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王婷舒
編輯 方迎忠 鄭潔 rwzkphotos@vip.163.com
2月13日,臘月二十八,遼寧省西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周杖子村,冬眠的土地上蓋著一堆堆四仰八叉的玉米稈,一直向山脈的另一頭綿延。在外地職業(yè)技術學院讀書的竇碩正開著借來的車,載著買來的鞭炮、零食、煙酒,播放著音量被調到最大的動感歌曲,從縣城大城子鎮(zhèn)一路開回家。
北風從玉米地上呼嘯而過,穿透人們厚厚的衣服。迎面而來的姑娘小伙們手拎大包小包走出集市,露出的臉頰被冷風吹得紅紅的。隨便走進一戶人家,總會聽到“來來,快進屋上炕,暖和暖和”,于是人們便可以圍坐在溫熱的炕頭上,吃著瓜子嘮著嗑。
竇碩的家在周杖子村最高的一處小山包上,家里的十多畝地種著玉米。喀左位于遼西丘陵地區(qū),十年九旱,他的父親常去城里打工。竇碩在位于丹東的遼寧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讀大二,這個寒假,他早就回到了家,這可能也是他在家的最后一個假期。以后的假期,他想離開家,去南方實習、工作。父母倒是希望他留在家鄉(xiāng)。
晚上12點,室外氣溫接近零下15攝氏度,竇碩和朋友們還在街道的路燈下錄制“快手”視頻段子——“東北小伙兒三件套:黑色貂馬甲,小包懷里夾,開的是陸地流氓小捷達……咱開的也不是捷達啊,‘小福特兒也不押韻,算了,換一個錄吧?!备]碩留著在東北男孩間流行的平頭,穿著黑色皮質小外套、胸口縫有玫瑰花的黑色襯衫和一條緊身黑褲子,皮帶扣上一個巴掌大的金屬字母“H”很扎人眼。
喀左縣城的主街道上,“美麗喀左”的標語旁邊是一個綠植裝飾的高鐵形象,托著“迎接高鐵時代”幾個大字。不遠的將來,高鐵開通后,從喀左到北京只需一個多小時。
正月初八,喀左縣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大樓里,大部分的公司還未上班,龍之翼傳媒公司的辦公室卻已經坐滿了年輕人。來公司一年多的張歡在大連學習設計,她曾擔心在家鄉(xiāng)找不到工作,回來后才發(fā)現(xiàn)機會不少??ψ蟋F(xiàn)在發(fā)展旅游業(yè),對宣傳冊、折頁制作需求量很大。孵化基地主任甄學超介紹,小縣城里這三百多名年輕員工面對的是全國各地的客戶。
對于未來,無論是在外讀書、工作,還是在這里生活,這座小縣城里的年輕人都有著不同的打算。胡旭高中時曾獨自去沈陽闖蕩了一年,住月租800元的地下室,在飯店、歌廳當服務生,“被人損得跟孫子似的”。這段經歷幫助了他,回來后他自學考上了沈陽的工藝美術學院,考取了“所有能考的資格證”。6月即將開始實習的他說,想再出去走走,長長見識。
韓松在丹東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小時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獨自在縣城上學,年紀漸長才懂得想家。“如果有能力,我想多在外面轉轉?!彼X得外面的人見識不一樣,從嘮嗑都能感覺出來。1993年出生的王宏緣畢業(yè)后在沈陽工作了兩年,去年回到喀左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從事圖書設計裝幀工作。他說每月能掙五千多元,待遇不比在沈陽差。
從小在喀左農村長大,李浩幾年前和父母搬到沈陽定居,每一次回喀左,他都覺得家鄉(xiāng)變化很大。雖然他覺得自己的專業(yè)在東北沒有太多機會,但“家在東北,很難離開”。
冬日的喀左天空遼闊,湛藍發(fā)白的顏色無邊無際,從縣城通往周邊村莊的水泥路向地平線延伸?!懊魈煲廊豢床灰?,路途很遙遠。我想出去走一走,看看這個大世界,還有太多的夢想等我去冒險……”一首《流浪》在車里無限循環(huán),胡旭和竇碩輕輕地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