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年輕時,他喜歡上篆刻藝術(shù),登門拜訪一位篆刻大師。說明來意,老先生微笑著對他說:“這次我先不教你什么訣竅。你先去后院,挑一擔石頭回家。等這擔石頭變成泥漿,你再來找我?!?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29/qkimagesswyjswyj201803swyj20180332-1-l.jpg"/>
回家后,幾位朋友都說篆刻大師不愿教授技藝,才想出這個辦法戲弄他。他不理會這些話,夜以繼日刻著這堆石頭??塘四テ?,磨平了又刻,時間一長,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鉆心的疼;結(jié)疤后,又奇癢無比。時間一天天過去,石頭日漸減少,地上的淤泥越積越厚。十年后,這堆石頭全部化作泥漿。他趕忙收拾行李,再次去往那個心中的“圣地”。
老先生見他滿手老繭,輕輕捋了捋胡須:“年輕人,所有技巧和訣竅,都已融化在這堆石頭中。我再沒有什么可以教你了,相信未來你一定會取得比我更大的成就?!?/p>
此后,他幾十年如一日,不曾有一日松懈。他刻的印雄健、洗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后來,經(jīng)常有晚輩后生請教他,他也把當年的故事告訴他們,并指了指地上厚厚的那層污泥。他,就是齊白石——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影響深遠的泰斗級人物。
齊白石的經(jīng)歷,讓我想到“蘑菇定律”:長在陰暗角落的蘑菇,因為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面臨著自生自滅的狀況,只有長到足夠高、足夠壯,蘑菇才會被陽光和雨露眷顧。
任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蘑菇期”。在這段黑暗的時光里,有的人會抱怨,抱怨手頭做的事太浪費時間,抱怨看不到希望,繼而選擇放棄。但“蘑菇期”是每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階段,只有珍惜在學校時的學習機會,才能讓自己有底氣去迎接光亮。正如人們常常追求“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殊不知能撥動“千斤”的“四兩”,也須首先具備千斤之力。所謂的訣竅,也是建立在千錘百煉、不斷積累的基礎(chǔ)上的。
齊白石的努力和勤勉,造就他在繪畫篆刻方面的造詣。不要說當下毫無意義、枯燥乏味,每個時刻都有它不可替代的意義,堅持下去,掌聲,終有一天會為你而響起!
(李恒克摘自《啟迪與智慧》 圖/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