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
有人說陶淵明是斜眼兒,還給出證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東邊籬笆處采菊花,眼里看的卻是南山,不是斜眼兒是啥?我覺得這個人真是閑著了。
面對大家的非議,陶淵明全不在意,斜眼兒又何妨?讓我閑著就行。倒是有些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老人家,跟年輕人搶場地,跳廣場舞沖老太太飛眼兒,最終搞得撕破臉、抓破相的,那也是閑著了。只是,跟陶淵明的閑,完全兩個境界。陶淵明的閑,是悠閑自得——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際云卷云舒。
而那些一閑著,就好整事兒,也好惹事兒的人,真不能讓他閑著。
我也閑,沒事兒就看看書。
《西游記》里,師徒四人各負其責,都有事兒干,哪個也不能閑著。誰挑著擔?是老沙是老沙,沙和尚!誰牽著馬?是老豬是老豬,豬悟能??!那孫悟空呢?八十一難基本都是給他準備的,他比誰都忙,還能閑著?唐僧呢?更沒閑著啦,坐在馬上還念念有詞。白龍馬閑嗎?怎么可能!平時馱著唐僧,空下來還得吃草填飽肚子,尾巴還得趕蒼蠅,關鍵時刻還得變身救人。菩薩以及各路神仙也不閑著,不是設難就是救難。這些時刻不閑著的人最后都成了神仙,沒白忙活。所以說,你今日閑了,明日恐怕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水滸傳》,從開始一個個地就沒閑著,不是武松打虎就是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情有可原,不是他閑的,老虎閑,到處撩閑,吃誰不好,偏要吃武松。那武松,學藝到過少林寺,練的都是硬氣功。結果,老虎的命就沒了。所以說,老老實實地閑著,沒毛病。不要一閑就到處找人比畫,最后命怎么沒的都不知道。
花和尚跟一群閑人吃酒時,不就是樹上有兩只老鴰叫嘛,讓人轟走不就完了?非得把好端端的樹給拔了,好在沒人管,要現(xiàn)在,綠化局非得找到他,賠償罰款。
一百單八將,都沒咋閑著,打打殺殺,后來受招安了,還得去攻方臘,兄弟無數(shù)也死傷無數(shù),直到最后,死得差不多了,也都閑著了,要不高俅和太師一伙兒能讓他們閑著?
西門大官人閑著沒事兒,為啥偏偏從潘金蓮窗下過?。颗私鹕忛e著沒事兒,撐什么窗啊?如果西門慶不從窗下過,如果潘金蓮不開窗,倆人就不會相遇。不相遇,潘金蓮就不會出軌,不出軌,武松也不會殺人逼上梁山,不上梁山,那107人再轟轟烈烈跟方臘打仗,方臘也不會被武松單臂擒住。武松制服不了方臘,方臘就可能取得大宋江山,取得大宋江山,就不會有靖康之恥,就不會給蒙古騎兵留下機會,沒有元朝,就不會有朱元璋起兵,沒有明朝,就不會有大清王朝,沒有大清,就不能閉關自守,就不會鎖國,也就不會引起鴉片戰(zhàn)爭,沒有鴉片戰(zhàn)爭,就不會簽訂不平等條約,沒有不平等條約,中國早就超越發(fā)達國家了……這西門家的小慶和老潘家的小蓮,咋就那么閑呢?換句話說,如果他倆能像我似的,在家閑出諸如以上臆想,保準各自安好。瞅瞅我,沒有約會,單身單得很閑很閑……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也沒閑著,什么三分天下,什么三氣周瑜,失街亭,空城計……到死都沒閑著。只是曹操還可以,有閑情寫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諸葛亮閑著沒事兒,把曹植《銅雀臺賦》中兩句“連二橋于東西兮,若長空之
說到這里,大家也看出來了,我這個書啊,看個七葷八素,沒個正經(jīng)。不像專家,一讀書就能生出許多高見;也不像領導,一讀書就能派出許多活計。
我只想當個閑人,干嗎給我安排活兒??!立馬找個理由溜之。
廠內(nèi)有條景觀路,兩邊綠化不錯,鳥語花香,一群人彎腰弓背忙活著。我這閑人必定湊過去觀瞧:他們正在拔草!本來這塊綠地就跟葛優(yōu)似的,好多地方都露出地皮了,怎么還把草拔了呢?這草不是我們種的,這草是野生草,生命力頑強,有這些草,種植草長不好。原來他們拔的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只要拔不凈,來年接著生。是草能綠化就行唄,再說這地方,野草生長都茍延殘喘,你們種植的草不得狗刨兔子蹬???
領導溜達,對這草不滿意,讓我們午休時間來拔草。一天天夠忙的了,好不容易歇歇,領導卻不讓你閑著……
出廠辦事兒,順道回家,天公不作美,飄起了雨,時大時小。這時,見馬路護欄處,環(huán)衛(wèi)工人在作業(yè),真得為他們點贊,雨天照樣不閑著,仔細一看,我暈了,他們在擦隔離護欄。
他們擦得挺干凈,可雨天擦護欄是不是有點兒“過于閑”?車一過,帶起的泥水撲上來,把剛擦的護欄又弄臟了。
我閑扯扯地上前搭話,雨天就別擦了,擦了也白擦。不行啊,領導安排的,今天必須完成。領導就是不能看你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