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乘坐旅游大巴沿高速公路行進約5個多小時就到了布魯塞爾。一路上不需停車即可進入比利時,有國界但沒有邊防海關(guān),這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待遇。
布魯塞爾市是比利時首都,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聯(lián)盟總部所在地,名目繁多的國際會議常在這里舉行,因而被稱為歐洲首都,同時又有“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稱。坐落在市中心的岡巴拉斯大廣場典雅精致、美輪美 ,被法國作家雨果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
說是大廣場,其實長僅110米,寬不足70米。雖然面積不大,但別具特色。廣場地面全部由清一色的花崗巖方塊石鋪成,四周都是具有中世紀歐洲風格的建筑物, 一部分建于15世紀,其余大部分建于17世紀,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相互映襯,彼此呼應。高達百米的市政廳拔地而起,造型宏偉,頂上還有一尊5米高的布魯塞爾城守護神圣米歇爾(St Michel)的銅像。與市政廳相鄰的一側(cè),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在其門 上,飾有一只振翅欲飛的白天鵝,建筑的第四層刻有阿拉伯數(shù)字“1698”,表明其建造年份。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天鵝咖啡館,1959年改為現(xiàn)在的白天鵝餐廳。流傳世界、改變?nèi)祟悮v史進程的《共產(chǎn)黨宣言》就誕生于此。
1845年2月,法國政府把馬克思作為“危險的革命者”從法國驅(qū)逐出境。馬克思作為政治難民來到布魯塞爾。同年4月,恩格斯也來到布魯塞爾。從此這家咖啡館成為兩位革命導師的重要活動場所。在這里,馬恩陸續(xù)有《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哲學的貧困》等著作問世。期間,在馬克思恩格斯周圍,陸續(xù)聚集了一批來自歐洲各地的共產(chǎn)主義者。他們經(jīng)常來到天鵝咖啡館寫作和聚會,交流思想,討論時政,批判各種與科學共產(chǎn)主義相抵觸的思想學說。他們先后發(fā)起成立了共產(chǎn)主義通訊委員會,這是馬克思與恩格斯第一次政治實踐的嘗試,被認為是后來所有國際共產(chǎn)主義組織的雛形。
1847年11月,馬克思與恩格斯從比利時渡海,抵達英國倫敦參加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提出要起草一份宣告共產(chǎn)黨世界觀和宗旨的綱領。經(jīng)過認真討論,大會決定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宣言》。從倫敦返回布魯塞爾后,29歲的馬克思和27歲的恩格斯開始了《宣言》的寫作。
“一個幽靈,共產(chǎn)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1848年2月,《共產(chǎn)黨宣言》在英國倫敦用德文出版。隨之,它又用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丹麥文公之于眾。這部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第一次完整、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思想。它的誕生就像一盞耀眼的明燈,照亮了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道路,為勞苦大眾翻身解放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武器。
就在此時,歐洲1848年大革命爆發(fā)。驚慌失措的比利時國王下令搜捕外國政治流亡者并驅(qū)逐出境,馬克思的名字被排在第一個。1848年3月,馬克思一家離開生活了3年的布魯塞爾,前往巴黎。
令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們相繼辭世后,在《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73年后的一個夏天,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上海的一座舊式建筑客廳里,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代表召開會議,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經(jīng)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擁有8900萬黨員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遵循他們的主義、他們的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xù)奮斗。
我滿懷崇敬地 立在天鵝咖啡館門前,仰望著那只展翅欲飛的白天鵝,對馬克思、恩格斯充滿無限的敬仰和懷念。揮揮手,在向它告別時,我仿佛看到那只天鵝沖天而起,它像一個共產(chǎn)主義的使者,為了人類的自由和解放飛向遼闊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