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丹
(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廣東·潮州 521041)
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互聯網行業(yè),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為中國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的保障,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臺,讓人們能夠跨越時空進行暢通無阻的交流?;ヂ摼W的強大交互性對于今天德育教育的發(fā)展同樣提供了契機,為人們更好的獲取資源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在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平臺。
在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是傳統(tǒng)的媒體作為交流的橋梁給人們獲取信息。自從互聯網作為新型的媒體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的時候,人們傳播信息的方式便發(fā)生了變化,互聯網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交互性已經成為互聯網一個重要的特征,也是指導新時代人們的一種新的思潮。
互聯網的交互性主要體現在通過互聯網的使用使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更加方便與快捷,讓人們能夠在彼此交流中分享信息,通過互聯網建立的聯系,使得人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獲得更多的信任,從而能夠在交流中減少猜忌與障礙,交互性也可以讓人們能夠在網絡中預想到每個人不同時刻做出了什么樣的反應,同樣會得到什么樣的效果。
第一是操作比較方便?;ヂ摼W能夠為人們提供很多信息,不同的信息在網站上呈現出來,為了能夠方便更多人的心理需求,網站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由于不同瀏覽者對互聯網熟悉度的不同,那么方便快捷的瀏覽方式便讓更多的人能夠節(jié)省時間,不需要作繁瑣的操作,也不需要每個人在上網之前進行培訓與學習。在希納袋社會中,很多人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做預習,所以,交互的快捷性便能夠抓住瀏覽者的心里。
第二是人機互動性?;ヂ摼W通過電子計算機來呈現相關領域的信息,每個人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這個載體,將自己所要獲得的信息輸入到頁面中,并且點擊搜索引擎,那么很多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便可以呈現出來,這種人與機器的互動性便可以顯示出來,為人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第三是虛擬現實環(huán)境。虛擬現實的環(huán)境是近幾年來才漸漸發(fā)展的行業(yè),也是最近幾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僅是希望得到物質上的服務,更多的時候,人們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服務,尤其是體驗式的服務,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相關的科研部門,針對目前的技術存在的障礙,不斷的進行開發(fā)與研究,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枯燥性,使得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而且又立體感覺。
第四是自主選擇性?;ヂ摼W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信息更為龐雜,因此,在眾多的信息中找到適合瀏覽者需要的信息是至關重要的。網絡媒體的交互性作用就是為了讓瀏覽者能夠在信息中進行篩選,得到比較符合用戶需求的信息,同樣也能夠讓瀏覽者在順序與速度以及質量上達到內心的需求[1]。這種互聯網多提供的交互性便體現了瀏覽者的自主性選擇,也是瀏覽者為了提升自己獲取信息的速度而形成的狀態(tài)。
網絡德育模式的管理原則是在網絡較為發(fā)展的今天,為了能夠通過網絡平臺構建德育的體系而形成的一種網絡原則,作為共同推動網絡德育發(fā)展的一種基本準則而出現,目的是為了使得德育的推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在德育發(fā)展比較迅猛的今天,網絡德育平臺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的壯大,其中的規(guī)章制度也漸漸的完善起來。
團隊是由多個具有相同目標的人組成的一個集體,這些人按照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根據自身的生活需要而組建的在共同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相關活動的集合,在工作中照顧每個人的情感,并且互相鼓勵,集體進步。團隊管理是指在管理過程中發(fā)揮團隊精神、精誠合作以實現組織目標。網絡德育管理同樣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取得成就的,必須要多個人通過彼此的合作才能夠取得基本的勝利,因此,在德育管理的體制中,需要成員之間遵照一些原則。
網絡德育的管理通過人工管理的方式操作上比較繁瑣,導致德育的管理會使得很多人已經無法獨自完成工作,因此,必須需要彼此之間的協(xié)作才能夠通過順利的網絡管理。德育的智能管理便能解決這種難題,為了實現這種智能管理,應該是物盡其用,需要通過計算機的手段與計算機通過智能的控制,對人力與物力以及財力進行相對的控制。通過這種網絡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得德育的管理能夠通過智能的方式增加人機互動性。
網絡信息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同時也具有很強大的共享性[2],我們在網站上每更新一條消息,世界各地的人只要是他們所關注的話題,或者在無意當中都會瀏覽到這種信息,同時,也可以通過目前比較流行的網絡交互平臺,也會出現一些有助于信息傳遞的消息,這種信息共享性的原則使得德育的思想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媒體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同樣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擴散與傳播。一方面,德育需要互聯網這個交互平臺使得信息能夠得到傳播,為目前的信息豐富做貢獻;另一方面,德育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因此,互聯網的共享性時候的德育的觀念漸漸的深入人心,對于單位,個人和集體等都會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一舉兩得的美是一樁。
效益原則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時間之內,能夠根據現有的資源,將人力與物力等信息以最簡單的方式獲取最大的效益以及最豐富的成果[3]。網絡的與管理系統(tǒng)中,應該減少不必要的人員,使得每個人在自己行管的崗位上做好本質工作,知人善任,選擇適合該崗位上的人才,充分發(fā)揮人的積極工作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現有德育體系中的物力與財力,根據現有的德育的現狀,做出具體的分析,使得物盡其力;最后,就是要抓住德育發(fā)展的機會,針對現有的狀態(tài),對待德育的工作應該積極的做好各方面的努力,彼此監(jiān)督,達到雙贏的效果。那么在德育網站發(fā)展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那么就應該以德育的發(fā)展為最終目標,爭取各方在經濟贊助,爭取各行各業(yè)的人員的幫助,使得德育網站能夠得到良性健康的運行。
網絡互動平臺能夠為人們提供較為方便的系統(tǒng),能夠讓人們迅速的了解到信息,并且能夠將自己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匪類,方便人們之間的交流。即時更新模式主要有兩方面的涵義,首先便是即時性原則,網絡與其他媒體相比最大的優(yōu)勢便是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信息,同時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傳播出去,這有點類似于股票,或者新聞行業(yè),必須將所獲得的重要信息公布于眾,這樣便可以在管理上得到很大的收效。而另一層含義就是網絡的共享性使得信息能夠快速的吸引人們的目光,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不斷的強化內心,將所得的信息進行篩選,將其中合理的積極成分吸收,可以將與人有關的德育信息進行消化,這樣便可以講德育的觀念深入人心,是德育的精神能夠得到推廣。尤其是在情況較為危急的情況下,網絡的及時性可以將危險情況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傳播,方便其他人能夠及時的躲避風險。
參與互動模式主要是針對學生網民們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相關的溝通。現在有很多學生網民們自行組建的線上交往平臺,如BBS等網絡平臺,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之間可以通過這種該信息的交流促進德育管你那的深入,同時在網站上公布相關德育的信息,同樣能夠加深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并且方便德育的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更加方便與快捷,使得雙方信息能夠更加方便的溝通與交流。學生網民們在這種虛擬的德育信息平臺中除了發(fā)言、講話、交流等等之外,還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分享相互之間對于德育的看法,學生們也可以自行的建立德育的網站,在這種網絡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進行學術上的交流與探討,解決個人在德育問題上的迷惑,發(fā)現自身在德育方面所存在的難題,讓人與人的交流更加的方便與暢通。
對于校園虛擬社區(qū)的管理同樣很重要,應該采取引導的方式。目前網絡信息量很大,學生由于自身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上的不成熟,在很多情況下會使得面臨如此多的信息而無從下手的情況,針對信息的復雜性,學生經驗不足,無法將信息得到控制,不能對一些損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信息迅速的識別出來,為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指導,定期舉辦相關的論壇活動,對學生的思想上進行積極正面的疏導,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于健康上網能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對校園的虛擬網絡形成機制,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并且制定出一些校園網絡治理的原則,使得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中通過互聯網這個互聯網這個平臺進行交流,“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這種規(guī)章制度的管理下,人員人之間在交流的時候能夠減少障礙。以上述的兩種方式對校園的虛擬網絡進行相關的管理會得到較好的收益,同時能夠促進學校相關部門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將學校近期的情況在網站上公布,使得學生能夠快速的了解學校的情況,促進學校內部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加大校園的和諧性。
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針對目前高校內部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4]。圖書館自從引進了互聯網技術,圖書管理員不需要像以往那種工作方式,可以將學校的圖書信息輸入到電腦之中,對于圖書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方便。當教師與學生來到圖書館之后,圖書管理員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出學生與老師所需要的相關書籍,那么教師會很好的利用現有的圖書館資源,在做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將書中的理論與自己研究的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學生同樣需要圖書館所提供的書籍信息,在這種信息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學生可以再圖書館內部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籍,可以節(jié)約等等。可以說,自從互聯網應用于圖書館管理,方便了師生的借閱,也方便了圖書管理員對管內圖書的管理。學校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要在黨委領導下,以學工處(政治教育處)、團委為協(xié)調單位,以院系(或年級)為組織單位,以圖書館為技術依托單位,努力提高學生的網絡信息素養(yǎng),強化網絡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
網絡德育對于社會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良好的上網環(huán)境可以幫助人們在換取信息的時候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也能夠將信息的有效性體現出來,因為信息的傳播是具有不固定性的,而且隨著社會信息量的增加,每個人都在信息時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大數據時代使得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多重信息的沖擊,面對復雜的信息,能否在眾多信息中選取對自己有效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我們今天思考的[5]。在校園德育管理上,管理模式與管理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校的相關部門要針對學生的需要對下元的虛擬網絡空間進行管理。學校的各級領導要重視德育的教育,并且要親自到學生的群體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和學生想要從學校所獲得的信息。學校還要成立相關工作的負責小組,其成員可以包括宣傳部和校辦、工會、學工處、保衛(wèi)處、網絡中心等部門的負責人參加的網絡工作領導小組,在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而且還要培養(yǎng)一支針對校園德育虛擬網絡的團隊,為校園德育體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機制,使得學校能夠在互聯網的環(huán)境下正常的發(fā)展。因此,學校的重視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得學校的網絡空間更加健康,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網絡空間。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人們將自己的碎片化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網絡的空間獲取一些信息,在網絡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網絡 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目前的移動上網設備,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的交互性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本文主要講述了構建網絡德育管理的基本原則,并且介紹了德育管理模式的基本類型,為我國的網絡德育建設提出了個人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鄧國峰.網絡德育在校園網虛擬社區(qū)上的操作化應用范例研究[J].學術論壇,2009,32(08):174-181.
[2]上官莉娜,王飛.社區(qū)文化場域視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以武漢市H社區(qū)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100-103.
[3]楊艷紅.社區(qū)管理模式下大學生德育生活化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4):58-62.
[4]韋吉鋒,韋繼光,陸家海.網絡德育管理模式探討[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141-145.
[5]陳延斌,史經偉.德育良性互動: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新路徑[J].道德與文明,2005,(0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