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涵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就像北方四月的氣候,讓你捉摸不透。少年們有倒春寒一般的冷酷,也有初春乍來的溫暖;像還沒解凍的湖水一樣憂郁,也像剛剛抽芽的柳樹一樣躁動;時而理智成熟,時而稚氣未脫。矛盾、恐懼、迷茫、躊躇,卻又勇敢、灑脫、自信、陽光,這都是我們。
我曾以為青春就是放肆,是成年之前對責任的最后一次逃避。我曾為自己貼上“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標簽,而錯誤在于我沒能理解“兄弟”二字該如何理解,以為總是一起打球,以為一起做過許多違反班規(guī)校規(guī)的事就算兄弟。那時的我總是與父母老師作對,殊不知這樣的無理取鬧給他們帶去了多少的擔心和嘆息。
直到有一天,媽媽對叛逆的我失望透頂,沒有大發(fā)雷霆,只是無奈地嘆了一口氣便轉(zhuǎn)身離開了,沒有再看我一眼。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失落,好像我所有的“抗爭”都失去了意義,我一直像個小丑一樣費力賣弄還出盡洋相,我開始慌亂得有點不知所措,好在爸爸仍然愿意耐心地跟我談一談。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假裝不經(jīng)意地瞥了爸爸一眼,才發(fā)現(xiàn)他比我印象中的樣子老了許多,眼睛里隱著深深的疲憊。我突然有些心疼甚至是愧疚,就是那一瞬間,我想改變,我想回到人生的正軌。
原來青春期是成年的準備階段,是讓我們在種種分歧中學會聆聽不同的意見,學會有深度的獨立思考,是讓我們在一次次闖禍后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是讓我們在接踵而至的失利與挫折中明白未來終究要靠自己打拼,夢想始終需要行動支撐。我開始為已經(jīng)浪費的時光而痛心疾首,為觸手可及的未來躊躇滿志,我摩拳擦掌想看看自己能否創(chuàng)造奇跡。我的醒悟來得有點遲,但好在只要愿意改變就不算為時太晚。
我不奢求我的青春能夠從頭來過,甚至感謝過去的所有回憶,無論是好是壞,因為若是刪去了其中任何一段,我都不再是我。我不想再讓無謂的后悔占據(jù)我的青春,只有珍惜才能彌補曾經(jīng)的頹廢,每一片金黃的落霞我都想去緊緊依偎,每一顆透明的露珠都將洗去我沉淀的傷悲。