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自 義, 褚 云, 張 祖 濤
(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蘇洼龍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蘇洼龍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上游河段西藏芒康縣和四川巴塘縣的界河上,為金沙江上游水電規(guī)劃13個梯級電站的第10級,是金沙江上游梯級電站中第一個核準開工建設的電站,是構建國家“西電東送”接續(xù)能源基地的先導工程。
國道215線蘇洼龍電站庫區(qū)試驗段工程(以下簡稱“G215復建工程”)屬于四川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規(guī)劃》及《2013-2030國家公路網規(guī)劃》中新規(guī)劃G215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川省連接西藏、云南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它也是蘇洼龍電站庫區(qū)移民復建項目,將原竹茨公路庫區(qū)段全線抬高至蘇洼龍電站庫區(qū)淹沒線以上,以滿足地方通行要求。項目路線全長39.7km,全線橋梁3042/27(m/座),隧道20149/15(單洞m/座),橋隧比高達59%。
長期以來,水電站庫區(qū)公路復(新)建項目通常有兩種建設模式,一是電站項目業(yè)主負責代建,二是地方政府負責建設。兩種建設模式在實踐中均存在不足:
(1)地方政府負責建設的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往往因為公路交通行業(yè)建設慣例,以及政府對庫區(qū)復建公路與水電站建設工期之間的相互影響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工程進度多數不能匹配電站建設進度,不能按計劃工期完工,以致影響水電站整體節(jié)點目標,進而對電站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2)水電業(yè)主代建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因行業(yè)差別,代建業(yè)主往往不重視、不熟悉公路交通行業(yè)建設管理程序。按照水電行業(yè)公路建設慣例開展項目建設,建成后出現因建設程序不滿足公路交通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建設過程中行業(yè)監(jiān)管程序不完善而無法移交給地方政府。
(3)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非電站樞紐主體工程,水電業(yè)主代建過程中,因水電工程公路建設要求與公路交通行業(yè)建設要求存在差異,致使復建公路工程存在較多質量缺陷,導致移交困難。
(4)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因無法按期移交地方政府,無管護單位接收,在未正式移交期間必然增加項目運行管理費用,對電站工程投資帶來不利影響。
蘇洼龍水電站建設里程碑節(jié)點目標主要為:2017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20年10月實現下閘蓄水、2020年12月實現首臺機組發(fā)電、2021年12月實現全部機組發(fā)電。
G215復建工程又好又快推進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前提。一是G215復建工程為電站截流驗收的關鍵項目,2017年11月底前需達到全線隧道貫通、明線路基基本貫通的截流驗收要求,否則電站將無法按期實現截流目標;二是G215復建工程為電站截流后首個汛期度汛安全的關鍵項目,大江截流后,電站首個汛期20年一遇洪水情況下,將淹沒原竹茨公路部分路段,2018年5月底前工程需具備人員車輛通行條件的安全度汛要求;三是下閘蓄水后,原竹茨公路庫區(qū)段將全部淹沒,屆時G215復建工程作為庫區(qū)唯一交通通道,若不能按期建成將直接影響電站下閘蓄水及發(fā)電目標。
受諸多因素影響,G215復建工程項目啟動較晚,招標時間滯后,施工單位于2016年6月才進場,進場后又受現場征地協調困難、材料供應不足等各種因素影響,工程進展緩慢,2016年9月才陸續(xù)開始主體工程施工,建設管理過程中困難重重。
G215復建工程主要工程量包括隧道20.1 km(洞挖187萬m3、隧道混凝土49萬m3),路基土石方開挖122萬m3、路基混凝土19萬m3,橋梁樁基6 000余m、橋梁混凝土7萬m3。為匹配電站截流、安全度汛目標要求,項目14個月需完成20.1 km隧道洞挖,月平均洞挖需達1.4 km,月平均洞挖工程量達13萬m3。為匹配電站節(jié)點目標要求,在橋隧比更高的情況下,項目總工期僅24個月,而同期建設的G215 德榮段其他標(改擴建)合同工期36個月,工期緊極為緊張。
G215復建工程地處“三高三差”(海拔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高,地形差、地質差、自然環(huán)境差)區(qū)域,線路沿金沙江沿岸展布。沿線地形陡峭,場地狹窄,地質條件整體較差,施工布置極為困難。不少隧道進出口為覆蓋層、或嚴重偏壓、或進洞高程高,部分隧道甚至存在長流沙帶、大斷層橫切隧道等極為不利的情況,加之洞室開挖地質復雜等不可控因素,更增加了洞挖施工難度及安全風險。
G215復建工程地處高原藏區(qū)腹地,是中央確定的“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區(qū),工程沿途涉及村組多,建設環(huán)境復雜。一是地方強行介入工程建設。自施工單位進場,沿途村民提出諸多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不合理參工務工訴求,甚至出現訴求得不到滿足而阻工或其他過激行為。二是施工場地協調難度大。項目沿線“三桿”(高壓電桿、低壓電力桿、通訊桿等)較多,涉及地方電力、通訊和村組等多家單位,拆除、改建難度大;現有竹茨路交通流量大,沿線農作物灌溉頻率高,改路、改溝難度大,無法及時提供施工場地。三是地處偏遠,水泥、鋼筋等主要材料運輸通道單一,且運輸道路時常受暴雨、冰雪天氣等異常天氣及邊坡垮塌斷路影響,材料保供難度大,易出現主要材料供應不足的情況。四是地處藏區(qū)腹地,火工材料供應極為敏感,易出現火工材料供應不正常的情況。
為有效解決水電復建公路工程建設通常出現的建設程序不完善、建設進度與電站進度節(jié)點要求不匹配、施工質量普遍較差、地方政府建設投資不可控等問題,公司以G215復建工程為依托,從以下方面實施管理創(chuàng)新,以全面實現項目管理目標。
(1)根據水電復建公路工程建設現狀分析,為避免地方建設可能出現的建設進度與電站進度節(jié)點要求不匹配、投資不可控的情況,公司保持高度前瞻性,研究國家現有水電移民工程相關政策,本著力爭實現代建的目的,全力與地方政府溝通,最終取得項目代建委托。
(2)為避免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出現因建設程序不符合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的情況,項目從立項之初就充分體現了交通行業(yè)特色,公司全程跟蹤參與項目前期進展。按照與水電工程同階段、同深度的原則超前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3)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后,通過積極與甘孜州交通運輸局溝通協調,按照地方政府工程采購規(guī)范開展施工圖審查及招標文件的編制和備案工作,并利用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平臺開展招評標工作,最終擇優(yōu)選擇公路工程施工、監(jiān)理單位。
5.2.1 打破交通工程慣例 縮短施工準備周期
(1)為增強施工單位施工緊迫感,復建工程指揮部與監(jiān)理協商,打破交通工程慣例,在臨建設施、施工資源等尚未達到開工條件的情況下,于2016年7月1日提前下達“開工令”,對施工單位造成合同履約壓力和施工緊迫感。
(2)加強與施工單位溝通,督促其將先期生產輔助設施準備調整為生產施工準備與輔助設施準備同步進行,以縮短施工準備周期。
5.2.2 精心組織 多管齊下保進度
(1)立足進度目標的剛性執(zhí)行,公司協助施工單位全面分析工程項目難點和進度壓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以施組為依據,超額配備電力、物資倉儲、施工設備、砂石加工系統(tǒng)、拌合站等資源,以應對突發(fā)情況下的資源保障。
(2)對控制進度關鍵項目隧道開挖,一是始終貫徹“早進洞”宗旨,采用一切有效手段盡早進入洞挖;二是隧道工程嚴禁分包和引進協作隊,采取純勞務分包模式,減少作業(yè)人員管理難度和管理風險。
(3)對處在關鍵線路上的3條單洞大于2 000 m長隧道,除強力推進、確保兩端同步掘進外,復建工程指揮部組織建設各方討論擬定增設施工支洞預案(最終因施工組織得力,均未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1)如何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實現15座總長20.1 km的隧道洞挖一年內全部貫通,是解決G215復建工程進度的關鍵。為此,公司會同建設各方討論、優(yōu)化洞挖爆破作業(yè)流程。針對交通隧道一期支護要求高、工程量大、占用爆破循環(huán)時間多的特點,對該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拆分為初期支護和加強支護,以初期支護暫時解決隧道開挖作業(yè)施工的安全問題,以加強支護達到設計一期支護的安全要求,以此將隧道洞單次爆破循環(huán)作業(yè)時間縮短20%以上。
(2)針對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災害嚴重且涉及庫區(qū)需搬遷房屋,難以保證施工進度需要的K34+200~K35+700和K37+700~K39+860兩段明線路基,經研究分析,最終確定調整為隧道方案。調整后一方面規(guī)避了征地拆遷矛盾,另一方面利于水土保持,保護植被,利于蘇洼龍電站物資運輸道路保障,工期上也能確保蘇洼龍水電站按期截流。
針對項目地方建設環(huán)境復雜的情況,公司主動出擊,與地方各級政府建立聯動溝通機制,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建設氛圍。一是足額資源配置,通過積極施工態(tài)勢倒逼工程協調,以解決“三桿”拆除和“三改”等問題;二是形成“合法合規(guī),政府主導,市場行為”參工務工原則,以及“場內問題、場外解決”的協調問題解決模式,以解決因百姓訴求未達到而造成阻工等不利事件。
G215復建工程自2016年7月1日正式開工以來,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實現了2017年11月底20.1 km隧道全線貫通,明線路基全線貫通的進度目標,工程形象面貌滿足電站截流驗收要求,確保了電站如期實現截流,電站成為十九大后首個成功截流的大型水電建設項目。
自2016年9月隧道陸續(xù)進洞開挖以來,隧道月平均開挖進尺超過1 400 m,連續(xù)5個月洞挖月進尺突破2 000 m,單個掌子面單月進尺最高達到250 m。單洞開挖最大進尺、隧道累計開挖平均月強度、同類圍巖月平均施工強度等多個方面刷新了四川省甘孜州公路工程施工新紀錄。
同時,工程建設過程中未發(fā)生任何人身傷害事故,未發(fā)生任何不利環(huán)保水保事件,質量、投資等可控在控,得到地方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并全力支持項目申報“水電工程復建公路工程樣板工程”。
將交通工程“首件工程認可制”在電站建設中全面推廣實施,實現項目建設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全面提升蘇洼龍水電站工區(qū)的質量管理水平。
通過實施管理創(chuàng)新,G215復建工程項目解決了當前水電公路復建項目通常出現的建設程序不完善、建設進度與電站進度節(jié)點要求不匹配、施工質量普遍較差、地方政府建設投資不可控等問題,扭轉了水電業(yè)主不能有效管理復建公路工程建設的被動局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和行業(yè)好評。對于類似的水電復建公路工程建設管理有較大借鑒作用及推廣價值。
通過實施復建公路工程管理創(chuàng)新,一方面能有效保障其進度滿足水電站建設節(jié)點目標要求,另一方面能保障移民復建公路建設滿足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同時也促進了水電工程與公路工程的管理及技術交流。隨著國家對水電移民復建公路工程建設要求越來越高,G215復建工程管理創(chuàng)新取得的成功經驗將極大促進電站復建公路工程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