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武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555
正文:
該除鹽水處理系統(tǒng)出水要求達到二級除鹽水標準,設計采用自清洗過濾器、板式換熱器、疊片過濾器、超濾、二級反滲透加連續(xù)電脫鹽除鹽技術(EDI)全膜法工藝系統(tǒng)。包括配套的反洗、清洗、加藥等系統(tǒng)。系統(tǒng)處理水量為1200T/H,為亞洲目前全膜法處理工藝運行當中規(guī)模最大的,工程造價6790萬元。
1)設計階段滯后造成的成本增加:設備清單、材料清單因工期臨近,審核較為粗糙,出現漏項、管道與管件不配套、設備與材料不配套等多種錯誤,同時施工現場迫切安裝需要,采購部門不能將設備、材料進行充分的詢價、比價和討還價談判,造成采購價格偏上,成本增加。
2)設計錯誤造成的成本增加:由于設計錯誤造成的施工現場大量設計變更,既是工程進度滯后重要因素,同樣是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直接原因,施工現場大量人員、設備窩工造成的損失就相當大。
3)消耗材料數量計算不準確:以水箱制作需要鐵板為例,實際到現場的鐵板在水箱制作完成后剩余近30噸,不包括在現場丟失和浪費的材料;
4)采購部門與配套商簽訂的訂購協議不完善,采購人員往往在技術上不專業(yè),采購協議中只規(guī)定了設備型號、價格和供貨周期,完全是一個商務合同,沒有將配套設備所需要的安裝要求、配套要求、配帶附件、售后服務附上,一旦到達現場出現問題,相互扯皮,延長了工期,增加了成本;
5)采購部門的發(fā)貨順序出現錯誤:安裝工程必須將管道、管件(彎頭、法蘭、三通等)、緊固標準件等全部到達現場后才能組織人員進行施工,而采購部門月初發(fā)管道到現場,到月末管件、標準件還未到現場,嚴重耽誤了施工進度,窩工現象非常嚴重,既增加了施工成本,也影響了公司形象。
1)制定合理的控制成本:工程投標報價過程中,所有配套設備和材料在詢價中均已形成合理的核算成本,一旦中標即合同價格確定就不可更改;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應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單項設備和材料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成本,控制成本以低于核算成本20~30%作為目標;實際采購成本與合同價格的差價就是利潤;2)實際采購成本與核算成本相差較大,屬于投標前核算成本不充分;公司管理層即應引起重視,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出現同樣問題;
3)實際采購成本與控制成本相差較大,屬于采購部門詢價、討價還價充分,也可能是核算成本時詢價偏高,不斷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為制定合理控制成本打下基礎;
4)實際成本與合同價格的差值即利潤,是施工企業(yè)追求的目標所在,合理把控核算成本、合同價格、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關系,實際成本與核算成本的差值是成本控制的目標,力求最大且合理;同樣實際成本與合同價格的差值是工程效益目標,力求最大,越大越合理,是公司追求目標;
5)做好合同評審工作:合同評審工作主要從合同主體和合同內容兩方面進行,重點是合同主體的合法性,合同內容和條款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規(guī)避合同風險,保護自身利益。對合同文件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并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采取各種預防性措施保證合同的順利進行,提前預知發(fā)生爭議的可能性,提前采取行動,通過溝通、磋商和妥協等方式解決問題,彌補漏洞;避免所有問題既成事實后建設單位扣除工程款,造成損失。
6)在施工過程中做好索賠和反索賠的各項準備工作:重視合同變更和設計變更,掌握合同文件優(yōu)先權順序,注意搜集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雙方簽署的協議、備忘錄等書面文件作為索賠依據,同時做好反索賠準備,不給建設單位或分包商一可乘之機。
1)公司各部門共同參與,根據項目投標階段的核算成本和合同價格,制定合理的計劃成本,確保實際成本低于計劃成本;對于任何一項高于計劃成本或合同價格即要開會專門審核,以確定造成的原因,作為教訓避免再次出現。
2)采購部門、技術部門的相關人員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損公肥私的事項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應做到預防;采取各部門領導參與,采用項目經負責制,直接對公司董事長負責,項目經理在公司職位低于公司部門領導,可以避免部門領導或項目經理另方面的營私舞弊。
3)在某些項目管理過程中,各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有機合作的整體。技術人員只負責工程技術和圖紙設計,采購部門只負責材料采購,工程管理部門只負責現場施工任務,這樣勢必造成更多的材料、工時和人員的投入,無法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的最終成本。因此加強相關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制。加強員工的成本意識和對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認識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關鍵。應對整個工程成本控制進行分解,使得各部門有自己明確的工作目標,從而使成本控制制度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作用。
總之,在進行工程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措施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為了進一步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不能只依靠其中某一種單一的手段,應予以綜合運用。僅僅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計劃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全過程跟進成本控制措施,在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出現偏差時,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對成本的合理有效控制,最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