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宜陽縣中醫(yī)院,河南 宜陽 471600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病理特征,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一種臨床常見肺部疾病。慢阻肺的氣流受限情況呈現(xiàn)進行性發(fā)展趨勢,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指的是患者在短期內(nèi)氣短、咳痰、咳嗽等癥狀加重,并超出了日常變異范圍,是患者肺功能降低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及時予以有效治療。
筆者為明確加味升陷苓桂術甘湯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效果,對4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陷苓桂術甘湯,現(xiàn)將其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0~84歲,平均年齡(71.16±4.58)歲;病程5~19個月,平均病程是(11.82±3.08)個月;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71.18±4.56)歲;病程5~18個月,平均病程(11.85±3.06)個月。兩組在平均年齡、病程、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表現(xiàn)、體征等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以及《內(nèi)科學》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1]相符合,并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學》[2]中有關“肺脹”、“喘證”內(nèi)容;②患者認知、交流等功能正常,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③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等特征人群;②過敏體質(zhì)或?qū)Ρ狙芯克盟幬镞^敏者;③合并肝腎腦心等重要臟器以及血液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者;④因其他疾病導致咳痰、咳嗽、喘息者;⑤臨床資料不全,或中途退出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包括排痰、止咳、抗感染、平喘、氧療等,即使用莫西沙星(生產(chǎn)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guī)格:400mg×3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15)0.4g/次,1次/d、左氧氟沙星(生產(chǎn)企業(yè):南京正科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1 g×10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685)0.1g/次,2~3次/d,進行抗感染治療,使用排痰機進行排痰治療,并予以低流量吸氧治療,1次/d,主要在上午晨起時使用,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采取相應平喘解痙藥物(氨茶堿,生產(chǎn)企業(yè):國藥集團汕頭金石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1 g×100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063;口服,0.1~0.2 g/次,0.3~0.6 g/d)、鎮(zhèn)咳藥物(復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生產(chǎn)企業(yè):香港澳美制藥廠;規(guī)格:每5 mL含福爾可定5.0 mg,鹽酸曲普利啶0.6 mg,鹽酸偽麻黃堿15.0 mg和愈創(chuàng)木酚甘油醚50.0 mg;批準文號:HC20130002;一次10 mL,3~4次/d)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加味升陷苓桂術甘湯治療,藥方如下:黃芪30 g,茯苓20 g,丹參、白術各15 g,桔梗、柴胡、桂枝各12 g,甘草、升麻各6 g。隨癥加減:咳嗽不利者,加用黃芩15 g,魚腥草30 g,浙貝母和射干各10 g;汗出嚴重者,加用龜板10 g、生牡蠣30 g;喘息嚴重者加地龍10 g;心煩失眠者,加酸棗仁15 g。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兩組均堅持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研究原則》,結(jié)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等變化,分析其臨床療效;應用肺功能檢測儀,測量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主要包括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
1.5 療效判定[3]①臨床控制:咳痰、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基本消失,并恢復至急性加重期前的水平;②顯效:咳痰、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與體征均顯著改善,但未能恢復至急性加重期前水平;③有效:咳痰、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好轉(zhuǎn);④無效:咳痰、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有效+顯效+臨床控制)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FEV1/FVC、FVC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FVC、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組別 FEV1/FVC/% FVC/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5.31±5.4958.19±5.061.09±0.421.44±0.26觀察組55.38±5.9464.46±2.98*1.06±0.392.67±0.13*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中臨床控制12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8例,其治療總有效率是80.00%;觀察組中臨床控制20例,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2例,其治療總有效率是9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當前,西醫(yī)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療主要采取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對癥治療手段,可在短時間內(nèi)控制患者病情,避免出現(xiàn)進一步惡化等不良情況發(fā)生,但易出現(xiàn)腸道功能紊亂、菌群失調(diào)等不良反應[4]。慢阻肺在中醫(yī)古籍中無對應病名,但依據(jù)其發(fā)病特征、臨床表現(xiàn)等可歸為“肺脹”、“痰飲”、“喘證”等范疇。慢阻肺的病位為肺,為“本虛標實”之證,與人體五臟相關,重在腎臟、脾臟、肺臟陰陽衰弱,氣衰則無力布津,內(nèi)停水濕,聚集而成痰成飲?!督饏T要略》曰:“病痰飲者,當溫藥和之”,因而應以溫陽通脈、補氣化飲為主要治療原則。加味升陷苓桂術甘湯由苓桂術甘湯、升陷湯組成,前者有溫化飲邪作用,避免“辛散傷正”,后者可暢達氣機、護心化飲,二者聯(lián)合,相得益彰,共奏溫陽通脈、補氣化飲之功。其中,茯苓除驚悸、安心神、止心汗;丹參化瘀活血,黃芪補氣,桂枝通陽輸水,白術健脾燥濕,消腫利水。同時,隨癥加減可有效解除患者臨床癥狀,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FEV1/FVC、FVC水平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療效明顯,可在臨床應用推廣。
[1]趙鳴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幾點說明[J]. 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 2002, 25(8):451-452.
[2]王永炎, 嚴世蕓. 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9.
[3]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廖珍慧. 氧驅(qū)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療效和護理[J]. 藥品評價, 2017, 14(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