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 蘭州 730000)
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為十字花科植物,以干燥的根和葉入藥,分別為板藍根和大青葉,二者均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板藍根兼能利咽,大青葉兼能消斑,都是常用的中藥材,現(xiàn)多地都有引種栽培[1]。
菘藍生產(chǎn)上用種子進行繁殖,由于缺乏種子質量標準和有效的管理,種子交易中劣種子坑農(nóng)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給藥農(nóng)帶來很大損失,為了對菘藍種子的質量進行評價,本試驗參照《國際種子檢驗規(guī)程》(ISTA 1996) 和GB/T 3543—1995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及當前菘藍種子質量的研究成果[2-4],對菘藍種子凈度、發(fā)芽率、含水量、千粒重等指標進行測定,并通過聚類分析,初步制定了菘藍種子的質量分級標準,以期為菘藍種子的質量評價及規(guī)范化生產(chǎn)提供參考。
供試種子共計25份,每份5 kg,2016年收集于全國的菘藍主產(chǎn)區(qū),經(jīng)甘肅中醫(yī)藥大學杜弢教授鑒定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種子,樣品具體來源和編號詳見表1。
表1菘藍種子樣品一覽表
編號產(chǎn)地來源生產(chǎn)年份編號產(chǎn)地來源生產(chǎn)年份1陜西咸陽201514山東莒縣20152河北保定201515甘肅渭源20153內蒙古201516云南昆明20154河南洛陽201517安徽亳州20155河南三門峽201518河北涉縣20156山東聊城201519山西晉中20157甘肅張掖201520甘肅隴西20158山西渾源201521甘肅通渭20159寧夏隆德201522甘肅安定201510新疆烏魯木齊201523山東東平201511河北石家莊201524山東平邑201512河北安國201525甘肅成縣201513山西萬榮2015
用四分法從各來源種子樣品中稱取種子樣品10 g左右,選出秕粒、碎粒及土石等雜物,分別稱重(0.000 1 g),重復3次,計算種子凈度。
凈度(%)=凈種子重量/各成分重量之和×100%。
從各來源樣品凈種子中隨機數(shù)出1 000粒種子,稱重,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即為樣品千粒重(0.000 1 g)。
從各來源樣品中各取2份種子作為小樣品,置于已知重量的小鋁盒內,半蓋盒蓋,用分析天平稱重記錄后,置于(103±2)℃的恒溫烘箱內。7 h后取出,蓋好蓋子,放入裝有硅膠的干燥器中,打開蓋子,冷卻至室溫,蓋好盒蓋,取出稱重,進行水分含量計算。
種子含水量(%)=(W2-W3)/(W3-W1)×100%(式中:W1為小鋁盒重量;W2為小鋁盒和鮮樣品的總重量;W3為小鋁盒和干樣品的總重量)。
取各來源種子適量,用2%的NaClO消毒10 min,無菌水沖洗4次,均勻擺于鋪有3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上,每個來源300粒,分6皿播種,置于20 ℃恒溫培養(yǎng)箱中發(fā)芽,光照強度2 000~3 000 lx,光照時間12 h/d,及時補充水分。
以胚芽長至種子長度的1/2為發(fā)芽標志。以從置床到第1粒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時間為萌發(fā)時滯。以種子萌發(fā)數(shù)量達到最高,以后再無萌發(fā)種子出現(xiàn)時的天數(shù)為末次計數(shù)時間,統(tǒng)計發(fā)芽率。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聚類分析。
種子凈度是評價種子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種子質量后續(xù)檢測的基礎。從表2可知,各樣品凈度差異較大,最低為76.3%,最高為99.0%。
種子的千粒重越大種子的物質積累越多,能為種子萌發(fā)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持,因此種子的品質較好。由表3可知,各樣品菘藍種子千粒重差異較大,最小為6.008 8 g,最大為10.599 8 g。
水分含量是種子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也是種子儲藏的關鍵參數(shù)。由表4可知,各樣品菘藍種子含水量差異較大,最小為5.35%,最大為7.78%。
表2不同來源菘藍種子凈度測定結果
編號種子凈度(%)編號種子凈度(%)181.001476.33295.001588.00389.671699.00490.671790.33589.331899.00689.671999.00793.672084.00891.002191.33978.672278.671095.332390.001195.332490.001283.332584.331382.67
表3不同來源菘藍種子千粒重測定結果
編號千粒重(%)編號千粒重(%)16.0070147.225726.8536157.217737.0341167.051846.3877179.998157.2373187.996666.8358197.8310710.5998208.5126810.2908216.775497.3693227.5309107.9221236.4204115.9692246.0088127.4262256.0402136.5626
種子發(fā)芽率是衡量種子品質最重要的指標,是種子分級的主要依據(jù)。由表5可知,各樣品菘藍種子發(fā)芽率差異較大,最小為0,最大為77.0%。
根據(jù)菘藍種子質量檢測指標的K聚類分析結果(表6),以發(fā)芽率、含水量、千粒重、凈度為分級指標,將菘藍種子初步分為三級,分級標準見表7。分級方法采用最低頂級原則,即任何一項指標不符合規(guī)定標準都不能作為相應等級的合格種子。
表4不同來源菘藍種子含水量測定結果
編號水分含量(%)編號水分含量(%)16.32146.4326.59157.7836.15166.2546.04176.5856.26186.8566.53196.4676.60206.9485.66217.5995.57226.40105.36235.35115.42246.86127.33256.34135.60
表5不同來源菘藍種子發(fā)芽率測定結果
編號發(fā)芽率(%)編號發(fā)芽率(%)170.01433.0241.01536.0349.01677.0473.01720.0535.01844.0667.01936.0772.02028.082.02150.0910.02262.01042.02380.01102426.01252.02510.01334.0
表6菘藍種子質量檢測結果的K聚類分析
類別凈度(%)千粒重(g)含水量(%)發(fā)芽率(%)A97.5310.305.4973.0B90.728.516.3849.0C83.077.317.0031.0D77.896.207.696.0
表7菘藍種子質量分級標準
級別凈度(%)千粒重(g)含水量(%)發(fā)芽率(%)Ⅰ≥97.0≥8.0≤5.0≥73.0Ⅱ≥90.0≥7.0≤6.0≥49.0Ⅲ≥83.0≥6.0≤7.0≥31.0
種子的含義在植物學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是不同的,真種子是指由胚珠發(fā)育而成的種子[5],而農(nóng)業(yè)上將一切可以用來繁殖的植物器官均稱為種子,為了更接近真實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文中種子是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所用的種子菘藍果實——角果。
隨著中藥GAP產(chǎn)業(yè)的進一步實施,從種源控制藥材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與農(nóng)作物種子品質評價的規(guī)范化程度相比,中藥材種子品質評價標準相對滯后,目前雖有三七、豆蔻、西洋參、白木香、白芷,桔梗等中藥材進行了種子質量的評價及分級標準的制定[6-12],但相對于中藥材種類的龐大數(shù)量,中藥材種子質量標準的制定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鐘贛生.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10-111.
[2]吾拉爾古麗,王建華,李先恩,等.板藍根種子發(fā)芽試驗標準化研究[J].種子,2005,24(6):34-36.
[3]王興政,杜弢,王富勝,等.不同來源板藍根種子質量比較[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6,18(9):1 159-1 163.
[4]馮嬌,吳啟南.菘藍種子萌芽習性初步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3):576-577.
[5]趙玉巧.新編種子知識大全[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1998:21
[6]韓春艷,張蕊蕊,孫衛(wèi)邦,等.三七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的研究[J].種子,2014,33(4):116-118,121.
[7]張玉秀,劉培衛(wèi),甘炳春,等.肉豆蔻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種子,2015,34(10):120-123.
[8]臧埔,王亞星,郜玉鋼,等.西洋參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8):4 546-4 547.
[9]孟慧,張爭,楊云,等.白木香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種子,2014,33(5):114-117.
[10]楊枝中,蔣運斌,袁茂華,等.川白芷種子的分級標準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14,29(3):339-341.
[11]楊成民,張爭,魏建和,等.桔梗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中藥材,2012,35(5):679-682.
[12]羅登花,劉露,嚴玉晶,等.廣金錢草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J].種子,2015,34(12):112-114,119.
(本欄目責任編輯:申曉、陳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