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
他們心有精誠,手有精藝。
他們技高膽大,巧奪天工。
他們守護經(jīng)典,攻堅創(chuàng)新。
他們練技修心,兼濟天下。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yè),用極致追求,書寫新時代匠人精神。
系列專題——
為您講述新時代大國工匠。
在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實驗室,研究員于淑娟從實驗原料里鏟起一小勺燒結煙氣除塵灰,倒入盛水的燒杯中。攪拌、浸出、過濾、蒸發(fā)、結晶……5個小時,除了和同事言簡意賅的數(shù)據(jù)報告,她沒說過一句題外話,連臉上的表情都很少變化。如果說一線技工練的是動功,那在實驗室里埋頭實驗的技術員研習的便是靜功??赡苁巧眢w把所有的動力都集中到了大腦,所以于淑娟的肢體動作很少,只要能精準地完成實驗,其他的動作都被省略了。
將一勺塵土翻來覆去,像在大海撈針一樣尋找廢料中的最后一絲價值,這在別人看來枯燥乏味的工作,于淑娟卻樂在其中?!翱蒲姓n題也是一種‘生命,多花時間了解它,陪伴它,并包容它犯錯,只有這樣,它才能健康發(fā)展,成為一個造福人類的好項目?!蹦茏鲆患约合矚g,又擅長的事,對于淑娟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
1988年,于淑娟從包頭鋼鐵學院(現(xiàn)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畢業(yè),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選擇進入鞍鋼工作,成為鞍鋼鋼鐵研究所的基層研究員。
剛開始工作,于淑娟被安排到9號高爐實習。在那個還沒有手機和微信的年代,單靠口口相傳,“廠里來了個女大學生”的消息不脛而走,于是她很快成了廠里的名人。有些工友甚至特意到車間里,想看看“鋼廠里的女大學生”究竟是個啥樣人。不過,于淑娟給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并沒有什么驚喜,“一個做事認真的女工友”,僅此而已。但隨著相處的日子久了,大家漸漸發(fā)現(xiàn),于淑娟是一個很耐看的人。
工廠工作對于一個女大學生來說,最難的就是放下自己大學生的架子,于淑娟就是這樣一個愿意從頭開始的女生。和大多數(shù)新來的工友一樣,她每天早早到單位掃地打水,提前記錄好各種儀表數(shù)據(jù),等師傅來了,再認真記下各種異常的處理方法。盡管平時話很少,但一碰到工作難點,她就會變成廠里提問最多的人,而且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半年實習結束時,她不僅能夠與老師傅們一起論道專業(yè),還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這讓工友們對她刮目相看。
隨著科技對生產(chǎn)力的推動作用逐漸增強,鞍鋼越來越重視科研技術人員參與到生產(chǎn)中。工作兩年后,于淑娟開始獨立負責“齊大山混合精礦燒結試驗研究”科研項目;工作第五年,她負責球團黏結劑的研究,為鞍鋼開展的國家級項目——“富氧大噴吹”技術提供優(yōu)質原料。
那段時間,于淑娟每天有16個小時是定格在實驗室里的。一次又一次地取樣,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歷經(jīng)近3年的潛心研究,終于達到預期效果,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獎。這是于淑娟獲得的第一個省級獎勵,也是這份小確幸,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扎根研究崗位的決心。
接下來,從燒結、煉鐵再到煉鋼等一個個作業(yè)現(xiàn)場,于淑娟將每一個科研項目都做到了極致,自身也成長為鋼鐵研究院原料方面的科研骨干。伴隨著一項項創(chuàng)新成果,榮譽也接踵而至——于淑娟入選遼寧省第四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并先后榮獲鞍鋼技術拔尖人才、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五一巾幗先進個人等稱號。
榮譽多了,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在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的實驗室里,于淑娟一邊觀察著正在做試驗的儀器,一邊說:“現(xiàn)在國家提倡科學發(fā)展、綠色發(fā)展,企業(yè)需要循環(huán)發(fā)展、挖潛增效,固廢資源的有效利用就是我們的責任?!?/p>
不過,對于黑色鋼鐵冶金企業(yè)來說,要實現(xiàn)“綠色”談何容易。
和大多科研人員一樣,于淑娟的戰(zhàn)場在實驗室里,她知道,只有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chǎn)中,自己的奮斗才有價值?!捌鋵嵶鲅芯抗ぷ鞑⒉幌翊蠹蚁氲哪敲纯菰铮秃芏嗨囆g家一樣,我們也需要采風和靈感,不過,能激發(fā)我們科研欲望的素材都取自生產(chǎn)?!?/p>
過去,鞍鋼堆放固體廢棄物的料場晴天煙塵四起,雨天泥濘不堪。眼看著這些冶金廢料白白丟棄,于淑娟覺得十分可惜。順應鞍鋼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企業(yè)的要求,于淑娟踏上變廢為寶的“綠色征程”,打算用自己的研究,畫出一幅黑色冶金的綠色畫卷。
2005年,于淑娟將自己的科研目標鎖定在鋼鐵生產(chǎn)各個工序產(chǎn)生的含鐵塵泥上。這是一種含鐵量較少的鋼鐵生產(chǎn)衍生物,因為提取成本高,曾經(jīng)作為生產(chǎn)廢料處理。這些年出于環(huán)??紤],國外多采用轉底爐、豎爐設備在泥里淘金,但這么做投資大、運行成本高;而國內(nèi)大多數(shù)鋼鐵企業(yè)處理就顯得簡單粗暴了很多,直接將塵泥堆放或外排,代價是資源浪費的同時,還要支付昂貴的環(huán)保處理費用。于淑娟的理想是找到第三種方法,用她的話講,就是要煉出一門“點泥成金”的手段。
偉大的科研成果千差萬別,但它們的研究歷程卻近乎相同,都是在研究者的希望與失望中交替前進。于淑娟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盡管站在實驗臺邊,心卻像坐在過山車上。
2007年3月,鞍山一場50年不遇的大風雪將很多人攔在了家門口。那天,恰巧是于淑娟和鋼廠約定做工業(yè)試驗的日子。“這么大的雪,科研小組不會來了吧?”在煉鋼車間,科研人員往往會給人留下弱不禁風的印象,但事實并非如此,就在大家準備將試驗改期時,于淑娟帶著課題組成員一身雪花推門而進。原來,她惦記著今天的實驗,凌晨4點多便起身準備,看見窗外的暴雪,剛過5點就從家出發(fā),到單位后又帶著課題組成員頂著寒風徒步一個多小時,按照約定時間趕到鋼廠?!澳_上的鞋襪都凍在了一起,一路上心里想的就是趕快到高爐旁?!庇谑缇昊貞浀?。
進了廠,于淑娟和同事不約而同的往高爐靠攏,2000攝氏度的高爐就像太陽一樣,瞬間化解了一路的寒意。暖和之后,工友們的心情也變好了,紛紛夸贊這是鞍山最美的一場雪。“我們的努力,就是為了讓鋼鐵生產(chǎn)的同時,給子孫后代留下這片純潔的山水?!?于淑娟的話就像高爐一樣,把熱量輻射到每個人身上。
經(jīng)過4年的艱難研究,于淑娟和課題組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的塵泥廢料鐵、碳、鋅綜合利用新技術,使鞍鋼在含鐵塵泥處理技術上終于取得成功,這不僅是國內(nèi)首創(chuàng),而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她主導建立的優(yōu)化鞍鋼含鐵塵泥綜合處理體系,可實現(xiàn)年處理含鐵塵泥百萬噸以上,使含鐵塵泥綜合利用率達到100%、鐵回收率大于90%、碳利用率達到100%?!昂F塵泥高效再資源化新工藝開發(fā)與應用”項目,在鞍鋼本部、鲅魚圈、朝陽基地推廣應用,僅3年時間就為企業(yè)增效3.1億元。
看著自己的課題成果從孕育、誕生,到如今蓬勃發(fā)展,于淑娟深感欣慰。她喜歡在實驗室,這是屬于她的一方天地,不過,實驗室也是一個容易讓人忘掉時間的地方,于淑娟一低頭,一抬頭,自己就從青年步入了中年。每次走出實驗室,她都感覺自己錯過了很多“家?!钡男腋:妥约鹤鳛榧彝コ蓡T的責任,尤其是對女兒,于淑娟虧欠得最多。
女兒最需要媽媽陪伴的童年,正是于淑娟最為忙碌的時期。很長一段時間里,于淑娟都在為差點把女兒弄丟了的事自責。
女兒那時剛滿6歲,一個周日,于淑娟照例加班,女兒也照例由爸爸送到少年宮學舞蹈。早上出門前,于淑娟和丈夫約定,10點鐘孩子學習結束后,由她負責接??墒?,到單位做試驗后,一臺儀器突發(fā)故障,導致試驗無法進行。于淑娟和同事埋頭查找故障,其間反反復復,一直忙到下午4點半才處理妥當。剛要舒口氣,于淑娟猛然想起接孩子的事,霎時,冷汗浸濕了全身。在這五六個小時里,無人接的女兒自己走失。全家人和親朋好友一齊出動尋找,并報了案。
直到第二天上午,派出所打來電話,孩子被好心人送到派出所,民警通過戶籍資料聯(lián)系上于淑娟。見到媽媽和爺爺?shù)囊豢?,孩子“哇”的一聲哭了。抱著蓬頭垢面的女兒,于淑娟自責不已,邊親邊擦著孩子哭花的小臉,暗暗告誡自己再不能這樣“忽略”孩子了。
然而,沒過多久,當工作再忙起來,她又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凈。因為工作,她再一次忘記接孩子,女兒黑夜縮在門洞里等了好幾個小時;孩子中考、高考的關鍵時期,她也沒能正常下班回家……
“把女兒弄丟是我的軟肋,每次提起都會覺得心疼和自責。女兒現(xiàn)在長大了,也懂事,總是說理解我?!闭f這話時,于淑娟依然露出了遺憾的表情,不過,當視線重新回到實驗臺上時,又恢復了平靜和專注,這或許就是科研工作者追求、從容篤定的境界吧。
當一個人登上高峰的時候,自己也就成為了山脈的一部分,原本已經(jīng)成為行業(yè)領軍人的于淑娟本可以享受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但她卻并沒止步,她的心性就像她所研究的鋼鐵一樣,堅強而純粹。
燒結電除塵灰中富含鉀,這種化學元素于燒結而言是有害物質,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卻是重要的肥料。因為這樣的發(fā)現(xiàn),于淑娟開展“燒結電除塵灰無害化處理及高附加值利用技術研究”,完成燒結電除灰的收集與儲運技術改造及分離末級電場除塵灰方案設計和工業(yè)試驗,目前提取氯化鉀生產(chǎn)線已完成工業(yè)方案初步設計。按課題可行性論證,從燒結電除灰提取氯化鉀,不僅利于燒結生產(chǎn),而且每年可回收5000噸左右的氯化鉀,年利潤可達700萬元以上。
于淑娟說,“從冶金廢棄物中回收鐵、碳等有用物質,去除鋅、鉀等有害物質,還有太長的路要走,太多的事可做?!睗撔你@研,矢志變廢為寶,于淑娟敬業(yè),也敬重科學,她從未想過一蹴而就,只要每一天都能超越前一天的自己,她就很滿足了。
多年來,于淑娟的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得到工業(yè)應用并獲獎,還有多項發(fā)明專利在國內(nèi)、國際發(fā)明展上獲獎。2016年3月25日,于淑娟被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授予“當代發(fā)明家”榮譽稱號,成為鞍鋼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