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濤
(中國聯通陜西咸陽市分公司,咸陽 712000)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中國聯通4G網絡的應用已呈現出了規(guī)?;内厔?。但在網絡用戶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4G網絡很難長久的滿足用戶的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聯通提出了建設5G無線網的構想。面向2020年及未來,推出了具有更高交互性、更高數據傳輸速率的網絡發(fā)展規(guī)劃。為我國通信領域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G網絡為第五代通信網絡的簡稱,是繼4G網絡后的最新網絡技術。理論上講,5G網絡的數據傳輸速率可較4G網絡速率提高數百倍。28GHz波段下,網絡的傳輸速率能夠達到1Gb/s[1]。中國聯通研發(fā)5G無線網的主要目標,在于使網絡用戶能夠持續(xù)處于聯網狀態(tài)。除傳輸速率高外,5G無線網同樣具有兼容性強的優(yōu)勢。用戶既可通過移動手機及平板電腦連接網絡,也可通過智能手表獲取網絡。與4G網絡相比,用戶使用5G無線網的便利性,將顯著增強。5G無線網的兼容性,同樣體現在能夠與2G、3G及4G兼容方面。在多項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用戶將能夠順利接入WiFi及Bluetooth。綜合上述優(yōu)勢可知,未來,5G無線網具有極佳的應用前景。
5G無線網的應用場景包含傳統(tǒng)場景、新型場景兩方面內容。傳統(tǒng)場景以“云辦公”、“游戲”、“視頻業(yè)務”、“語音業(yè)務”為主[2]。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各領域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工業(yè)、服務業(yè)等行業(yè)的智能化水平,同樣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除傳統(tǒng)場景外,5G無線網在上述領域,同樣有所應用。具體的新型場景,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自動駕駛”等多種。上述場景的實現,對網絡流量密度、移動性等性能的要求較高。且必須最大程度縮短網絡時延,以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目前,移動通信領域針對5G無線網的標準、部署以及路徑問題,已經達成了共識。將5G無線網滲透到eMBB、URLLC以及mMTC中,對各領域通信質量的提高,將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為達到上述目的,對5G無線網的關鍵能力指標進行調整極其重要。
5G無線網的關鍵指標,包括流量密度、時延、能效、速率、頻譜效率等多項指標。目前,4G網絡的流量密度為0.1Mb/(s·m2)、時延為空口10、能效及頻譜效率,均為1倍[3]。當用戶用網時,其體驗速率可達到10Mbit/s。與4G網絡相比,5G無線網的各項指標均得到了優(yōu)化。中國聯通的5G無線網流量密度為10Mb/(s·m2),為4G網絡的100倍。5G無線網時延為空口1、能效及頻譜效率,分別為100倍及3-5倍。當用戶用網時,體驗速率可達到0.1-1Gb/s。對比可以發(fā)現,5G無線網的性能更加完善。但需注意的是,5G無線網研發(fā)所借助的理論,以32載波聚合理論為主。雖可有效滿足峰值速率的要求,但一旦寬帶>640MHz,其價值則很難完全發(fā)揮。
5G無線網的關鍵技術,包括D2D技術、MIMO技術兩種。以D2D為例:設備到設備通信(Device-to-Device,D2D)技術,最早為UMTS網絡下的中繼協(xié)議。目前,該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LTEAdvanced中,且在提高網絡傳輸速率、降低基站負荷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價值。D2D通信需以LTE-FDD系統(tǒng)為基礎而實現,構架中包含MME/S-GW、eNB兩大內容。以D2D為關鍵技術所研發(fā)的5G無線網,將繼承LTE扁平化網絡構架的優(yōu)勢。eNodeB之間,將能夠通過X2接口實現交互。除此之外,SAE構架的存在,還可有效降低UE及Serving Gateway之間的IP連接難度。中國聯通可借助D2D技術,對5G無線網進行優(yōu)化,使其演進速度得以加快。
5G無線網的部署策略,包括獨立組網與非獨立組網兩種。前者簡稱SA,后者簡稱NSA。根據SA部署策略的要求,中國聯通需建立新的基站、核心網,使其構成新的網絡。該網絡將獨立于現有的4G基礎設施,單獨負責5G無線網的運行。根據NSA部署策略的要求,中國聯通需依賴現有的4G基礎設施,建立5G小基站。使基站處于高業(yè)務密度的區(qū)域,以確保4G網絡與5G網絡能夠共同服務于用戶。兩種部署方式對比,SA的優(yōu)勢在于規(guī)模經濟性強。對5G無線網與4G基礎設施進行整合的過程,操作往往較為復雜。而建立獨立的網絡,則無需面臨上述難題。但SA同樣具有成本高的缺陷,需中國聯通予以解決。NSA的優(yōu)勢,在于建設效率高,但部署規(guī)模較小。聯通應根據5G無線網的建設需求,對兩種部署模式進行優(yōu)化選擇。
5G無線網的業(yè)務,包含于eMBB、URLLC以及mMTC三大場景中。就目前的情況看,將LPWA技術、2G、3G、4G以及eMTC技術共同應用到各大場景中,均能夠使“自動駕駛”等業(yè)務得以實現。但如無5G無線網的支持,網絡的時延及連接規(guī)模,則很難得到優(yōu)化。5G無線網建設過程中,eMBB、URLLC以及mMTC三大場景難以同時實現。網絡發(fā)展初期,建議首先保證eMBB業(yè)務,滿足網絡用戶基本的用網需求。當5G無線網發(fā)展至中期時,可將業(yè)務拓展至URLLC以及mMTC場景中。使“自動駕駛”、“移動醫(yī)療”等業(yè)務得以實現。待5G無線網發(fā)展至成熟期時,應將業(yè)務發(fā)展重點轉移至“擴容”方面。確保網絡中所包含的業(yè)務,能夠充分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需求,改善用戶的用網體驗。
近些年來,語音業(yè)務在互聯網業(yè)務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下降。但該業(yè)務仍屬于網絡通信的基礎業(yè)務。5G無線網建設過程中,中國聯通應對語音業(yè)務給予足夠的重視。4G網絡時代,中國聯通的語音解決方案,以GSFB方案為主。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通信,均需以LTE為基礎而實現。因5G無線網建設難度較大,復雜度較高。應將VoIP以及3G語音解決方案,共同應用到語音通信過程中。以提高語音通信質量,降低用戶的投訴率。以VoIP方案為例:中國聯通可將信號覆蓋深度,控制在900M左右。在此基礎上,將L900作為VoIP的承載。并將NB-IoT 900M,與LTE 900M進行同步部署,使語音業(yè)務的質量得以提升。
5G無線網的網絡構架,以CU-DU構架為主。如采用SA模式對網絡進行部署,該構架能夠有效滿足5G無線網的通信需求。但如部署模式以NSA模式為主,5G無線網與4G網絡的融合,將成為中國聯通網絡建設的難點?!癈U-DU分離構架的演進”,為該問題的主要解決方案。對此,中國聯通可以采用Cloud RAN方式,對LTE進行部署。在此基礎上,將Split bearer via MCG納入到5G網絡中,減少LTE的硬件更換量,確保5G無線網的通信功能能夠有效實現。需注意的是,該方案同樣具有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對CU服務器需求高方面。未來,需重點對該問題進行解決。
減少通信干擾,是5G無線網建設的重點之一。加強智能干擾管理、應用干擾遷移技術,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途徑。以智能干擾管理為例:5G無線網建設過程中,中國聯通可構建智能干擾管理體系。將網絡干擾數據,均納入到數據庫當中。利用數據庫的功能,對干擾管理需求及網絡特征進行匹配。根據用戶的反饋,對5G無線網進行調整。在減少干擾的同時,提高網絡通信質量。此外,根據干擾程度的不同,建立“輕干擾區(qū)”與“重干擾區(qū)”,同樣能夠有效減輕干擾。將干擾分區(qū)后,干擾分布的均勻性將明顯提升。此時,中國聯通對5G無線網的管理難度也將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5G無線網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網絡傳輸速率低、兼容性差的缺陷。為用戶用網體驗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目前,中國聯通對5G無線網的研發(fā),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存在改進的空間。未來,中國聯通應從網絡的部署、業(yè)務的拓展以及語音問題的解決等多方面出發(fā),進一步對網絡進行完善,全面提高網絡通信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