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商和分析師表示,由于擔憂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將影響玉米等原材料供應,中國到2020年實現(xiàn)全國范圍內使用車用生物燃料的遠大計劃出現(xiàn)不確定性。
2017年9月,中國政府推出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的方案,明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國家控制的生產商如國家開發(f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和吉林燃料紛紛制定計劃,準備投入巨資大幅增加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車用乙醇汽油產量,但從那以后,只有一個重大項目——國投集團遼寧省鐵嶺市 300 kt/a燃料乙醇項目獲準開工建設。主要制造商的三項大型擴產計劃因為沒有得到政府的批準而陷于停滯。審批過程延長以及項目推遲,表明北京當局正在悄悄反思原有計劃。
對于中國新生的乙醇產業(yè)來說,建設足夠的產能滿足2020年的目標一直很難。據統(tǒng)計,2017年中國的燃料乙醇產能為3.45 Mt/a,遠遠低于在全國推廣E10汽油所需要的15 Mt/a。要生產足夠全國使用的乙醇,每年大約需要45 Mt玉米,幾乎是全國目前年需求總量的1/4。近年來中國國內玉米供應不斷下滑,美國是中國的最大玉米供應國之一,在中美貿易糾紛不斷升級、北京加大對華盛頓施壓的背景下,中國幾無對玉米額外需求的緩沖。中國已經對所有乙醇進口征收30%的關稅,令進口規(guī)模驟減。
目前正值中美貿易爭端不斷發(fā)酵之時,令人擔心進一步的關稅威脅可能導致從美國進口玉米和乙醇滿足國內供應短缺在經濟上變得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