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雯
(1.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12.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水源有限責任公司,南京 210029)
在2014年正式開工建設的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區(qū)調整與建設工程(以下簡稱蚌浮段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淮委建設局)作為建設單位,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嚴格管理、扎實推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工程建設管理中促進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的應用,在安全、質量、進度、投資、征遷、合同等控制與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1949—2014年期間批復投資金額最大的治淮單項工程——蚌浮段工程建設實現“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生產安全”。
本文結合蚌浮段工程的具體情況,針對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實踐以及所獲成效,對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在蚌浮段工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介紹。
蚌浮段工程是國務院批復的《進一步治理淮河實施方案》中明確的38項骨干工程之一,批復投資約54億元,2014開工建設,將于2018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蚌浮段工程屬行洪區(qū)調整和建設工程項目,涉及淮河干流河道全長約80km,沿線共有方邱湖、臨北段、花園湖、香浮段四處行洪區(qū);工程治理方案主要是通過對淮河干流74km河道疏浚、48km堤防退建,使方邱湖、臨北段、香浮段三處行洪區(qū)對應的淮河河道自身行洪能力滿足設計13000m3/s的要求,不再利用此三處行洪區(qū)參與行洪,將其變?yōu)榉篮楸Wo區(qū);同時,對未退建沿淮堤防按防洪保護區(qū)標準進行加培加固,確保保護區(qū)防洪安全;繼續(xù)保留花園湖行洪區(qū)功能,將原采用炸堤行洪的進洪口門和退洪口門分別建閘控制,并在行洪區(qū)內興建高標準保莊圩安置群眾,避免行洪時撤退轉移大量人員。
根據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對蚌浮段工程可研報告的批復意見,蚌浮段工程屬地方項目,項目法人為安徽省治淮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工程建設實行代建制,代建機構為淮委建設局。
為全面落實代建機構主體責任、依法合規(guī)開展建設管理工作、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根據蚌浮段工程地跨四個行洪區(qū)、涉及淮河干流河道長度87km、沿線布設16處排泥場、新建兩座大型水閘等建設特點,結合代建機構自身建管資源實際情況,在建設管理方式上,淮委建設局科學部署,積極創(chuàng)新建管機構設置和工作職能劃分,成立現場機構蚌浮段工程建管局承擔建設管理任務,以各行洪區(qū)為單元確定建管工作范圍,按各建管工作范圍設置工程處并行使所屬范圍內的建設管理職責,各工程處的建管行為對蚌浮段工程建管局負責,工程處之間既各司其職、自負其責,又相互銜接、并肩協(xié)作,蚌浮段工程建管局對各工程處履職情況進行授權、督促、指導、檢查、考核等統(tǒng)籌管理。
針對征遷補償及維護施工環(huán)境這一建設管理難點,現場機構制定了蚌浮段工程建管局統(tǒng)領征地移民綜合事務(負責征遷協(xié)議簽訂和專項資金撥付、辦理用地手續(xù)等事項)、工程處承擔現場征地移民協(xié)調事務(負責協(xié)調政府征遷機構交地、督促移民方案落實、防控阻工突發(fā)事件、維護現場施工秩序等事項)的職責分工模式,形成征遷補償的建設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分級處置、前后互補、上下聯動的嶄新局面;同時,為確保征遷補償工作順利開展,蚌浮段工程建管局、各工程處分別與市、縣、鄉(xiāng)級地方政府和部門建立了有關征遷和施工環(huán)境方面的會商和協(xié)調機制,及時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和對接,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極大地優(yōu)化和改善了以往的管理機制。
蚌浮段工程施工戰(zhàn)線長、涉及范圍廣、征遷安置難、工期要求緊、投資力度大、建管任務重,工程實施的各個方面都對建設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為切實做好蚌浮段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蚌浮段工程建管局根據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在建設管理手段、方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方式:
a.采用“互聯網+管理”的手段來強化和提升常規(guī)建管方式的成效。充分利用互聯網通訊平臺建立不同范圍、不同層面、不同專業(yè)、不同時段的工作群,及時安排任務、通報情況、共享信息、討論方案、交流經驗、協(xié)調問題、跟蹤督導、檢查落實,使建管工作始終處于高效、同步、及時、有序的運轉環(huán)境中。
b.采用建立參建單位區(qū)域共同體的手段來提高整體建設水平。以實現建設目標為共同出發(fā)點,將各工程處所轄參建單位組建為同一目標下的區(qū)域共同體,既各自履行合同職責,又相互支持配合,充分調動各合同主體的積極性,互相傳經送寶、取長補短、比學趕超、互利共贏,使工程建設面貌整體向好。
c.采用兩階段評標的手段來增加施工招標工作的公平性。相對以往的綜合賦分評標辦法,蚌浮段工程在淮委負責建設管理的大型治淮工程項目中首次采用兩階段評審、投標報價中位值中標的評標辦法,減小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強調了投標單位綜合實力、技術方案、建設資源、工程業(yè)績等方面的前置性條件,有利于選擇實力強、經驗多、信用好的施工隊伍參與工程建設。
d.采用購買專業(yè)技術服務的手段來規(guī)范參建單位工程檔案管理。一直以來施工單位的工程建設檔案管理工作都相對薄弱,檔案專項驗收常會出現種種問題;為有效扭轉此局面,采取了購買有資格、有能力、有經驗的專業(yè)檔案管理隊伍技術服務的方式,幫助參建單位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確保工程檔案的規(guī)范性、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
e.采用施工準備階段優(yōu)化招標設計的手段來嚴格控制工程投資。高度重視招標設計的功效,把招標設計做實、做深、做細、做優(yōu),在初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補勘資料、實際工況、施工環(huán)境,細化和優(yōu)化初步設計,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招標設計方案,確定優(yōu)化后的相應工程量清單,從源頭對施工合同的工程投資關鍵影響因素加以控制,為實施階段實現投資控制和合同管理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
價值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理論,是通過各相關領域的協(xié)作,對所研究對象的功能與成本進行系統(tǒng)分析,去劣存優(yōu),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投資效益,以最少的費用換取所需功能。
在蚌浮段工程中,首次將價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引入治淮工程建設管理中,結合現行基本建設程序的特點,將蚌浮段工程施工準備階段作為價值工程研究的切入口,通過功能分析和方案創(chuàng)造,用合理的最小工程成本,實現綜合最優(yōu)的河道治理功能價值。
根據蚌浮段工程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和工程特點,考慮開展價值工程研究的效率、能力和實施價值工程成功的可能性等主要因素,選擇香浮段行洪區(qū)調整和建設工程(以下簡稱香浮段工程)作為價值工程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開展價值工程的組織架構要求成立價值工程研究小組承擔具體應用研究工作。
根據費用分析,研究小組建立了香浮段工程費用模型,并根據價值工程二八定律的原則和相關參數比較,對投資影響較大的主要建設項目的進行了篩選,擬定疏浚工程和征地移民補償項目作為價值工程研究的主要對象。
根據對疏浚工程的功能整理,確定了河道疏浚功能系統(tǒng)中挖泥船絞吸開挖土方、泵送泥漿和排泥管線路選擇、固定管道及排泥場選擇位置、填筑圍堰為河道疏浚主要功能,并為關鍵路徑,是價值工程研究的重點對象。研究小組組織相關專家對關鍵路徑上的各功能采用對比求和評分法進行功能評價,將管道線路選擇和排泥場位置選擇兩項功能列為價值工程研究的重點,對其開展方案優(yōu)化,提高功能價值,有效地降低工程投資。同時,將排泥場臨時占地項目確定為征地移民補償功能中價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對象,以此為主線,對排泥場位置選擇、面積劃定、占用時間控制等進行切合實際、科學合理的方案創(chuàng)造和優(yōu)化調整。
在方案創(chuàng)造與評價階段,按照價值工程中的缺點列舉法的方案創(chuàng)造思維方式,研究小組針對初步設計階段排泥場相關設計內容進行了主要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找出缺點,并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消除缺點的方案和措施,以優(yōu)化和改進初步設計相關方案中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設計方案的功能價值。
研究小組針對分析出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若干優(yōu)化方案,經采用討論排序法對各方案進行評價后,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在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地方征遷部門、其他相關參建單位意見一致的基礎上,選擇如下主要方案付諸實施:
a.調整排泥場布置,減少施工干擾,縮短排距。
b.調整疏浚沖填綜合系數,減小排泥場占地面積。
c.調整圍堰填筑挖填綜合系數,減少填筑圍堰土方量。
d.調整復耕土堆存位置,提高排泥場圍堰抗?jié)B穩(wěn)定性。
e.利用快速泥水分離技術,增大排泥場堆存容量,縮短占用時間。
通過價值工程的研究與應用,使工程投資在香浮段工程初步設計批復概算的基礎上,直接節(jié)約投資約7000萬元。
針對作為臨時占地的排泥場占地面積大、占地時間長、占地補償高等特殊情況,香浮段工程對排泥場沖填淤土采用了快速泥水分離新技術予以處理,在工程投資增加不大的基礎上極大地縮短了沖填淤土固結時間,有效地降低了臨時占地補償費。
排泥場沖填淤土快速泥水分離技術的基本理念就是盡快排出沖填淤土頂面、特別是土體內部水體,使土體固結加快。其技術方案就是在排泥場沖填淤土細顆粒的集中富集區(qū)預先設置排水通道,包括底部水平排水通道和與其相連的垂直排水通道;底部水平排水通道為管道式,垂直排水通道由防淤堵反濾材料和垂直排水體組成;垂直排水系統(tǒng)底部與水平排水管道密閉連接,沖填淤土中的水體通過該排水系統(tǒng)收集后再由排泥場退水口排出,從而實現沖填淤土泥水快速分離。
香浮段工程排泥場沖填淤土進行快速泥水分離處理后,取得了顯著的實效:消除排泥場沖填時產生的富裕水深,在不加大排泥場容量的條件下增加了可容納沖填淤土方量,節(jié)省了圍堰填筑工程量及投資;及時排出沖填淤土表面和內部水體,大大促進了淤土固結,為及早滿足復耕要求、減少臨時征地補償費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降低了排泥場退水口排出水體的含泥量,使退水水質遠遠滿足要求,減少退水渠清淤和環(huán)保處理的工作量。
根據蚌浮段工程初步設計具體情況和工程特點,蚌浮段工程建管局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進行了十分必要的優(yōu)化設計工作,在招標設計優(yōu)化、施工方案比選、安全生產防控、施工環(huán)境維護、工程造價控制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實效。
以香浮段工程為例,該段工程主要建設任務是河道疏浚、排泥場填筑、堤防退建、老堤加固;初步設計安排香浮段工程河道疏浚長度約25km,在河道沿線共布置排泥場4處,以滿足1700萬m3疏浚土方沖填堆存的要求,4處排泥場順堤防方向長度合計約12km,占地面積8700畝,河道疏浚平均排距2.3km,最大排距3.8km。針對香浮段工程河道疏浚的實際工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優(yōu)化設計:
a.將初步設計布置的4處排泥場化整為零,沿河道疏浚作業(yè)面按9處排泥場分散均勻布置,避開施工干擾點,避免了額外補償蔬菜大棚基地支出約8000萬元;按作業(yè)面將疏浚土方對應調整后的排泥場就近沖填,縮短排距,避免遠距離鋪設排泥管道,使香浮段工程河道疏浚平均排距降低為1.7km,最大排距降低為2.4km;優(yōu)化布置后的排泥場對應堤防長度較初步設計增加約4km,可取消初步設計所安排的與新設排泥場沖填區(qū)重疊的老堤加固堤后壓滲平臺長約3 km;同時,排泥場優(yōu)化后極大地降低了排泥場施工環(huán)境協(xié)調和安全維護的成本。
b.為滿足臨時占地復耕之需要,初步設計將排泥場占地8700畝范圍內原耕地30cm厚的表層耕作層土方鏟除后集中堆存于約2km外的棄土區(qū),以便排泥場內沖填土方達到固結強度后回填頂部造地復耕,恢復地力,短期滿足耕作條件。通過技術、經濟兩方面的深入比較,將復耕土堆存區(qū)調整為就近沿圍堰外側周邊貼坡堆放,既減小了復耕土運出、運回的距離,節(jié)約運輸費用約700萬元,又可利用復耕土形成圍堰壓滲平臺,提高圍堰安全度。
c.香廟村對應河段右岸疏浚方量在初步設計階段均標為土方,在實施疏浚過程中發(fā)現右岸河床開挖線內、河道正常蓄水位以下存有大量順河向帶狀基巖,經補勘后分析:若維持初步設計布置的河道疏浚斷面而采取水下爆破開挖石方,將增加直接工程費約1700萬元,且將帶來延長工期、限制航運、安全隱患增加、新增棄渣場地等一系列負面影響,極不利于工程的建設實施。為此,根據香廟村對應河段左岸為淮北大堤(一級堤防)、上游為花園湖行洪區(qū)河道疏浚出口漸變段、下游為104國道跨淮河公路橋等實際工況,對原初步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和優(yōu)化,通過詳細的優(yōu)化方案技術經濟比較,在保證河道中心線和控制點水位不變、流態(tài)平順勢穩(wěn)、上下游開挖斷面順暢銜接、不調整占地紅線、充分利用已建疏浚沖填退水工程體系等前提下,采用了保留水下基巖、維持左岸淮北大堤及灘地現狀、右岸沿基巖側開挖同值濕周的土方補償斷面的優(yōu)化方案,以滿足設計過流能力的要求,且控制了香廟村段疏浚工程投資與初步設計批復值基本持平。
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在蚌浮段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切實取得了提質量、保安全、促進度、控投資、利環(huán)保的實效,對豐富建設管理手段、砥礪推進工程建設、提高參建人員創(chuàng)新積極性和自覺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為淮委建設局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今后更有效地應用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