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旗 萬永勇
2015年5月23日,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這是一場由教育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高規(guī)格教育信息化盛宴,總結和展示近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及信息技術應用的成功經驗和優(yōu)秀案例。在江西展區(qū),來自偏遠贛南革命老區(qū)的石城縣第一小學制作的專題片《石城一小的一天》吸引了眾多目光。這部專題片全部由石城一小自己設計制作,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地呈現了信息化技術在學校管理、教學等諸方面的應用及點滴滲透。相對發(fā)達地區(qū)先進學校更為高大上的展示手段,盡管石城一小制作的片子略帶“泥土氣息”,但其扎實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跨越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條件艱苦卻矢志不渝接軌教育發(fā)展前沿的決心和努力卻令人矚目。
近年來,石城一小探索出了一條建設“本土化數字校園”的新路子,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在贛江源頭,石城一小的信息化建設猶如一股清流,活潑潑地奔涌著,沖破了守舊和封閉,融入了浩瀚的現代教育技術海洋。
[篳路藍縷 繪就數字化藍圖 ]
“我們石城一小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從無到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艱辛的探索歷程,經歷了許多困難與挫折。它是石城一小人自力更生、奮力拼搏的成果,凝聚了全體教職工的智慧與汗水,更體現了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一切為了孩子成長的核心理念,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說起石城一小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校長陳勛泉感慨萬分地說。
石城一小是石城縣規(guī)模最大的小學,有學生4200余人,教學班71個,教職工200余名。2007年,剛到石城一小任校長的陳小琴敏銳地發(fā)現,傳統(tǒng)的層級式“金字塔”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弊端在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體現得格外明顯,高耗低效。特別是看到老師們因為編班、成績統(tǒng)計、打印各種計劃通知等工作加班加點、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他深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管理便捷高效、讓教學沖破傳統(tǒng)模式迫在眉睫。
心動不如行動,在陳小琴校長的倡導下,石城一小開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然而,一個個 “攔路虎”橫在面前: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當時,學校信息化基本上是零基礎。面對困境,我們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配齊基本的硬件;二是召集一批對教育信息化感興趣、有一定基礎的同事組成信息技術團隊,軟件自己開發(fā),節(jié)省資金。”陳小琴說。通過積極溝通,多方爭取資金支持,多媒體、投影、電子白板等設備走進了石城一小的每個教室;標準化微機室、語音教室、錄播教室隨后也呈現在師生面前。他們還擠出資金,改造校園局域網,接通了千兆校園網絡。
2008年,學?;?000元購買了第一臺服務器,在陳小琴的帶領下開啟了自主研發(fā)之旅。“我們的團隊并沒有專業(yè)的信息技術人才,都是半路出家。一切從頭開始,向書本學習,閱讀大量關于電腦、網絡、數據庫的書籍;團隊成員經常泡在網上查閱各種資料,下載開源代碼;通過網絡結交專家,向他們請教。每天我們都勁頭十足,因為我們有的是對學校教育信息化的一腔熱情?!标愋∏僬f。開發(fā)團隊立足校情,針對需求開發(fā),不求高大上。就這樣,邊開發(fā)邊應用,邊應用邊開發(fā),先后自主開發(fā)了辦公系統(tǒng)、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考務編班系統(tǒng)、晨檢系統(tǒng)、P2P視頻直播系統(tǒng)等多個應用系統(tǒng)。
“考務編班系統(tǒng)是一個集學籍管理、考試編排、成績管理、智能編班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能自動生成各種數據的分析報表,并實現均衡編班,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成功地解決了因成績核算、學生編班不均產生的負面影響,讓教師評優(yōu)評先更公正、公平、透明?!备毙iL陳運生說道。
平臺的創(chuàng)新,讓學校管理實現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同時徹底改善了學校日常管理效率低下、執(zhí)行力不夠、工作不連貫的現狀,提升了學??茖W、規(guī)范、精細管理的水平。
“以前學校的‘六一文藝匯演由于受到場地限制,我們只有一部分同學能到現場觀看,所以我錯過了許多精彩的節(jié)目。現在好了,學校有了視頻直播系統(tǒng),我們在教室、在家里的網絡上都可以實時觀看,我覺得自己的‘六一沒有什么遺憾了!”六年級的陳妤同學開心地說。石城一小開發(fā)的P2P視頻直播系統(tǒng)也是一大亮點,如今,學校文藝匯演、活動展示等大型活動都可以通過直播平臺現場直播,有效解決了人員擁堵、場地限制等問題。另外,教師的公開課實況等也可以直播到互聯網上,網站和論壇的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
“目前的辦公系統(tǒng)集合了通知通告、網絡視頻會議、個人文件與資源的共享等各種功能,實現了辦公的無紙化、高效化、便捷化。特別是智能報表平臺,極大地方便了學校各種數據的查閱與調用,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标悇兹iL對這套系統(tǒng)贊不絕口。
[攻堅克難 潛心探索重應用]
不忘初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突出應用是創(chuàng)建智慧校園的初衷。石城一小在信息化建設中,一直堅持用信息化為教育教學服務,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服務。
打開石城一小門戶網站,就是走進了一個功能明晰、有海量資源、極具互動性的網絡交互平臺,它實現了學校各業(yè)務功能系統(tǒng)的綜合集成。在這個網站上,學生、教師、家長等都可以各取所需,學校可以開展智能辦公,教師可以進行班級管理、獲取教學資源、開展在線教學、對學生評價,學生可以進行在線學習、交流,家長可以隨時關注學校和孩子的動態(tài),并給出建議和評價。
“我們石城一小門戶網站上,每個班都有一個班級主頁,里面涵蓋了班級公告、班級動態(tài)、學生文苑、才藝展示等內容,每天都會實時更新,為師生們打造了一個充滿凝聚力的精神家園?!标悇兹榻B說。
石城一小網站的論壇更是師生們展示才藝、思想火花碰撞的“萬花筒”,新芽文學社、學生書法美術展示區(qū)、教研活動論壇、老師微課專區(qū)、學校管理互動區(qū)、教師讀書沙龍等板塊給了師生們寬廣的空間,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六年級數學老師李蘇菲說:“我來石城一小12年了,深深感受到學校信息化的迅速發(fā)展給我們教育教學方式帶來的巨大轉變和幫助。它讓我擺脫了僅靠‘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而單調的教學方式。我可以在網上與其他老師一起備課,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教案、課例、微課等,有難題可以在線上探討解決,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比缃瘢且恍±蠋焸兙闹谱鞯奈⒄n上傳量已超1000節(jié),教學視頻500余節(jié)。每位教師的教學視頻上傳后,其他老師積極跟帖回帖,各抒己見,這已經成為石城一小的教研常態(tài)。
在新芽文學社區(qū),瀏覽學生寫的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又不乏深刻思考的文章,不禁令人感嘆孩子們想象力的豐富和細膩優(yōu)美的文字?!巴ǔN覍懙奈恼?,下面都會有老師和不少同學的點評和閱讀感受,這讓我對寫作更有了興趣和方向,寫作水平也提高了?!绷昙壓涡李佂瑢W這樣說。
點擊石城一小網站的校本課程板塊,可以看到一小自主開發(fā)的入選江西省中小學100門出彩校本課程的電子校本教材——《學海拾貝》《書香雅韻》,教材內容包含了中外文化精華、經典名著、百科知識等內容,圖文并茂,音視頻一體,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在網上瀏覽。與此同時,學校還與縣教研論壇、縣教育網、省教育資源網、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校外資源網站進行鏈接,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打通信息“孤島”,互通互融成了新常態(tài)。
“2013年,我校引進了‘人教數字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成為江西省第一所人教數字化教學的實驗基地。我校還參與了人教社數字化教學系統(tǒng)的后期研發(fā)工作,與人教社積極探索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從此以后,與教材同步的數字資源進入我們的課堂,讓師生耳目一新,極大提升了課堂效率?!标悇兹iL介紹說?!啊私虜底中@的應用,讓教學打破了教室、教師、校園的界限,實現了資源共享,給學生帶來了生動有趣的學習體驗,而且對于年輕老師的專業(yè)成長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吳雪梅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學校還與偏遠山區(qū)學校建立了聯盟幫扶結對關系,通過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常態(tài)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讓山區(qū)孩子也享受到了名校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促進了全縣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
2016年,學校又引進了“超星”數字化大閱讀系統(tǒng),里面有數字圖書3000多冊、科普視頻2000多集,兼為中小學生量身定做了課外閱讀在線評價系統(tǒng),內含在線測評、閱讀升級、讀后感寫作、名家書評的軟件系統(tǒng)。通過使用,加快了學?!皶阈@”建設進程,學生閱讀興趣得到了很大提升。
[矢志不渝 跨越發(fā)展見成效]
2015年,學校又針對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統(tǒng)計繁瑣,難以互動、主觀性強的問題,開發(fā)出博衡智慧評價系統(tǒng)。一早,二年級值日老師劉棋琴就開始了各班晨讀情況的檢查,二(4)班表現最好,她拿起手機,拍下照片,第一時間上傳到博衡智慧評價系統(tǒng),并給予表揚加分。同時,通過電子顯示屏展示在全校師生面前,也推送到相關老師的手機上。值日工作結束,系統(tǒng)將對全校的值日情況進行匯總,生成值日情況小結,每位教師可在手機上隨時查閱。
課堂及時評價是博衡智慧評價系統(tǒng)眾多功能中最常用的一個。范玲燕老師對學生今天數學課上的表現非常滿意,她及時在評價系統(tǒng)中進行了相應評價,評價結果立刻傳到家長的手機上。教師和家長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即時互動,跟蹤學生成長過程并進行在線動態(tài)分析功能。該系統(tǒng)還可以自動記錄下每位學生的成長軌跡,自動統(tǒng)計校級之星、年級之星、班級之星、班級考評得分、家長評教數據,方便了家?;咏涣?,實現了大數據為教學管理服務,為家校共育服務。
為了夯實數字校園的基礎,石城一小一直堅持加強對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培訓,并通過競賽來促進他們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每學年學校都要舉行微課制作競賽、課件制作競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等,促進了教師的自主發(fā)展與專業(yè)成長。高效的課堂、高質量的教學,使學校的教學成績一直穩(wěn)居全縣前茅。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智慧校園的打造,讓石城一小這所地處經濟不發(fā)達區(qū)域、沒有特別資金投入、沒有專業(yè)團隊支持的學校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尤其是立足校本,因需求而開發(fā)、引進實用性強的信息化平臺與資源,有效地解放了教師,真正為校園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讓學校、師生、家長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