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合作:成都市慢性病醫(yī)院 (咨詢電話:028-83572191)
流行性感冒又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 39~40℃,有畏寒、寒戰(zhàn),伴全身肌肉關節(jié)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容易引起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不適。同時,也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的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特點,常見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無并發(fā)癥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發(fā)病三四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至2 周。
在治療方面,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盡早隔離治療。如果患者有妊娠中晚期婦女、基礎疾病明顯加重、重癥或危重流感、伴有器官功能障礙等情況,則應接受住院治療。對于非住院患者,應實施居家隔離,保持房間通風。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發(fā)重癥流感,應盡早予以抗病毒治療,這樣可減輕流感癥狀,縮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癥流感的病死率。對于高熱患者,要進行物理降溫,或服用解熱藥物。咳嗽咳痰嚴重者給予止咳祛痰藥物。
流感的預防也十分重要。預防手段主要有疫苗接種、藥物預防和一般性預防措施。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有效的手段,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yōu)先接種流感疫苗;藥物預防雖不能代替疫苗接種,但可作為對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癥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一般性預防措施則需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這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