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
古人說過:“讀書如同吃飯,善吃者長,不善吃者病?!币馑际钦f讀書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還會受害。究竟應該怎么讀書呢?筆者體會到了“三種方法”——問、鉆、思。
問是前提。“生疑——析疑——解疑”是讀書的過程。一個人讀書時如果心中沒有疑問,只能是泛泛而讀,隔靴搔癢。例如,古人原本都比今人矮,可在一些古籍里為啥記載古人時都說身高八尺?筆者經過閱讀大量書籍才得知,原來是度量衡不同,古短今長,每個朝代又不同,且越變越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來是尺度變長了,稅收就能夠加重,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程度就能夠更多一些。所以說讀則需問,才會受益匪淺。
鉆是過程。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當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鵑認為鉆的最好方法是“煮書”,她說書可看、可讀還不夠,還應該能“煮”,像燉肉熬湯那樣反復用火,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直到爛熟、透徹、飄香……這是何等形象的比喻啊。鉆書其實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橫向上的鉆,也就是博覽群書、開闊視野、啟迪思路。二是縱向上的鉆,就是強調細讀精讀,專門就某一門知識主攻深究,去骨見髓,層層鉆入,直到領會書中的要義為止。三是縱橫結合上的鉆,指的是讀書既要博覽得其梗概,又要老牛反芻含英咀華。
思是關鍵。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讀是手段,那么思就是方法?!赌鲜贰酚涊d,陸澄讀《易》書三年,倒背如流,卻不明其義,被譏為“書櫥”;晉朝傅迪喜讀,但學而不思,被諷為“書麓”??梢娮x書要思,這樣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