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飛
隨著社會的前進與科技的發(fā)展,公路建設水平逐步提升,在具體的建設活動中涌現(xiàn)出了多種形式、出現(xiàn)現(xiàn)代化構造物,其中最為代表的便是高墩橋梁。特別是在偏遠山區(qū),因修建橋梁與公路時不可避免地會遇見峽谷,此時,要求構建高墩。為滿足滑模施工需求,通常將高墩打造成空心墩,并為非變截面。在此類工程建設過程,若實施滑升模板施工,則不僅能改善施工質量,而且能縮減施工成本,可加快工程施工。
針對高速公路,借助高橋墩設計來構建橋梁,并借助滑升模板技術來開展橋墩施工,即為高墩滑模技術。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著該項技術的整體應用效果,其中最為重要的為滑升模板的應用情況。在施工階段,滑升模板可將自身負載完全轉移至另一方,簡單來說,為橋墩支撐桿,此時,橋墩可能會遭受大面積澆筑,若澆筑力度滿足或者大于設計值,因液壓系統(tǒng)的影響,滑升模板逐步上升,隨后,圍繞橋墩實施下輪澆筑操作,最終達成循環(huán)施工目標。
高墩滑模施工擁有廣闊的施工范圍,可被應用在不同類型的橋墩建設工程中,尤其是在橋墩高墩偏高的條件下,此項技術具有顯著優(yōu)勢。在高速公路建設水平日益提升的當下,對橋梁與公路建設提出新的標準,高橋墩隨之產生。構建高橋墩時,應用最多的技術為滑模施工。該項技術既經濟,又適用,施工效率較為理想。因此,高墩滑模施工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其在橋梁和公路建設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1]。
某冷水溝大橋,地形跌宕起伏,山脊呈現(xiàn)南北走向,山體上方屬于斜陡坡,溝谷交錯,植被生長良好,橋梁跨越山川溝谷。這座大橋長度全長達到891.3 m,主橋為324 m,并在主橋部位分別設置2個主墩與過渡墩,其中主墩墩身相對偏高,最高達到100 m,且墩身為薄壁空心墩。從施工周期、成本和安全性等層面著手,空心薄壁高墩實施滑模施工。
模板主要為大塊鋼模板,利用鋼板充當面板,厚度達到5 mm,輔以角鋼肋條。同時,模板、提升架以及操作平臺采用剛性連接法,經由千斤頂?shù)淖饔茫瑺恳0迮c操作平臺緩慢滑升。各個模板均實施平接接縫,且加工精準、可靠,模板高度參照墩身斷面大小與混凝土澆筑情況進行設定,具體為1.25 m。
支承桿也被稱為爬桿,主要用來肩負千斤頂?shù)乃胸撦d。在具體的施工活動中主要使用液壓千斤頂,其中支承桿長度主要包含4.5 m以及6 m這兩種,且在爬桿接長操作中一定要錯開相鄰接頭,以免接頭出現(xiàn)在相同截面,規(guī)避模板偏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其中接頭主要利用鋼管襯管,經由焊接操作,最終形成[2]。
3.3.1上部平臺
在模板外側布設上部操作平臺,其寬度大小為1.5 m,通過角鋼進行焊接,本工程使用∠10×10×5角鋼,平臺面借助δ850 mm木板來攤鋪平整,確保接縫緊密。在滑模施工階段,平臺是開展混凝土澆筑操作、捆綁鋼筋等基本平臺,還是短時間存放工程材料與器械的場所,在存放過程中應禁止集中擺放在某一側,一定要保證對稱擺放。液壓控制臺能夠自由堆放在某個位置,為避免雨淋,應在其上方搭設防雨棚。為提升施工安全性,針對操作平臺周邊借助1.2 m高鋼管,本工程按照間隔1 m標準科學設置立桿,增設兩道水平桿,一同組建防護欄桿,同時,借助密目網來實現(xiàn)全封閉。
3.3.2下部平臺
下部平臺主要為裝修平臺,主要用來開展混凝土外形核驗、檢修、調整、養(yǎng)護與放樣等操作。平臺借助角鋼來焊接成形,在其表面攤鋪厚木板δ850 mm,確保接縫嚴密,并在操作平臺下方設立鋼筋吊,其型號為φ25,吊桿鋼筋長度達到2 m,平臺表面寬度為70 mm,針對其周邊,借助1.2 m高鋼管,間隔1 m科學設置立桿,增設兩道水平桿,構建防護欄桿,同時,借助密目網實現(xiàn)全封閉[3]。
在本工程中,滑模裝設主要參照下述工序:頂面墩身放樣、捆綁鋼筋、裝設滑模、裝設爬桿、澆筑混凝土、滑動模板并上升、核驗垂直度、滑升距離達到2.5 m時,設置裝修平臺、標準滑升、拆卸模板。
依據(jù)冷水溝大橋的墩身尺寸大小進行計算,應參照混凝土運輸車容載量6 m3、可澆筑40 cm墩身來嚴格控制,待第一批混凝土完全進入滑模中,且出模強度達到0.3 MPa左右時,在正式實施滑升操作之前,系統(tǒng)檢查,主要包含下述檢查內容:提升架水平性和垂直大小、千斤頂是否可順利運轉、支承桿是否存在變形,滿足標準后緩慢滑升。在施工現(xiàn)場,為嚴格控制滑升時間,可通過大拇指法進行控制:利用大拇指來按壓混凝土,若表面出現(xiàn)細小裂痕,然而,并未出現(xiàn)下陷現(xiàn)象,且表面砂漿不會粘附在手指上,即為最理想的滑升時間。標準滑升參照施工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來設定適宜的滑升速度,其中主墩混凝土借助塔吊完成運輸,施工溫度偏高,有效控制模板滑升速度,將其控制在每小時20 cm左右的速度。標準滑升時,控制兩次滑升間隔為0.5 h,然而,滑升間隔最大不允許超出2 h,并控制一次滑升以及日滑升高度,分別為20 cm和2.5 m。在具體的滑升操作中,參照氣溫變化情況嚴格控制提升時間,保證千斤頂行程位于20 mm,而中間提升高度處于1個~2個行程范圍。另外,每滑升一次,要求開展一次測量操作,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有效處理。標準滑升流程:澆筑混凝土、滿足特定出模強度標準、滑升模板、核驗垂直度、再次澆筑、捆綁鋼筋。同時,依據(jù)工程施工要求,主筋在進入施工現(xiàn)場時,需要以9 m長為標準開展進料操作,并其下料長度設定為4.5 m,且借助直螺紋套管來完成鋼筋連接。
待混凝土澆筑臨近墩頂位置時,滑模也出現(xiàn)最后滑升,此時的滑升速度小于正常滑升速度,待墩頂剩余高度不超過模板高度,且超出50 cm時,模板便不再滑升,當混凝土完全凝結后便可拆卸模板,此時,位于墩身頂端的混凝土幾乎不會出現(xiàn)拉裂問題。
滑升滑模時,因每只千斤頂可肩負的荷載各不相同,且千斤頂自身指標性能也存在差異,使得千斤頂爬升時涌現(xiàn)出不同的速度,進而在模板滑升過程出現(xiàn)偏差,產生平移或者扭轉,所以,一定要有效開展調平以及垂直度控制操作。
首先,組裝滑模之前,面向每臺千斤頂,依據(jù)實際油路長度來開展行程試驗,結合試驗結果合理調整千斤頂,變動其行程螺帽,在理論行程層面保持一致。另外,在千斤頂上方安裝水平控制器,使其每開展一次爬升操作后,便自動調平;然后,借助水平管實施水平檢查。完成安裝操作且調平之后,針對位于滑模周邊的所有液壓千斤頂分別裝設水平管,滑升滑模時借助水平管完成水平檢查。
調控中線與垂直度時,主要通過線錘以及激光垂度儀進行控制。針對承臺,明確墩身中心點,利用施工平臺,圍繞墩身中心點,借助細鋼絲繩來懸掛重量為50 g的線錘,進而獲得模板垂直偏差,判斷是否存在扭轉。另外,也可借助激光垂度儀來測量并調控墩身各面,滑升一次后,馬上測量,若偏差大于5 mm,則應有效處理。
深入研究審查圖紙,遵循按圖施工原則,有效組織技術、管理與施工人員一同研讀施工圖紙;在施工環(huán)節(jié),有效控制混凝土質量,各道工序參照抽檢頻率規(guī)范制作抗壓試塊,全面追蹤、仔細檢查混凝土強度;施工過程,依據(jù)標書有序操作,并指派經驗豐富、高水平人員負責工程施工,全面控制各道工序;施工模板保證橫平豎直,不允許出現(xiàn)跑?,F(xiàn)象。搗固操作中,指派專人負責作業(yè)施工,合理控制分層厚度,以免出現(xiàn)蜂窩與麻面;提升質量意識,有效堅守質量第一理念,依據(jù)設計圖紙,參照施工規(guī)范與標準,結合業(yè)主的實際需求,依托技術標準,全程開展創(chuàng)優(yōu)工作,以此來保證工程質量;機械設備操作與用電一定要依據(jù)規(guī)程合理開展,并針對用電設備裝設穩(wěn)定的漏電保護裝置,確保配電箱連接大地,其中應格外注意夜間施工,清晰設置警告與提醒標識。
通過工程實踐發(fā)現(xiàn),該項技術具有系統(tǒng)性,包含多種優(yōu)點,例如,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工作效率理想、自動化程度高。此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保證施工質量,縮減施工成本,還可加快工程施工,提升施工效率。
滑模工藝具有先進性,它憑借施工便捷、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特點被大面積應用在橋梁墩臺建設項目中。在實際施工階段,我們應科學組裝模板,合理把控脫模強度。同時,有效落實測量工作,以免滑模以及墩身出現(xiàn)偏轉,全面保障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