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耕錄》是一部記錄元朝史事的筆記,由元末明初的陶宗儀所著。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浙江黃巖人,學識淵博,明洪武中曾任教官。
陶宗儀喜歡讀書和寫作,從小就堅持刻苦讀書。即使在田地干活休息的時候,他也不忘記看書。田里沒有紙,每當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或者從哪里收集到了史料、文獻,以及社會傳聞、讀書心得等,他就會在樹葉上記下來,再將樹葉貯存在瓦罐中,等存滿后就將其埋在樹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中他竟積攢了10多罐樹葉。有人問陶宗儀這樣做的原因,他說:“學習就應該持之以恒?!?/p>
后來,他把瓦罐一個個打開,將平時積攢的樹葉拿出來,重新進行整理、修改,最后寫成長達30卷的《輟耕錄》。《輟耕錄》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成為后人研究宋元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而陶宗儀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學習。
【拓展延伸】
陶宗儀刻苦讀書,最終寫成《輟耕錄》的故事告訴大家: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對于青少年來說,要珍惜當前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積累知識,這樣知識就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才會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高了,其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就會相應提高,看問題的視野才會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