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若一動不動像被砍倒的大樹,那上面只會長蘑菇,再不會結(jié)出甜美的花果。
他是朋友家的小孩,今年剛上大一,元旦碰見時,他說起了這段故事。
即將上高三的那個暑假,老師問他要不要參加集訓營,老媽也為他安排了許多培訓班。他有自己的高昂心志:薄弱點又不是不知道,待拔高處也了如指掌,再好的名師也無非是督促學生反復練習,既然這樣,難道自己在家不能學習?
暑假第一天,他把時間安排做成表貼在墻上,從早6點到晚10點,從起床背單詞到睡前寫總結(jié),沒有一小時空過。
他的宏偉計劃只堅持了兩天,嚴格來說,是一天半。第二天下午好友們找他玩,他們在咖啡館玩三國殺,又去吃火鍋,最后他回家的時候,老媽已經(jīng)在微信上催了好多遍。第三天,他睡到中午才起床,越是著急于無數(shù)待完成的功課,越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不知不覺間,他又拿起了手機……
糊里糊涂混過一個星期,班主任打電話問他的復習進度,他支吾半晌最后決定說實話:“我這段時間的效率不高……”
班主任嘆口氣說:“我知道。微信運動上,第一頁都刷不到你名字,我就知道你在犯懶?!?/p>
他一驚:“運動和學習還有聯(lián)系?”
班主任說:“有沒有聯(lián)系我不知道,反正就是這樣的,先是懶得動,宅著;然后是懶得動筆,光看書不做題,覺得自己會了;再是懶得動嘴,自以為在心里背得滾瓜爛熟就可以出口成章了;接著是懶得動腦子,稍微難一點的就不耐煩,就得查百度作業(yè)幫了,看一遍,以為自己會了……”
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班主任的每句話都是對的,都是他不敢觸及的痛點。
最終他還是去上了集訓營,自律不夠,必須借助他律。營地離他家不遠不近,步行40分鐘,坐車三四站地。班主任說:“如果可以,跑去跑回?!?/p>
于是,每天他背著沉重的雙肩包,里面有課本、輔導書、詞典、參考資料、水杯……健步飛奔的時候,全身都是力量,未來只在懷抱。他越跑越帶勁,越復習越上癮,學習狀態(tài)越來越好,理想似乎就在咫尺之間。
高三那一年,他考得不壞。
我上中學的時候,全社會對體育鍛煉的認識遠不如現(xiàn)在,所以我不理解為什么學校一定要每天晨跑。本來就住得遠,五六點起床,扒幾口早飯,就要擠高峰期的公交車去學校,只為了先跑上800米,再開始自習。當時滿腹怨言,多年以后我才領(lǐng)悟:南方滴水成冰的天氣,若不先這樣讓身體溫暖起來,在教室里就只能光發(fā)抖了。
最重要的,只怕還不是運動本身,而是借此把身體和精神調(diào)動起來,像手機要滑一下屏,才能從休眠的黑暗中醒來。
人生的事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應該做的,另一種是喜歡做的。運動往往是前面一種,意味著辛苦、勞累、不甘不愿。我本質(zhì)上不喜歡運動。冬天游泳要痛下決心,大搞心理建設(shè);夏天跑步永遠挑不到好時候,只要起得不夠早,外面就烈日炎炎,晚上也不涼快,無數(shù)更舒服更好玩的選項在誘惑你,甚至就是坐在椅子上發(fā)呆,都比任何運動要輕松,你能不能,狠狠心說服自己站起來?
其實,運動已經(jīng)是人生所有艱難的事中最容易的了。養(yǎng)育兒女要二十年,建造大樓要三五年,寫一本小說至少半年,有人要寫一輩子。每一條路都漫長寂寞,你知道堅持的力量,你也知道堅持有可能一無所獲。你只能反復說服自己,像說服自己去跑步,去游泳。運動因此更像提醒,而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重要的是:真的去做。
運動讓你有力量。學習是苦工,熬夜最需要氣力,解個方程式都得吐口血。感嘆“我再不能了”的人,堅持不到高考。運動擠占你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你于是更加深切地明白,什么是效率。
運動給人以喜悅。你以為你永遠學不會跳街舞?OK,你能學會的。運動也給人以挫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瓶頸、局限和極限。運動因此成為隱喻,讓你能多一些感觸,少一些迷惑。
最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運動,讓一個人,不懶。而懶惰,往往是眾惡之源、萬惡之首。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僅此而已。
不是有句話嗎?靈魂與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
而我要說的是:靈魂若想上路,身體必先出發(fā)。身體若一動不動像被砍倒的大樹,那上面只會長蘑菇,再不會結(jié)出甜美的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