.4 砧芽接合 將芽片貼于砧木缺口上,二者的形成層對齊密結,這是成功與否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最后用塑料條綁緊,芽體必須要露在塑料條的外面。一般來講,接芽成活50 d左右即可解下塑料條。
嫁接后20 d左右對接芽進行檢查,如果芽體仍然鮮嫩或者開始萌動、膨大,即為成活。但此時不要急于解除塑料條。當芽體發(fā)育成的幼枝長到10 cm左右時,解除塑料條,并及時清除砧木山桃幼枝,促進嫁接芽體生長發(fā)育。
嫁接后30 d左右,施鉀肥,促進新梢木質化,施用量為300~400 kghm-2,施肥后補足水分。
嫁接后60 d左右,施氮肥,加速新梢生長,施用量為500~600 kghm-2,同樣的要補足水分。
另外,應及時清除圃地里的雜草,并依據土壤水分情況進行澆水。
根據多年的育苗實踐,應用山桃做砧木嫁接的當年桃苗在本地區(qū)還未有過大面積病蟲害發(fā)生,但偶有小范圍的桃縮葉病和桃蚜蟲危害。
如發(fā)現新梢葉片變形、脫落等癥狀,可以對發(fā)病桃苗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同時要除去染病葉片和新梢,以減少病原。
噴灑1 000倍液50%乙酸甲胺磷乳油,或1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紀連軍. 桃晚熟新品種“晚秋蜜”的選育[J]. 中國果樹,2017(5):68-70
[2] 紀連軍,王占龍,王洪江.遼西地區(qū)“晚秋蜜”桃樹生長季莖流變化規(guī)律初探[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7(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