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章 孫曉玲 王寶琛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C)、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和游離脂肪酸(NEFA)在2型糖尿病腎?。═2DN)患者中診斷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設為T2DN組。選擇同期入院健康體檢者41例,設為對照組。采用酶法測定各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各組CysC、RBP水平。結果 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視黃醇結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離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對照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視黃醇結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離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結論 將Cys C、RBP、NEFA聯(lián)合診斷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評估糖尿病腎病的損害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血清胱抑素C;視黃醇結合蛋白;游離脂肪酸;2型糖尿病腎病;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臨床上以慢性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而糖尿病腎?。―N)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后以微血管損害為主要特征,導致腎小球發(fā)生病變。本課題以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同期入院健康體檢者41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CysC、RBP和NEFA在T2DN患者中診斷效果及發(fā)生發(fā)展相關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設為T2DN組,男35例,女34例,年齡67~89歲,平均(74.53±5.79)歲,病程1~12年,平均(5.63±0.84)年。選擇同期入院健康體檢者41例,設為對照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64~88歲,平均(77.89±5.42)歲。本課題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對檢查方案具備知情權。
1.2 方法
(1)標本的采集。觀察組入院后日次早晨空腹取靜脈血3 mL,對照組體檢當天空腹取靜脈血3 mL,將上述標本進行40 min離心,速度為5000 rpm,完成血清分離后將其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檢測方法。采用酶法測定各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各組CysC、RBP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各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繪制ROC曲線分析Cys C、RBP、NEFA在T2DN患者中的診斷效果及與T2DN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性,有關操作嚴格遵循儀器、試劑盒操作說明書完成。(3)參考值。根據(jù)儀器標本設置各個指標正常參考值。CysC男>1.25 mg/L,女性>1.15 mg/L;RBP>70 mg/L,NEFA>769 uEq/L,Scr>115 umol/L,BUN>7.2 mmol/L。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視黃醇結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離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對照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視黃醇結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離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
3 討 論
近年來,Cys C、RBP、NEFA聯(lián)合診斷在T2DN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血清胱抑素C屬于是一種非糖化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的一種,該指標能反應早期腎小球濾過率功能,屬于臨床上相對理想的內(nèi)源性指標。但是,當機體腎小球發(fā)生輕微損傷時,血清胱抑素C水平將會出現(xiàn)升高。而Scr多發(fā)生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到正常參考值的1/3時方可測定,因此血清胱抑素C能作為患者早期診斷指標。視黃醇結合蛋白具有低分子量、半衰期短等特點,能準確的反應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對于正常人而言,視黃醇結合蛋白多表達于腎小球濾過,并且經(jīng)過腎小管能被全部吸收、降解,并且以不同的形式RBP進行存儲。因此,對于T2DN患者機體內(nèi)視黃醇結合蛋白水平將出現(xiàn)升高趨勢。游離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機體糖代謝紊亂引起的,導致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且該指標能與白蛋白相互結合,經(jīng)過腎小球濾過后被曲小管重吸收。文獻報道顯示:游離脂肪酸在T2DN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臨床上,將Cys C、RBP、NEFA聯(lián)合診斷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發(fā)揮不同指標的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幫助患者早期確診,指導臨床治療。
綜上所述,將Cys C、RBP、NEFA聯(lián)合診斷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發(fā)揮不同指標的協(xié)同作用,能評估糖尿病腎病的損害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文平,趙 群,趙海燕.血清Cys C、RBP、Hcy和hs-CRP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23):43-45.
[2] 趙書仙,尹佑東.尿RBP、KIM-1與血Cys-C聯(lián)合檢測預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腎損傷臨床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04):428-431+47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